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文 / 木魚姐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

——《請回答1988》德善父親

之前,木魚姐寫過一部溫情家庭電影,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

此次,想為大家推薦他的另一部佳作《如父如子》,講訴一段超越血緣羈絆的父子情深。

影片中有兩個家庭,生活在東京的社會精英野野宮良多,畢業於名校,後任職於某大型建築公司,與妻子綠在公司相識相知,結婚多年,感情深厚,並育有一名獨子慶多,一家三口生活無憂。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而另一個家庭則生活在鄉下,父親齋木雄大經營著一家破舊的電器行,本著明天的事絕不今天做的他,雖然經濟能力一般,卻也與妻子,兒女一家五口生活的溫馨自在。

這樣看似毫無交集的兩個家庭,卻被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打破了平靜,原來,6年前,他們的兒子慶多與琉晴,在出生時就被抱錯了。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那這6年來,分分秒秒生活在一起的時光,該何去何從?

這段沒有血緣羈絆的親情,又該如何取捨?

這一次,兩家人,面對同一個問題,終於站在了人生的同一個十字路口。

你是父親,但孩子不接受

兩家人在醫院初次見面,交換孩子的照片時,慶多隻有一張正襟危坐的證件照,琉晴卻在照片中笑的一臉燦爛。

齋木笑說琉晴出生時,天氣晴朗,妻子說就像琉球的天氣一樣,因此孩子取名叫琉晴。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而良多卻什麼也沒說,此刻的他,只覺得慶多看起來衣著光鮮,彬彬有禮,而琉晴卻皮膚黝黑,一副缺少教養的樣子,一點也不像自己親生的。

最後,兩家人決定在走法律程序前,先讓孩子週末留宿各家,相互適應一段時間。

這下,兩個孩子終於初次見面,琉晴率先開朗地打了招呼,慶多卻是一臉靦腆拘束,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穩重。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琉晴初到良多家,只覺得這個家寬敞整潔,卻也像賓館一樣缺乏家的氣息。

好在晚餐是他難得吃到的烤肉,卻在他拿起筷子時,被良多指出握筷子的方式不對,並一臉嚴肅地當場糾正他,這令琉晴感到無趣。

沒想到,接下來還有更多的規矩等著他。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比如洗澡要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還要順道用筷子練習夾水裡的玩具;

比如上廁所要坐著;

比如吸管不是用來咬的;

再比如每天都要學習英語,遊戲只能玩30分鐘......

事實上,這些規矩非但沒能約束琉晴,反而讓他更加任性。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他故意在浴室鏡子上亂塗亂畫,趁良多在家休息,用手掌亂拍鋼琴製造噪音,對此,良多忍無可忍,只得大聲呵斥。

有一次,一家三口躺在一起,琉晴許願說,“想回到父母身邊。”這時,良多夫婦才意識到,孩子一直沒有接受他們。

相反,慶多卻在齋木家感受到了,什麼才叫闔家歡樂,煙火氣十足。

光是第一次吃飯,一家六口人,老少三代擠在一桌,歡樂地搶餃子吃,就讓他感到稀奇。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洗澡時,也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擠在小浴缸裡,齋木為了緩解慶多的不適情緒,甚至特意逗他,讓他用手按一下自己的肚子,假裝噴出一大口水。

他還會耐心地幫慶多修理機器人玩具,會帶他去放風箏,會給他講睡前故事,這一切,只因齋木知道,要想孩子接納自己,首先要打開他的心扉,與他做朋友。

慶多在這個不熟悉的家裡,反而可以笑得無拘無束,無需刻意乖巧懂事。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親子爭奪戰中,一帆風順的良多,居然敗給了自己瞧不起的齋木,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也令他的內心起了波瀾。

正如席勒所說:

“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於血肉關係。”

比起天生的血緣關係,更重要的是內心的羈絆,是孩子的接受,使你成為父親。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

影片中,齋木與良多有一段對話,令木魚姐印象深刻。

某天,兩家人一起出來玩耍,齋木陪孩子們,在充氣城堡裡玩得不亦樂乎,良多卻淡淡地坐在一旁看著,不願參與。

這時,齋木過來勸良多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良多卻說:

“在我們家有個原則,無論什麼事都要一個人完成。”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確實,他為數不多在家的時候,也一直在培養慶多的獨立能力。

但齋木反駁道:

“這半年來,我陪伴慶多的時間,恐怕比你以往都要多,對孩子,不就是要花時間的嗎?”

沒想到良多理直氣壯地回答道:

“還有許多隻有我才能做的工作,在等著我。”

“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齋木直接反問道。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但是,就像如今的許多“喪偶式”家庭一樣,日常生活中,父親的缺席已變得習以為常,但,習慣並不代表真的不需要。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曾有一期,小主人公郭美彤才7歲,跟媽媽一起住在湖南長沙,父親由於工作關係,常年住在北京,一個月才回家一次。

她滿懷期待地對爸爸說,希望他把工作轉到長沙,每天跟她和媽媽生活在一起。

但爸爸卻說,

“媽媽能在童年給她更好的陪伴,等她讀完中學,憑自己的實力考上北京的大學,他會每天陪伴著她。”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天吶,至少還要整整12年,也就是說,他將缺席孩子的整個少年時期。

或許,父親們會說,我們工作也是為了這個家,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你們卻恰恰忘了,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而且,等他們真的如你們所願,獨立成人,還會需要你們的陪伴嗎?

恐怕一切都太遲了!

你嫌棄孩子,孩子卻深愛你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在學琴回來的路上,媽媽對慶多說,“不想練琴,也可以不用勉強。”慶多卻拒絕了,因為爸爸希望他練琴,這樣,爸爸才會誇獎他。

反觀良多,在觀看鋼琴比賽的現場,慶多向他感嘆,其他小朋友都彈得好棒,他卻隱約覺得慶多確實不太像自己,不夠優秀,也不夠好勝。

甚至在那一刻,堅定了交換孩子的想法。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可見,有的時候,明明父親嫌棄著自己,孩子卻依然選擇愛父親,哪怕只是偶爾敷衍的表揚,也能繼續堅持下去。

好在最後,當良多拿出送給慶多的相機時,無意中發現,慶多拍了許多熟睡中的自己,許多角度是父子間才有的視角,他一下子就心軟了,淚流滿面。

原來,慶多是這樣溫柔地愛著他,而他也早已愛上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因此,良多主動打破約定,去找慶多,終於說出了一個父親最動聽的告白:

“這六年間,我都是你的爸爸,可能我做的不夠好,但我還是你的爸爸。”

並告訴慶多,任務結束了。

當慶多停下腳步,良多緩緩蹲下,緊緊擁抱孩子。

這畫面,足夠溫暖人心。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親曾說過:

“爸爸也不是生來就是爸爸的,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其實,孩子們又何嘗不是呢?

影片中,看似兩個父親在選擇孩子,其實是孩子選擇了他們。

如父如子,父親與孩子,在彼此注視下,互相和解,共獲成長。

END

[關於作者]

木魚姐,中年偽文藝,不正經中透露著理性。

喜歡就請關注吧,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收藏,支持我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