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1. 媽媽:我討厭你!

直到家中第二個孩子的到來,對於孩子最初的渴望和曾經對於小生命的期待才被一點點拉回到了現實。原來當他還是小小隻的時候,我們母子之間也曾經是那樣歲月靜好。

坐在孩子武術班的門口,在監控屏幕上看到老大在武術課上表現的如此認真,我陷入到無限的內疚,懊悔與自責中。我在想,武術課明明是孩子喜歡的課程,可為什麼每個週六的早上,都要以我在吼叫和孩子在哭泣中度過。

曾經以為是自己沒有提前跟孩子說好週六要上課,導致孩子起不來。所以每個週五的晚上都會提前囑咐至少三次: 明天八點我們要上武術課奧。我們七點半要出門,媽媽早點叫你起床好嗎?可是到了早上,孩子依舊說:媽媽我不想去上武術課。而在每次武術課結束後,孩子又興高采烈地說:媽媽,我喜歡武術老師。

孩子回家後就跑向姥姥懷裡玩兒了起來,好像早上的吼叫風波沒發生一樣。可突然有一天,姥姥跟我說,孩子今天出去玩兒的時候說他討厭媽媽,不想跟媽媽玩兒。聽到這句話,自己心裡又委屈又自責。

捫心自問,哪個媽媽也不想以吼叫的方式來對自己的孩子,不僅傷了孩子更傷了自己。在日漸疏離的親子關係中,我該怎麼辦?

2.孩子是一個記錄器

我知道沉浸在內疚,懊悔或自責中無助於修復親子關係。做錯了事情,或者做事情的方法不對首先要勇於承認錯誤,就像我們教孩子的那樣。在下一次被壞的情緒左右我的行為,鑄成下一次錯誤之前,我應該想想如何察覺情緒、接納情緒、感知情緒。

如何感知情緒?

瞭解自己的感受、思想和反應的模式會為你提供基礎信息,幫你制訂有助於改變的策略,覺察自己的實際情況是做出改變的基礎。感知情緒的基礎就需要我們先追蹤自己的行為。

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美國作家羅娜·雷納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的一書中提到感知情緒的六個步驟。


Step1:記錄事件

從記錄簡單的事實開始能夠有效的幫助我找到自己容易對孩子吼叫的話語或者行為。

我把今天發生的事情按照這一步驟仔仔細細做了記錄。

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Step2:記錄你的反應

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每次遇到同樣的場景,我的憤怒就會充斥我的整個大腦,但怒火之下也醞釀著其他的情緒。就是我的升級想法:早就告訴你了要按時出門,你就是不聽。別人的媽媽都能準時到,只有我每次都遲到。而且心中的挫敗感油然而生,工作上已經讓我焦頭爛額,就連帶孩子去上課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等等。

Step3:記錄你的回應

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而每當我用朝孩子怒吼來表達我的著急與憤怒時,孩子似乎覺得媽媽的情緒如此反覆無常。不僅不配合,反而會適得其反。

Step4:後續情況

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而在發脾氣讓孩子最終跟我哭著出門後,並沒有給我帶來成就感。常常在發脾氣後感到很糟糕。而孩子呢?不僅情緒向我一樣暴躁,而且對我說的話越來越有逆反心理。

Step5:記錄相關的氣質

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在這本書的前面提到了9種氣質類型即:活動量、節律性(或者規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適應性、反應閾值(敏感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

我意識到自己高度敏感以及希望一切按計劃進行導致孩子拖延甚至遲到時打破了我的計劃。同時當不能按照我期望的步驟把事情搞定時,情緒就很容易激化。大人適應能力強,孩子適應能力差這也是常常引起我吼叫的原因。

Step6:記錄你的評估

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內疚,懊悔,自責都無濟於事


我完全可以讓孩子按照他自己的節奏來,平靜下來,等他洗漱,穿衣服。這樣在出門後,他的朋友就會問他為什麼等了那麼久。或者小朋友的媽媽會來告訴我們由於遲到,不再跟我們一起去上課了等等。也許這樣,他就會明白,拖沓或者遲到需要自己承擔後果。

3.自我同情能夠幫助修復親子關係

雖然上面一系列的行為讓我感知到了自己怒吼的情緒,但我必須要找出怒吼的真正原因。因為孩子只是一個追蹤器,讓我感知自己的行為,他的行為和在一起碰撞之後的反應。我必須通過這些反應來重塑自己。如何才能重塑自己呢?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書中提到我需要建立自我同情。

首先,我注意到在平時的親子活動中,我是個溫柔且有耐心的媽媽。會陪著孩子耐心的做作業,玩遊戲甚至會為了孩子犧牲整個週末僅僅為了讓他開心。這樣想完了,覺得自己還是個不錯的媽媽。

而在平時生活中,不僅僅我有這樣的問題,千千萬萬的媽媽可能跟我有同樣的問題,這也不意味著我是一個壞媽媽。就像老二在我懷裡安靜的睡著,或者在吃飽之後給我的那溫暖的笑容將我融化一樣,對於老大,我也曾經是一個溫柔的媽媽。

而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的身體開始放鬆下來,我不在呵責老大,把他當成一個必須按照我的意志去完成各項事務的完美孩子。我應該允許他犯錯,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我也不應該苛責自己,認為他的任何行為都應該由我來承擔後果。只要這些後果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我應該學會給他一些空間和自由。

通過這一系列的思索,我似乎跟自己達成了統一。坐在武術課門外,我也能夠平靜且幸福地看著老大在裡面享受自己的時光。就像看老二在我懷裡安靜的睡著時的滿足與幸福。如此,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