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球”——乒乓球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的國球

眾所周知,乒乓球在中國被稱之為國球,可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乒乓球為國家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取得過世界冠軍。參加過三次奧運會,一塊獎牌也沒拿到。體育項目的發展嚴重滯後。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號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9年,第25屆世乒賽在當時的西德多特蒙德舉行。中國選手容國團連克強敵,收穫男子單打冠軍。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成為中國乒乓球和中國體育騰飛的起點。恰逢當年是新中國成立10週年,容國團等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回國後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周總理更是把容國團奪冠和十週年國慶列為1959年的兩大喜事。這個冠軍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意義非凡。它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成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典範: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

“說個球”——乒乓球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的國球

容國團奪冠


隨著競技成績的提高,中國乒乓球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升。1961年,國際乒聯將第26屆世乒賽的舉辦權交給了中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首次舉辦國際體育賽事。那一次,中國男隊擊敗了稱霸乒壇許久的日本隊,首次奪得世乒賽團體冠軍。而莊則棟和邱鍾惠還分別獲得了男、女單打冠軍。邱鍾惠成為新中國首位女子世界冠軍,她幫助中國隊實現了女子項目上冠軍零的突破。此後,中國的乒乓運動長盛不衰。在世界乒乓三大賽事中金牌數均居世界第一位。可以斷言,這樣的成績,任何外國都不可能超過。

“說個球”——乒乓球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的國球

莊則棟


中國乒乓球隊長盛不衰,也得益於這支隊伍堅持勇於創新的精神。劉國樑是這一精神在新時代最鮮活的代表。運動員時期,劉國樑的直拍橫打絕招震驚乒壇,幫助上世紀90年代陷入低谷的中國乒乓球男隊重返巔峰;教練員時期,他創立“直通賽”,用公開、公平的方式鼓勵隊內競爭,提高運動員積極性;而在執掌中國乒協後,劉國樑更是加大了改革力度,帶領乒協在奧運備戰、職業體育、全民健身、青少年培訓、市場開發、國際交流等諸多方面開展創新實踐。

在自身不斷強大的同時,中國乒乓球還一直承擔著在全球範圍推廣發展乒乓球運動的重任。從上個世紀派出大量教練支援指導亞非拉國家乒乓球隊,到接納以福原愛為代表的外國運動員來中國訓練,再到實施“養狼計劃”……多年來,中國乒乓人既敢於“走出去”也勇於“請進來”,不因自身屢創輝煌而沾沾自喜,不因幫扶對手強大而心生畏懼,這就是“國球”的胸襟與自信。國際乒聯主席托馬斯·維克特這樣評價:“中國不僅擁有最優秀的運動員,還能幫助其他協會培養出更優秀的選手。”

“說個球”——乒乓球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的國球

男團冠軍


中國乒乓人代代傳承下來的乒乓精神,是敢於拼搏、勇於創新,以乒乓精神為代表的中國體育精神與時俱進、歷久彌新。這些強大的精神力量,與新中國一起共同成長、共同發展至今。

“說個球”——乒乓球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的國球

女團冠軍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中國乒乓球隊參加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乒賽。當時中美關係已經有了緩和的跡象,但究竟以什麼作為最好的媒介,來改善兩國的關係呢?中國領導人認為世乒賽是很好的契機。4月4日,美國球員科恩無意中搭上中國球員的交通車,莊則棟主動贈送一幅繡有黃山風景圖的杭州織錦給科恩,科恩後來回送莊則棟一件帶有和平標誌的運動衫。這一戲劇性事件頓時成為轟動性新聞。4月7日,毛澤東在比賽閉幕前夕決定邀請美國隊訪華,尼克松立即同意了中方的邀請。1971年的春天,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實現了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中美兩國的乒乓球友誼賽在北京上演,留下的政治影響卻向太平洋兩岸散播開來,為中美人民的交往和中美兩國的外交突破敲開了大門。這就是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小球推動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到1979年與我國建交的達到了100多個。尤其是1971年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通過了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所以,有人稱讚為中國的“小小銀球轉動了地球”。

“說個球”——乒乓球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的國球

乒乓外交


乒乓球運動全國普及


乒乓球運動開展的條件不苛刻,可參與性強。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上億人參加乒乓球運動。男女老少都能打,天南海北都能打,室內室外都能打,有錢沒錢都能打。條件好的可用高級球檯打,條件差的水泥球檯也能打,沒有球檯用幾張桌子拼起來也能打。天氣好在露天可以打,遇上大風大雪在一間不大的房間裡就可以打。

而且,乒乓運動又是一項全身運動,健體健腦又健心。相對於足球籃球等運動,它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自己可控制運動量,非常有利於普及。總之,這項運動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得到了國人的普遍喜愛,普遍水平比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