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丹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1935年12月中下旬,瓦窯堡會議召開。

會議討論了中央紅軍落腳陝北後的生存鞏固、發展壯大、軍事圖略等問題;醞釀了“經營山西”、過河發展、向東發展”的戰略意向。

1936年1月下旬,黨中央在延長召開會議,正式確定紅軍渡河東征,到山西呂梁山區建立據點,並去晉中等物質較為豐富的地區打擊反動勢力,實現“籌款”“增員”“擴紅”目的。

1936年2月中旬,《東征宣言》正式發佈,紅軍東征正式開始,在這支浩浩蕩蕩的紅軍隊伍中,由劉志丹、宋時輪、宋任窮等人指揮的紅二十八軍三個團(約3000餘人)為北路一翼。

今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東征過程中紅二十八軍軍長劉志丹身上。

劉志丹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紅二十八軍渡過黃河後,接到了中革軍委命令:為配合紅軍主力進逼汾陽、威脅太原,並打通山西前方與陝北之聯繫,保證紅軍背靠老蘇區,特令紅二十八軍即向離石以南黃河沿岸地區進擊,並可相機攻佔中陽三交鎮,牽制和調動敵人。

三交鎮,黃河一個重要渡口。

該鎮的西面,是陝北蘇區的吳堡縣境;

東面,則是閻錫山經營多年的防禦體系。這裡工事堅固、碉堡林立,由一個主力團和保安團負責防衛。

1936年4月14日,急促的槍聲打破了三交鎮佛曉的寧靜……由於敵人工事堅固,且為主力團防守,二十八軍紅一團的進攻受挫。

劉志丹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當劉志丹聽聞戰況後,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對軍政委宋任窮說道:“你留在指揮所,掌握全面情況,我到前邊去看看。”

宋任窮剛要開口,劉志丹早已帶著參謀和警衛員等幾個人,急匆匆地向前線趕去。

一直走到一個山包前,劉志丹才停下腳步。這可真是“前沿”了,這個山包距敵人陣地不足百米,不僅是敵人火力壓制的重點,而且無任何工事和隱蔽物。

劉志丹帶領著一幫人爬在山頭的稜坎下觀察敵情。“首長,咱們下去吧,這樣太危險了”,警衛員五次三番地提醒劉志丹。

“這個山頭太適合觀察敵情了”,劉志丹不為警衛員所動,端著望遠鏡仔細觀察敵情。

劉志丹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認真觀察了一番之後,派人把觀察到的情況通知給了紅一團。然後,把剛才所觀察到的敵情,給政委宋任窮寫了一封信。

通信員臨行前,劉志丹笑盈盈地說道:“告訴政委,只要過了中午,我請他到三交鎮喝勝利酒!”

從這句話來判斷,此時劉志丹的破敵之策已是成竹在胸。

很快,按照劉志丹部署,紅一團再次發起進攻。

當戰士們衝到一半的時候,被一挺重機槍封鎖了前進的道路。

劉志丹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劉志丹對隨行人員說:“去告訴一團,不能光憑勇敢蠻拼,要講究戰術,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最大的勝利。”

此時,在這個距敵不足百米的小山包上,只剩下三人,分別是劉志丹、裴周玉和一名警衛員。

為了更清楚地觀察敵情和掌握戰爭態勢,不知何時劉志丹三人站了起來。

“噠噠噠……”伴隨著一陣槍聲,由敵人機槍射出來的一梭子子彈,正中劉志丹胸部。他兩手抱住前胸,踉踉蹌蹌地即將摔倒。

眼疾手快的裴周玉急忙扶住劉志丹,大聲地喊道:“叫醫生,快叫醫生!”一顆子彈從劉志丹左胸部穿過,傷口處流血很少,但劉志丹的臉色卻變得越來越黃,呼吸越來越急促……

過了一會之後,劉志丹用盡生命中的最後一絲力量,睜開眼睛,對裴周玉說道:“讓宋政委……指揮部隊,趕快消……滅敵人……”

劉志丹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這是劉志丹軍長生命中的最後幾句話,只有十四個字,卻耗盡了他最後的一點生命之光。

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際,年僅33歲的劉志丹仍在想著工作,想著革命……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交待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個字,卻足以讓人淚目。

作為一名高級指戰員,如果多一份謹慎和防備的話,劉志丹將軍的人生結局或會改寫,真是讓人扼腕嘆息

在東征過程中,紅二十八軍傷亡近半,原曾準備撤銷,但由於部隊戰士群情悲憤,士氣高昂,總政治部最後決定:紅二十八軍保留建制,補充兵員,宋任窮被任命為軍長,接替劉志丹,蔡樹藩為政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