枝裕和真的很高產十年付出終有回報,《小偷家族》勇奪“金棕櫚”

在今年這個佳片雲集大師扎堆的戛納電影節“大年”裡,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竟然“脫穎而出”了。雖然場刊評分早早就高高在上,但最後在大獎沒有頒給八年磨一劍的李滄東,倒是頒給了年復一年兢兢業業到甚至有些“套路”的是枝裕和,多少還是讓人有點意外。此次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櫚,也是日本第五次拿下戛納電影節最高獎。

枝裕和真的很高產十年付出終有回報,《小偷家族》勇奪“金棕櫚”

枝裕和真的很高產十年付出終有回報,《小偷家族》勇奪“金棕櫚”

《小偷家族》劇照

是枝裕和真的很高產,這些年年年都能看到他的新作。這樣的高產中,也有例如《第三度嫌疑人》這樣對於類型片略顯尷尬的嘗試。之前的《比海更深》或者《海街日記》,都算是恬淡系。人心中有暴風雨,而暴風終究在醞釀中又消解而去。《小偷家族》卻讓這狂風驟雨真的出現了,在電影營造了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是枝裕和溫暖家庭超越血緣人際關係的光暈之下,180度的大轉彎的翻轉,這次的是枝裕和不再拿鈍刀磨人。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在最美麗的時光之後,急轉直下,手起刀落,刀刀見血。

看電影過程中,體味其中最有滋味的地方,大概就在於其中冷暖色調的對比吧。觀眾始終能夠感受到一種冷感的東西存在,但導演力圖用很溫暖的方式呈現給你,你可以盡情感受到其中的溫情、粘著的溫度。可多少笑聲你也沒有辦法承認,這是一部暖的電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即便善意美滿,其樂融融,也如此脆弱。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麼,在此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現在是在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面對生存的壓力,生活變得不那麼豐富起來,記得若干年前,說到日本企業,都是加班文化盛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將自己主要的經歷都集中在工作中,生活又會有什麼色彩呢。沒有色彩的單調生活又有敘述的意義嗎?

小偷家族,並不是“小偷一家門”,從老人到孩子,其實不是一家人,也不是全家都靠偷盜為生。中川雅也和安藤櫻算是“父母”的角色,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建築工人和洗衣房女工。“奶奶”是提供庇護場所和以社會救濟金籠起整個家的大家長。“姐姐”松崗茉優是提供軟色情服務的脫衣舞娘。真正在進行偷盜行為的只有兩個最小孩子。《小偷家族》講述一個靠偷竊維持生計的貧困家庭,收養了一個曾受父母虐待的小女孩。一家人平靜地生活在一次意外事件後被打破的故事。影片表現了家庭生活中的親情與人性衝突,在本屆電影節上映時,現場反響相當熱烈。

枝裕和真的很高產十年付出終有回報,《小偷家族》勇奪“金棕櫚”

孩子之間的羈絆,讓人想起《無人知曉》,是枝裕和那部最好的作品裡,孩童們面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懵懂和本能反應,在《小偷家族》中得以延續。而大叔與少年之間“如父如子”的情誼,亦能看出是枝裕和對於繼續探討血緣與親情之間關係的興趣。

枝裕和真的很高產十年付出終有回報,《小偷家族》勇奪“金棕櫚”

《小偷家族》劇照

從小孩的天真出發,那種不知明天為何物的天真與“犯罪”對立著舞蹈,讓偷竊這一併不光彩的行為因為孩童的冒險都讓人帶著一種無法拒絕的擔憂。偷東西被拍得那樣靈動細巧。孩子們之間的組合拳作案,一時間觀眾也會跟著,捏一把汗,對於這樣抒情的文藝片,也明顯起到把節奏帶活的技術性效用。 而好像天然的就站在他們這邊了,為每一次的“得手”的小幸運而開心。偶爾旁觀者的縱容,也成了溫情和善意。

在是枝裕和這種帶有煽動性的冷靜中,溫柔和道德相抵,不是空穴來風的什麼人性光輝的宣講,把這一家人聯繫在一起的還有源於自私的利己、孤獨和恐懼。

枝裕和真的很高產十年付出終有回報,《小偷家族》勇奪“金棕櫚”

《小偷家族》劇照

比起《無人知曉》或者《如父如子》,這一次的家族當中,從幼童到老人,中年男女和青春期,是枝裕和的格局更大。處在每個人生階段的人,有自己對於世界的認知經驗,關於人生階段的煩惱和處境,也有原生個體性的遭遇。而即便一群戲劇性的人聚在一起,也毫不違和。反觀國內一些所謂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一切也似乎是有理有據,可就是讓你覺得人物經歷像一份社會新聞的剪報,毫不動人,無法讓人融入進去,這大概是是枝裕和作為大師的功力。

當下年輕人的困境,生活重壓確實是存在的,細細觀察年輕人的生活,就會發現,重壓的存在是由與現狀的生活 對比出現的,如果能夠做出不一樣的改變,就會有不同的結論。總是感覺自己不足。我們的文化總是表達的是做好準備,然後行動。但是現在的是如何在準備與行動之間進行時間與精力的配置,讓整個狀態達到最優。

從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畢業後,是枝裕和進入TV Man Union(電視人聯合會),拍了將近十年的紀錄片。不得不說枝裕和確實勤奮,還很高產,這些年相繼的作品有:處女作《幻之光》,紀錄片《當記憶失去了》,與劇情片《下一站,天國》,母親去世後他拍了《步履不停》,《海街日記》,《鬼怪文豪怪談4:後日》,父親去世後,是枝裕和拍了《花之武者》,被一樁真實的社會事件所觸發的《無人知曉》,《空氣人偶》,《比海更深》,《奇蹟》,《步履不停》,《如父如子》。直到《小偷家族》勇奪“金棕櫚”。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就是這樣的一種敘述 如何在工作與生活 之間展現自己的,職業的的特殊在於沒有過往的人們觀念的束縛,可以更好的展現故事的敘述邏輯。6月8日《小偷家族》將在日本上映,十幾年的付出,終有回報。此次得獎,是他的兢兢業業最終打動了評審,還是《小偷家族》相較於是枝裕和之前的影片確實有所突破?而對於是枝裕和的中國影迷們來說,也許這部電影最好的消息不是它登頂戛納,而是已經有國內發行方買下國內發行權。相信不久之後它就會在中國上映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