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1

今年,整個影視行業遭遇寒冬,反而滋生了百花齊放的綜藝節目!


各類主打“演技”的綜藝如雨後春筍般冒頭了!

最近,秦昊和佟大為在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裡,演了一個《如父如子》的段落,這臺戲做的特別細膩、精準、打動人。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看完他們這臺戲,我才明白,為什麼兩人能成為中生代男演員中的翹楚!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如父如子》的故事背景,是一富一窮的兩個家庭,7年前,在醫院抱錯了孩子。

白手起家的蔣偉(佟大為飾演)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一流建築公司的高管,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某天接到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全家遭到晴天霹靂,自己朝夕相處的兒子多多,竟然在七年前的產房,被人惡意調換。

選擇情感,還是挽回自己的親生骨肉?

另一個家庭,老婆剛剛重病去世,單親爸爸張浩(秦昊飾演)獨自撫養兒子大龍。

當一個富爸爸,跟一個窮爸爸越好去商量“換子”的事情,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孩子會被調換回來嗎?兩個爸爸能捨得自己養了7年的兒子嗎?窮爸爸願意把孩子換回來嗎?

這些未知的謎題,就像黑洞一樣,吸引著觀眾走進這個故事。

2

窮爸爸張浩,通過開場跟兒子大龍這幾秒鐘的互動,就把一個“亦父亦友”的爸爸形象樹立起來了。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他是爸爸,但更是兒子的玩伴,他肯配合兒子去玩這種幼稚的角色扮演,這是一個“哥們兒”似的父親角色。

同時,也向觀眾傳遞了一個信息:他對這個孩子,是滿有疼惜和寵溺的,哪怕已經知道這個孩子不是他的,是當年抱錯了。

弦外之音:他也很愛這個孩子,養了7年,會放手還給富爸爸嗎?

這些未知的謎底,讓劇本一上來就充滿了戲劇衝突,開場很精彩!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家裡來客,張浩安排兒子去買菜,也是買兒子最愛吃的糖醋排骨,而且用對待警察的方式跟兒子即繼續角色扮演,稱兒子為“大龍警官”。

原來,是因為兒子從小就想當警察,所以這樣的互動,是他們父子倆的一個溝通模式。他充分尊重兒子的喜好,並且樂意陪伴他玩。

有個很小的細節,就是他從鞋子裡拿錢的這個動作,簡直是神來之筆,絕對是演員刻意設計的動作,跟角色太搭了。

既體現了窮爸爸張浩不拘小節的隨性,又符合生活邏輯。

錢少,在意金錢的人,的確會有這種在角旮旯放錢的習慣,比如放鞋底,縫在衣服夾層裡等等。

好的演員,就是會在細微的地方,為角色設計合情合理的動作,通過小動作,在鏡頭前表達這個人物。



活靈活現的人物,就是在鏡頭前用一個個細節刻畫出來的。





3

富爸爸蔣偉夫妻倆都走到大龍家門口了,還在爭執不下。

妻子捨不得自己養了7年的孩子多多,而富爸爸蔣偉呢?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雖然嘴上一意孤行,硬是要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換回來,但是,眼神卻出賣了他!

他不是一個冷血的父親!

他越是吼妻子,越說明他內心的煩躁,因為他知道,自己內心深處也和妻子一樣,捨不得兒子多多。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佟大為的演技,也是全在眼神裡!

他前一秒,霸道的讓妻子把旁邊的多多帶過來,可是,下一秒,這一個回頭看多多的眼神裡,滿是不捨,慚愧,無奈。

眼神背後的那個人物,內心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的。

正如陳凱歌在《演員請就位》裡,指導陳若軒時點出來的金句:表演就是永遠要展示盾牌後面的力量,盾牌是什麼?就是故事本身。那故事本後是什麼?是情感。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他對自己養了7年的兒子,不是沒有感情,這一個不捨,就足以看出,他也是愛了這個孩子7年。

慚愧,是因為他無法面對孩子多多,因為他放棄了他,要用這個孩子去換回自己的親生兒子。

他不能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大龍,在那樣的家庭裡繼續生活,可是,對於養了7年的多多,他只剩下愧疚,那是一種成年人在利弊衡量後,無法面對自己和無辜者的一種不安。

人生給他開了這樣一個玩笑,他也無奈。

種種複雜,種種內心,全在幾個眼神中表達清楚了,這才是佟大為,才是一箇中生代男演員的領跑者該有的水準。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4

兩個家庭,經濟水平不同,提供給孩子的物質基礎不同,同樣,教育模式也不同。

佟大為實驗的富爸爸,崇尚精英教育,像管理下屬一樣管理自己的兒子,而秦昊飾演的窮爸爸,跟孩子玩成了哥們兒。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兩個孩子出門玩,大龍和別的小孩打架了,佟大為夫婦是依賴你緊張孩子受傷沒有,而秦昊則是上來就問:“贏了輸了?”

