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分享出來的幾點創業坑

《燃點》中,我們看到好幾家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像新氧、獵豹、堅果、OFO(後面兩個且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下滑),但是都曾紅極一時,也是這個時代喊得出名號的企業。在他們的基礎上對於我們正在職場奮鬥的人,可能沒有辦法體驗到他們經營企業和把它做大的感覺。

創業是一場博弈,他們也都是拿過種子的風頭;你認為是應該拼到底還是急流勇退,每個人考慮的方向都不一樣。


點燃你創業的前面會有多少坑?

在電影中,最不被我們看好的創業者就是安傳東;不過事實上,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從搜狐出來後來才考慮創業;即便是PAPI醬她也是從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導表碩士畢業的,他們背後雖然不代表他們的全部。

但是在他們融資的時候,你認為除了看你的公司業績時候,他們會不審查你的背景嗎?優秀的圈子是很小的,打聽打聽都知道,這是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圈子裡。想想也是,不在一個圈子裡投資者為什麼要投資你?

你的創業也不過是在家族裡融資而已。

創業要修好自己的履歷,沒有那樣的閱歷誰會幫你背書?


《燃點》分享出來的幾點創業坑

在接近尾聲中,創業者安傳東見到了投資人張潁兩個人簡單溝通了一下;張穎用5分鐘否定了安傳東的項目。這是為什麼?

我們在人生路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突發靈感,覺得怎麼樣就能掙錢,當我們去詢問親朋好友時多數都會給到我們負面的反對、質疑。這種時候我們通常會做什麼,一般都會保護自己然後一意孤行這是常見的項目啟動,家庭生活都會見到的。

那麼這個坑在哪裡,而是你的項目在別人的邏輯是行不通的;不是因為別人看不得你好,而是你都沒有質疑過自己,會遇到過哪些問題,你的需求是真的需求還是偽需求?你為社會創造的是什麼價值

無論小企業,還是大企業,利益是一種;你核心支撐你的創業邏輯應該是【我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比如說OFO就解決了人1-3公里的出行問題;他會想說一人騎一下這個單車,然後他就是億萬富翁了?更何況這個項目是從校園開始的~

有項目,要多挑刺;挑不出刺的項目,小步快試~


《燃點》分享出來的幾點創業坑

隱含性假設,說個小故事:共享經濟剛火的時候創業者A去找投資者投資,項目是共享紙巾,紙巾共享鋪開後1元一包,如果一天最少有1000人逛商場,就能日賺1000元/商場,鋪開100個商場就10萬一天了。

這個是說什麼呢,就等於說“中國14億人,一人給我一塊錢我就是億萬富翁”;隱含性在【14億人一人給我一塊錢】;

項目中的【如果】起到決定性因素,就是偽創業。


《燃點》分享出來的幾點創業坑

對自己能力要有清晰的認知,你做為技術端,你的技術到什麼程度?你做銷售端,你操盤過最大的項目到多大?這些都是創業必然會體現出來的硬功夫。

PAPI醬的創業不一定會做的特別大,但是變現能力會很明顯;因為核心競爭力明顯;所有的員工都是圍繞著PAPI醬這個品牌去運營,PAPI醬沒有千萬級的粉絲,她會創業做這一行嘛?答案是肯定不會的。

你的核心競爭力和你的能力,等於你項目的可靠度。


《燃點》分享出來的幾點創業坑

什麼是有意義的堅持?假設我們前面的都做到了,做了一個項目,但是中途出現問題,加了100萬進去運轉,堅持了一段又出現了問題,此時你該怎麼做?

是選擇繼續加投還是壯士斷臂——我們客觀來看無論怎麼選都是對的,身臨其境你會不會像個賭徒一樣一直加碼知道挽回不了?

一個項目,已經賠掉了你全部的資金還要堵上自己的信譽與名聲;這種創業,全靠賠出來的不叫生意,應該說叫一個傳奇。

創業只是一條路,決定要做了;失敗了總結經驗,重新學習,再回到賽道來跑。


《燃點》分享出來的幾點創業坑

創業嘛,聽著風光;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嗎?其實我身邊很多人去玩社交圈層,去一個興趣愛好吧混臉熟,搞定一個群買買蘋果,都能月入4萬。可以認為他是創業嗎?

當把創業當創業,抵押房子,車子,借錢,貸款;去做一個項目的時候,有時候真的會想一句有必要嗎?剝奪了家人幸福生活的權力,讓他們跟著自己一起熬,承擔風險,真的是對的嗎?

幸福生活是靠賭出來的嗎?


文易豐————專注個人能力的提升,與你一起學一點用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