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疚、羞愧:如何面對孩子更復雜的情緒?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在六個月的時候,他們的簡單情緒就會完成分化,這個時候基本的情緒就形成了。

孩子驚訝、快樂、悲傷、厭惡、恐懼都會出現他們的生活中。

當孩子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就是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所以孩子就會出現很多自我評價性的情緒,比如說:驕傲、內疚和羞愧。這對於現階段的孩子來說是高階情緒,也是我們要重點注意的。


孩子內疚、羞愧:如何面對孩子更復雜的情緒?

我們都知道對待孩子要溫柔也要講原則。對孩子犯錯必須進行正確的教育和指導,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批評引發孩子會內疚和羞愧這兩種情緒。

每個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都會產生內疚感,即使我們不批評他們,孩子也會試圖彌補錯誤。

比如你家的哥哥為了搶電視機遙控器,一把將弟弟推到了。弟弟哇哇大哭,要是我們在旁邊皺著眉頭,做出一副失望的表情,哥哥可能會感到內疚,並且經過了段​時間的內心鬥爭,極大可能性會把電視遙控器管給弟弟,並且還會出現安撫弟弟情緒的語言和行為。

心理學家發現,內疚感是孩子們自我反省的一種心理機制,並且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

比起內疚,一種更強烈的自我評價情緒叫做羞愧,一旦孩子產生這麼感覺,就會非常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沒有價值,自尊心也受到了傷害。所以,孩子感到內疚會去彌補錯誤,而感到羞愧的兒童會用力去掩飾和否定自己的錯誤,並且不願意承擔後果。

這也引申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想讓孩子在每一次犯錯中,通過自我反省來變得更好,那你要做的就是用所有的教育行為引導內疚感,而不是引發羞愧感。


孩子內疚、羞愧:如何面對孩子更復雜的情緒?

如果每次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你都喜歡用定性、貼標籤的方式去刺激他們,比如說:“你這個小騙子,又騙媽媽。”或者“又遲到了,你怎麼像個‘老油條’一樣!”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說:“沒有!不是我!你才是!”,可他們不會做任何改變。

引導內疚有兩個方法,一個方法就是讓錯誤結果自然地引發孩子的內疚感。

比如說孩子把家裡的盤子打碎了,很多幼兒都會有自己去把盤子拼好的傾向。兒童的道德是高於成人的,所以,即使你不批評,他們也會很自覺的。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通過父母的面部表情,去引發孩子的同理心。

比如說,孩子腳狠狠地踢到了媽媽的肚子,媽媽馬上做出很痛苦的樣子,並且說“媽媽好痛啊!”這時候,3歲以上的寶寶就會很快地用手來撫摸媽媽的肚子,好像這種痛就是在他們自己身上一樣。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明白媽媽的痛感,我們可以等到孩子不小心摔跤的時候,告訴孩子“現在很痛吧?就像上次你踢到媽媽肚子那樣痛哦!”、“不過,媽媽沒哭哦,寶寶應該也不會哭吧!”

這樣,孩子從此明白了,原來打人是會讓人這麼難受的。那麼,我們這次同理心教育也就成功了!


孩子內疚、羞愧:如何面對孩子更復雜的情緒?

其實,情緒就是孩子對成長環境的綜合評價。接納情緒,其實就是孩子向我們發出的反饋信號。而我們只需要記錄這些情緒信號,好好研究什麼是孩子需要的,儘量用各種方式滿足孩子就可以了。

正在帶寶寶的家長們,會面臨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孩子出現消極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對寶寶進行安撫。

任何一個小寶寶,剛出生都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孩子特別喜歡父母的懷抱。有時候寶寶甚至整夜都在抱著你。

但這也產生了一個困擾:我們也不是鐵人,總受不了孩子這麼黏,更不可能時時刻刻將孩子“掛”在自己身上,而且很多媽媽在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就要去上班了。所以能夠通過擁抱來安撫寶寶的時間又大大減少了。


孩子內疚、羞愧:如何面對孩子更復雜的情緒?

有一種所謂的“哭聲免疫法”,就是寶寶哭不去抱,久而久之他們就會不要你抱,而且不哭了。

這個方法雖然可以訓練出一個哭泣更少的寶寶,但是半歲以下的孩子的情緒神經系統非常不成熟,如果不抱不安撫,可能會對他們的安全感和健康產生非常嚴重的損害。所以,“哭聲免疫法”是極不可取的。

那到底是抱還是不抱?別擔心,安撫孩子不僅除了抱,還有一個小妙招呢!

我們家長都明白安撫嬰兒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擁抱、撫摸和互動,這是偉大的心理學家哈洛根據著名的恆河猴母愛實驗得出的結論。

小猴子在失去母親以後,哈洛為它們準備了一個有奶的“鐵絲媽媽”和一個沒有奶的“小毯子媽媽”。小猴子都是成天趴在“小毯子媽媽”的身上,而只有在餓了的時候才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奶。

吃飽了以後,小猴子又會迅速地回到毛毯媽媽那裡。所以對於嬰兒的安撫也是一樣,首先要滿足寶寶們在觸覺上的舒適。對於他們來說,有安撫作用的物品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我安撫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從脫離父母的“抱抱”開始的。


孩子內疚、羞愧:如何面對孩子更復雜的情緒?

年幼的孩子脫離父母需要一種過渡性的安撫物品,它可以成為父母不在的時候照顧者的象徵,它可以像媽媽的擁抱一樣提供平靜和喜樂。

有位媽媽說,自己不能全天照顧寶寶,結果孩子顯得異常焦躁不安,但是後來無意之中給了寶寶一件自己穿的睡衣,結果寶寶抱著這件帶有媽媽味道的睡衣睡得很安心。

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安撫工具:具有媽媽味道的小毯子和毛絨玩具。

有研究表示,孩子在5至1歲大的時候,會對毯子和毛絨玩具產生非常強烈的依賴情緒,因為這個時候的動作發展讓寶寶們逐漸可以抓握東西,而且在5個月以後,他們會發現:原來爸爸媽媽有時也是會離開我的。

那麼在孤獨的時候,什麼可以依靠呢?就是小毯子和毛絨玩具。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5個月到1歲不好安撫的時候,就去給他買一條小毛毯或者一個可愛的毛絨玩具。

小毛毯是專門為寶寶定製的,注意材料一定要環保無毒,而且我們要定期清洗和更換哦!


孩子內疚、羞愧:如何面對孩子更復雜的情緒?

安撫工具,其實是通過外部的物品來作為養育者的替代品。

但如果你想讓孩子真正感覺到安全和平靜,還是要依靠媽媽、爸爸的親身陪伴和親密互動。

也許真的很累、很辛苦,特別是對於那些身在職場的爸爸媽媽來說。但我們的每一次陪伴和親密的回報都是超出我的預期的。

不光是寶寶的成長更健康,還有我自己內心成就感的滿足。如果你沒有體會過這種感覺,那就從現在開始,好好感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