大龍說,輸了。

秦昊順手就懟了一句:那麼沒用玩意兒你說你···

如果,秦昊只是說到這一句,就很容易被人理解成“這爹該不會平時在家虐待孩子吧?

不信?

你看看佟大為聽完秦昊說大龍輸了是”沒用玩意兒“之後,那臉色···微微無奈歪頭,又嘆了一口氣,內心估計OS:你特麼說誰孩子是沒用玩意兒呢!

但是,秦昊緊接著,就叮囑大龍進屋上藥,手上動作也是溫柔地摸了一把大龍腦袋。

戲到這裡,味道就合理了,他只是養孩子的風格比較糙而已,用”爺們兒“的風格在培養孩子。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自從多多知道了爸爸想把他換走,多多為了讓佟大為滿意,每天不停的練習鋼琴,他這麼努力地想當好爸爸的兒子。

佟大為像管理下屬一樣,培養自己的兒子,崇尚精英教育。

零食不能亂吃,不能下樓跟小朋友一起玩,必須上各種補習班···

但是,當”換子“這一刻真正來臨的時候,他問孩子,”爸爸陪你玩好不好?“

孩子居然給了意料之外的答案:”我不玩,我要好好學習練鋼琴!”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孩子拼命哭著說“我剛才沒彈好,我再去彈一遍好不好,你別不要我好不好?”

這段簡直太扎心了,絕對是戳淚點的高光時刻!導演都不忍心看下去,默默轉過頭,感覺再多看一秒都要哭出來了。

正是小演員這段催淚演繹,改變了爸爸蔣偉的想法,他要跟窮爸爸談判,把兩個孩子都留在自己身邊,願意出五百萬去交換。

這段角色對話,成了劇本的轉折點。

編劇把對話當成武器,情節才變得獨特,又能迅速展開。

5

當蔣偉和張浩商量用錢換孩子的時候,本以為張浩會大發雷霆趕客了。

沒想到,他反而異常平靜,表情裡甚至有種“瞭然於胸”的味道,好像在說:終於聊到正題上了!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甚至,秦昊的表情裡,還帶著一種狡黠的意思。

為什麼呢?不劇透,可以去原視頻裡找答案。

結局是,兩個孩子都歸了蔣偉。

雖然張浩對孩子大龍萬分不捨,但還是拱手相讓。

這裡,很想誇一下秦昊的演技,細膩,用心思設計。

臨走之前,叮囑大龍跟多多好好相處,但還是那種痞痞的父親範兒,在大龍屁股上看似嚴厲地抽了一下。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這種表達父愛的細節,更是戳人淚點。自己都要進監獄了,還是放不下孩子,掛念著,操心著。

這個重複對比的場景,設計得賊好。

張浩在故事開頭,就在家跟孩子總玩對眼,輕鬆愉快的日常打鬧,爸爸贏了。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但是,最後分離的時候,兩人又玩了一次,這次,爸爸輸了。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秦昊用捂眼睛的方式,掩飾自己的淚眼,帶著又痞氣又玩笑的口吻:爸輸了,沒出息!

這句臺詞,跟人物性格極度匹配,又跟他平日裡對兒子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轍。

對話,能幫演員創造獨特的角色,並推動情節前進。

那麼,如何通過提供對話替情節增色?有兩種方式:



第一,每個角色都有自己說話的方式,絕不能聽起來一模一樣。

蔣偉是年薪一百多萬的建築設計師,作為中產階級,他的對話,透著一種言辭鑿鑿的穩和一種掌控局面的底氣。

他跟兒子多多的溝通,都是透著威嚴感,是精英教育的味兒。

而張浩,一個開著小賣部、入不敷出的窮爸爸,對兒子有萬般愛,但只能試探著希望蔣偉是個好人,能好好對倆孩子,所以他跟蔣偉的對話,一直都是用外表的“熱鬧”去消解內心的“不安感”。

他裝出一副痞樣去揣測蔣偉的真心,實則是為了孩子在盡最後一份微薄的能力,為孩子謀好後路。

他跟孩子的溝通,說話的方式,是極接地氣的陪伴和玩鬧。

兩個爸爸,兩個風格,他們透過說話的方式,去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角色的遣詞用字應該稍微透露他們的為人。



這一點,最能從秦昊的角色身上體現出來,他言辭之間的“痞”和“粗”,恰恰透露著他對兒子特別而又深沉的愛。他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外面看著糙,實則很有心。

分離的對視,他是贏不了的,看一眼兒子,滿心都是捨不得的心酸與無奈。

又不能當著孩子面哭。

直到蔣偉帶走了孩子大龍,這個面冷心熱的父親,才終於忍不住哭出來。

如父如子》:秦昊佟大為兩大戲骨同臺飆戲,力證演技

感謝佟大為和秦昊,貢獻了這麼精彩的表演!

作者簡介:若初,寫作培訓師,寫作2年,創立“若初新媒體工作室”,單篇文章入賬3萬+的文案達人,擅長書影評、情感心理文和商業文案。全網各平臺同名賬號:若初的星辰大海。關注後回覆“寫作”,可免費領取寫作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