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1秒死一個人,人類的第一殺手!想要刀下留人?你得知道這些

如果你是衝著標題點進來的,那我告訴你答案——這個病就是中風(醫學上叫“腦卒中”),常見的就是腦梗死和腦出血,大家都不陌生吧!

中風已經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


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200餘萬人,每5人死亡中就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卒中。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致死病因,約佔總死亡疾病譜的22.45%,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5種徵兆預示腦卒中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每21秒死一個人,人類的第一殺手!想要刀下留人?你得知道這些


別以為中風離你很遠,中風發病呈年輕化趨勢,中年人漸漸成為卒中高危人群中的新“主力軍”!

《2017年中國卒中防治報告》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

腦卒中一旦發病,後果非常嚴重。因此,早期干預和預防尤為重要。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以下5個突發肢體信號,就提示可能腦卒中。

●突然出現的單側面部、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

●突現言語不清或理解障礙;

●突然出現的單眼或雙眼的視物不清及看東西重影;

●突然出現的走路不穩、頭暈,伴有肢體麻木無力;

●突然出現的原因不明的眼皮耷拉,劇烈頭痛,脖子發硬。

特別注意:房顫患者

一般人得了房顫後,會表現為心悸、頭暈、心跳時快時慢,千萬不要以為房顫只是心臟病,跟中風沒有關係。

要知道,每6箇中風患者就有一個是房顫,而且房顫引發的中風更可怕,致死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


預防中風,我們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要明確,中風的危險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人身體的行為因素: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愛抽菸愛喝酒,身體素質不高缺乏鍛鍊,愛發脾氣易怒等。

身體的代謝因素:三高明顯,膽固醇高,身體臃腫肥胖,收縮壓高等。

生活環境因素:

空氣質量低,汙染嚴重類似的情況。

其中,還是個人的行為因素,佔引發中風的因素比例最高。但是幸運的是,這一部分因素也是我們最好控制的。

行為因素基本分為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兩大類,做好這兩方面,就能有效的抑制卒中的發生。

每21秒死一個人,人類的第一殺手!想要刀下留人?你得知道這些


遠離中風,防病入口


別以為中風離你很遙遠,很多年輕人往往自以為身體倍兒棒,抽菸喝酒,缺乏鍛鍊,熬夜等等,這都為日後中風埋下了地雷!

其實,90%的中風其實是可以人為避免的,除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吃對也很重要。

下面這份中風食物清單,你一定要收藏好了!

多吃全穀物——降低15%


美國一項長達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穀食物,就能把中風的危險降低15%。

常見的全穀食品有小麥、玉米、蕎麥、黑米等,平時煮飯、煮粥的時候加一把就行啦!

每天8兩果蔬——降低11%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200克水果(相當於兩個蘋果),可將中風風險降低32%;同時如果每天食用200克蔬菜,中風風險可降低11%。

每週吃魚——至少降低22%


與每月吃魚不到一次的人相比,每週吃魚超過5次的人患中風幾率減少了52%;每週吃魚2-4次者中風發病率減少27%;每週吃一次者減少22%。

不妨把每天吃的肉換成魚,特別是中老年人。

每天吃雞蛋——降低12%


別小看了雞蛋,每天吃1個,中風風險平均可以降低12%!雞蛋中葉酸含量很高,而葉酸能改善血管功能,每天一個水煮蛋,有效降低中風風險。

少吃鹽,多補鉀


建議每天攝入鹽的量不能超過6克,相當於一個啤酒蓋的量。

研究表明,補鉀可以小幅降低高血壓,血壓降下來了,中風風險自然也降低了。

記住這些高鉀食物:

綠葉菜:菠菜、空心菜、莧菜、芥藍;

菌菇類:香菇、紫菜、銀耳、海帶;

薯豆類:黃豆、芋頭、土豆。

橄欖油代替色拉油


如果人們在烹飪或做涼拌菜時經常使用橄欖油,他們會比那些從來不吃橄欖油的人患中風的可能性低41%。

這是發表在歐洲《神經病學期刊》上的研究結論,65歲以上老年人可以通過將飲食中的色拉油替換成橄欖油,預防中風。

喝茶首選綠茶


平時喝茶時最好多飲用一些綠茶,能夠降低中風風險。

綠茶能預防中風,離不開它含有大量的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E、鞣酸等可以有效地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可以保護血管。

冬季更是中風的高發期

大家都要保重身體

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