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西北塬上的烽火——苗家祥

  • 苗家祥(1908—1933),又名迪民,字養元,乳名明娃。涇陽縣百穀鄉西苗村(今涇陽縣白王鄉西苗村)人。幼年就讀村中私塾,1924年入橋底鎮縣立第二高小讀書。他留心國事,思想進步,不久就參加了“涇陽青年奮鬥社”。西安非基督教大同盟成立後,“非基運動”波及各地,苗家祥積極響應,率領學校童子軍手執軍棍在橋底鎮街上趕跑了住在醴泉(今禮泉)北屯教堂的美國傳教士。1926年2月,他在學校教師、共產黨員武清俊的介紹下,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先後被選為橋底地區副主席。後任口鎮農民自衛團團長,率領900餘名自衛團員,控制了縣域西北鄉的鄉村政權,先後開展反對貪官汙吏、嚴懲惡霸等活動。這年高小畢業後,家本富裕,但他卻放棄升學機會,投身到了農民運動之中。他跟地下黨員龐繼震等在橋底、口鎮、王橋等地開展農運工作,1927年3月,經龐繼震、武清俊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橋底鎮農民協會和自衛團成立之時,他被選為農協副主席和自衛團長。在“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下,基本上控制了涇陽縣西北原上的鄉村政權,農民運動獲得蓬勃發展。

    涇陽縣西北塬上的烽火——苗家祥

    涇陽縣西北塬上的烽火——苗家祥

  •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苗家祥隱蔽在鄉村,堅持開展鬥爭。1928年4月26日,涇陽縣共產黨組織發動“交農”起義,他是西北鄉交農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人。起義失敗後,因身份已經暴露,隨即逃往外地,先在陝南漢江上當了半年船戶,後在白河縣參加了吳新田軍隊。吳軍瓦解後回到關中,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的警衛團擔任副官。後來,上級命他隨部去永壽縣剿滅巨匪王結子,他因事先已經接到黨組織要他在軍中伺機發動起義、返回涇陽開展遊擊活動的指示,便於軍隊開至監軍鎮時毅然舉事。因事不機密,起義未成,即與王福茂、侯振西三人攜槍奔回涇陽北原,在西鳳山下聯絡人員,發展組織。1932年3月,涇陽游擊隊正式成立,苗家祥任負責人。

  • 涇陽游擊隊成立後,因苗家祥在涇陽西北鄉一帶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因而很快控制了這一地區。他們通過開展武裝鬥爭,打擊了危害地方的民團頭子和惡霸地主,摧毀了國民黨政府在鄉村設立的基層政權,致使縣政府不敢隨意派人催糧收款,連附近的土匪也不敢再到當地為非作歹。與此同時,他們派人去淳化縣潤鎮與陝甘游擊隊司令劉志丹取得聯繫,並得到三原縣武字區黃子文游擊隊的支持,短期內發展到七八十人,有戰馬十多匹。1932年11月,經上級黨組織決定,將涇陽游擊隊改編為渭北第二遊擊大隊,苗家祥任大隊長,劉清和任政治委員兼黨支部書記,下設三個中隊。1933年5月,劉志丹率紅軍第二十六軍700多人,黃子文率渭北第一遊擊大隊100多人,來到涇陽縣苗村,在三官廟召開大會,正式給渭北第二遊擊大隊頒授軍旗和關防圖記。此時,第二遊擊大隊已經發展到120多人。紅軍的到來,給游擊隊及工農民群眾極大的鼓舞,共同研究了鬥爭形式。

  • 此後不久,苗家祥為了壯大游擊隊的實力,指揮所部在附近張家山水利工地奪取了涇惠渠工程所用的部分炸藥。1933年5月6日,他們又在岳家坡扣押了涇惠渠引水工程副總工程師挪威籍人安立森(當時安氏正在此察看涇惠渠首退水閘工程)涇陽縣西北塬上的烽火——苗家祥

    涇陽縣西北塬上的烽火——苗家祥,意欲藉此勒逼國民黨省政府拿實物進行交換。此事發生後,從上到下,引起了極大震動。國民黨省政府迫於各種壓力,在答應交換條件、先送來幾車洋麵和幾千塊銀元的同時,暗中調集軍隊,準備對游擊隊實行“圍剿”。由於陪侍安立森的尚述林被暗中收買,趁管押人員不備之機與安立森一起逃跑,由於游擊隊隊長苗家祥誤判反圍 剿形勢,在沒有和紅二十六軍聯繫上的情況下就把游擊隊拉走,游擊隊化整為零分散活動。於是,9月3日,西安綏靖公署警備師第二團直接開赴涇陽,公開通緝苗家祥。在重兵壓境的情況下,苗家祥擅自行動,不聽紅二十六軍劉志丹指揮,放棄北上,以至全軍覆沒。9月5日,苗家祥在王橋鎮他義父陳悅喜家與前來搜捕的政府軍相遇,展開激戰,在擊斃敵軍一名後,遭敵殺害。時年26歲。苗家祥犧牲後,敵軍將其頭顱送至縣城,當街懸掛示眾,數日後方由家人以40個銀元贖回,與遺體縫接後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