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災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吃它們,李世民做好帶頭示範

中國古代是以農耕支撐社會發展的,而農耕是十分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幾乎有較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對於脆弱的農耕都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就像最近爆發的罕見蝗災一樣,對於中國周邊的依靠農業國家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古代中國發生自然災害主要還是依靠朝廷支持,如果朝廷賑災不夠及時,災民也只能逃難自尋活路。

古代蝗災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吃它們,李世民做好帶頭示範


蝗災中國古代兩千年間有記載的大規模的就有八百多次,大約也就三到四年就會爆發一次較大的蝗災,而蝗災在古代不單單只是會發生在一般地區,甚至是京城亦會發生。並且蝗災還往往發生在古代本身天氣較為炎熱缺少雨水的時期,因為蝗蟲本身較快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天氣乾旱部分天敵活動能力減弱,它們的數量可以迅速增長。蝗蟲最大的危害在於所到之處,啃食糧食作物的根莖、葉子,導致農作物幾乎不會有收成,再加之本身的乾旱,幾乎當年農民不會有收成。

古代蝗災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吃它們,李世民做好帶頭示範


宋朝的一篇雜文中就有記載延綿數十里的蝗蟲,遮天蔽日:“熙寧甲寅秋七月,餘將還江南。系舟於長蘆之川,登高而望。見群飛而至者,若煙若瀾,若大軍之塵,自西而東,前後十餘里,相屬不絕”;就這種場景別說是在古代沒有過多的科技水平下,就是放在現代遇到這種大規模的蝗災,人們能夠及時的做出對抗也是不容易的。蝗蟲在古代很難治理不單單是沒有較好的方式去應對,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當時的人受迷信影響。古代漢朝時期,人們認為蝗蟲是天上降下的懲罰,人為力量是無法對抗如此數量的蟲子的;到了往後慢慢出現了化身一說,認為蝗蟲是某種海洋生物的化身,有蝗蟲化蝦、魚化蝗蟲、戾氣化蟲之說,因此古代對於蝗災普遍認為比較有作用的辦法就是祭祀跪拜,請求上天把降下的懲罰收回。

古代蝗災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吃它們,李世民做好帶頭示範


當然除了封建迷信的手段,其實古代也作出了很多科學的治理手段,比如宋朝時期朝廷就派遣軍隊採用火燒的方式,火燒可以殺死部分未長出翅膀的蝗蟲,以及蟲卵。還有就是現在也在用的方式,那就是培養蝗蟲的天敵,可以養殖一些鳥類,家禽,它們會食用一部分的蝗蟲。再有就是官府會支持種植一些蝗蟲不太啃食的農作物,宋朝就有人發現,蝗蟲不喜歡接近麻類以及各種豆類農作物。1016年蝗災發生後,宋真宗曾對宰相王旦說:“諸路使臣言,飛蝗多不食豆苗。”因此官府會建議多種植麻類以及各種豆類農作物。

古代蝗災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吃它們,李世民做好帶頭示範


那麼古代蝗災發生會有人餓死,為什麼就沒人想到要抓蝗蟲吃呢?其實按照現在的營養學來講,蝗蟲這種低能量高蛋白的昆蟲,雖然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是花大力氣去捕捉蝗蟲食用,本身就是一種能量虧損。再加上蝗蟲本就不會在一個地方呆很久,兩三天啃食完植物就會離開,所以要說抓來吃可不是簡單的事。不過皇帝號召大家一起抓蝗蟲吃的也是有例子的,據載貞觀二年,京城附近蝗蟲大起,唐太宗知道了相當的著急,親自下到受災區察看情況。到了受災區後,李世民看到遍地的蝗蟲很是擔憂,接著他抓起一把蝗蟲說了一句很有擔當的話“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就是:你們是有靈性的東西,來侵蝕我的肉體凡心,別迫害我的百姓們。接著李世民直接把蝗蟲放進了嘴裡,嚼了起來(畫面自行腦補)。不久皇帝吃蝗蟲的消息傳了出去,被視為是上天懲罰的蝗蟲是可以食用的消息傳開,很快民間百姓也開始食用蝗蟲。

古代蝗災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吃它們,李世民做好帶頭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