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灾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吃它们,李世民做好带头示范

中国古代是以农耕支撑社会发展的,而农耕是十分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几乎有较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对于脆弱的农耕都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就像最近爆发的罕见蝗灾一样,对于中国周边的依靠农业国家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古代中国发生自然灾害主要还是依靠朝廷支持,如果朝廷赈灾不够及时,灾民也只能逃难自寻活路。

古代蝗灾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吃它们,李世民做好带头示范


蝗灾中国古代两千年间有记载的大规模的就有八百多次,大约也就三到四年就会爆发一次较大的蝗灾,而蝗灾在古代不单单只是会发生在一般地区,甚至是京城亦会发生。并且蝗灾还往往发生在古代本身天气较为炎热缺少雨水的时期,因为蝗虫本身较快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天气干旱部分天敌活动能力减弱,它们的数量可以迅速增长。蝗虫最大的危害在于所到之处,啃食粮食作物的根茎、叶子,导致农作物几乎不会有收成,再加之本身的干旱,几乎当年农民不会有收成。

古代蝗灾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吃它们,李世民做好带头示范


宋朝的一篇杂文中就有记载延绵数十里的蝗虫,遮天蔽日:“熙宁甲寅秋七月,余将还江南。系舟于长芦之川,登高而望。见群飞而至者,若烟若澜,若大军之尘,自西而东,前后十余里,相属不绝”;就这种场景别说是在古代没有过多的科技水平下,就是放在现代遇到这种大规模的蝗灾,人们能够及时的做出对抗也是不容易的。蝗虫在古代很难治理不单单是没有较好的方式去应对,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人受迷信影响。古代汉朝时期,人们认为蝗虫是天上降下的惩罚,人为力量是无法对抗如此数量的虫子的;到了往后慢慢出现了化身一说,认为蝗虫是某种海洋生物的化身,有蝗虫化虾、鱼化蝗虫、戾气化虫之说,因此古代对于蝗灾普遍认为比较有作用的办法就是祭祀跪拜,请求上天把降下的惩罚收回。

古代蝗灾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吃它们,李世民做好带头示范


当然除了封建迷信的手段,其实古代也作出了很多科学的治理手段,比如宋朝时期朝廷就派遣军队采用火烧的方式,火烧可以杀死部分未长出翅膀的蝗虫,以及虫卵。还有就是现在也在用的方式,那就是培养蝗虫的天敌,可以养殖一些鸟类,家禽,它们会食用一部分的蝗虫。再有就是官府会支持种植一些蝗虫不太啃食的农作物,宋朝就有人发现,蝗虫不喜欢接近麻类以及各种豆类农作物。1016年蝗灾发生后,宋真宗曾对宰相王旦说:“诸路使臣言,飞蝗多不食豆苗。”因此官府会建议多种植麻类以及各种豆类农作物。

古代蝗灾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吃它们,李世民做好带头示范


那么古代蝗灾发生会有人饿死,为什么就没人想到要抓蝗虫吃呢?其实按照现在的营养学来讲,蝗虫这种低能量高蛋白的昆虫,虽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花大力气去捕捉蝗虫食用,本身就是一种能量亏损。再加上蝗虫本就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久,两三天啃食完植物就会离开,所以要说抓来吃可不是简单的事。不过皇帝号召大家一起抓蝗虫吃的也是有例子的,据载贞观二年,京城附近蝗虫大起,唐太宗知道了相当的着急,亲自下到受灾区察看情况。到了受灾区后,李世民看到遍地的蝗虫很是担忧,接着他抓起一把蝗虫说了一句很有担当的话“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就是:你们是有灵性的东西,来侵蚀我的肉体凡心,别迫害我的百姓们。接着李世民直接把蝗虫放进了嘴里,嚼了起来(画面自行脑补)。不久皇帝吃蝗虫的消息传了出去,被视为是上天惩罚的蝗虫是可以食用的消息传开,很快民间百姓也开始食用蝗虫。

古代蝗灾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吃它们,李世民做好带头示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