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1974年7月12日,一代名帅比尔-香克利突然宣布归隐,让利物浦这座城市陷入动荡之中,心属红色的球迷们一度无法接受这样的“晴天霹雳”。然而历史的车轮还在隆隆前行,图腾式的伟人终有谢幕的那天,后来者必须要扼住命运的契合点。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佩斯利与香克利

在一片混沌之中,55岁的鲍勃-佩斯利自然成为了球队高层的首选,从球员时期开始算起,他已经“参军”35年,眼见这里花开花落,耳闻岁月轰鸣起伏。作为香克利长期的得力助手,他被视为红色王朝的天然接班人。

不过生性内敛的佩帅一开始不太情愿,甚至希望球队管理层另请高明,不过在那样仓促的情况下,没有人比他和靴室的同僚们更熟悉球队的情况。所以经过再三思考之后,为了红色的血脉能够稳定传承下去,佩斯利在1974年夏天正式成为了利物浦的主教练。

一.时代的驱动力与香克利的宝贵遗产

一般而言,当一支球队经历了辉煌的教父时代,接班人向来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自从职业足球进入成熟期以来,前有马特-巴斯比和布莱恩-克拉夫,后有亚历克斯-弗格森与阿尔塞纳-温格,他们转身离去之后,曾经睥睨天下的球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堕落的速度往往超乎球迷们的想象,出现降级的情况也并不意外。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1974年刚刚履新的佩斯利来到著名的安菲尔德球员通道

所以对于佩斯利来说,香克利花费15年心血建造的宫殿固然富丽堂皇,却也有着深刻的个人印迹。他虽是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却终归是个僚机,如今要走上前台,一切无异于重新开始。

更为严峻的是,1970年代中期的足坛纷繁复杂,混乱程度要超过佩斯利接手红军的1959年岁末。在英格兰足坛内部,从香帅时期延续的大乱斗局面并没有改观,唐-里维的利兹联,克拉夫的德比郡依然强势,一些硬实力不够出众的球队,在那时还时常能够爆冷。强如香克利在过去的15年间,也只有3座(顶级)联赛奖杯,以及2座足总杯入账。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克鲁伊夫率领阿贾克斯夺得欧冠三连冠

欧洲足坛的整体格局更是难以琢磨,上个时代的皇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霸气,意甲联赛受困于外援禁令,进入1970年代以后在走下坡路。当时诸如荷甲、法甲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联赛的球队开始在欧战中抬头,他们的搅局让每年的形势都显得扑朔迷离。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1973年红军球迷庆祝队史首座欧战奖杯

香克利时代曾经拿到过1次欧洲联盟杯的冠军,欧洲优胜者杯曾经闯入过决赛,欧冠也曾经打进过四强,距离决赛仅一步之遥。所以佩斯利的任务十分艰巨,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达成香帅的终极愿望:斩获欧洲冠军杯冠军,但在那个年代谈何容易。

当年只有联赛冠军和欧冠卫冕冠军能参加之后赛季的欧冠,而且正赛全程都是两回合淘汰赛,在没有分组制的情况下偶然性极大,除非有绝对实力,否则就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

好在香克利离去时留下了一套还不错的班底,比起弗格森或者温格的“身后阵容”要强了不少。1974年的时候,香帅1.0时期的老臣伊恩-卡拉汉、汤米-史密斯和克里斯-劳勒还在队中,他们不仅能够用经验帮助球队,在场上依然是首发级别的即战力。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凯文-基冈是香克利时期第一球星

香帅2.0时期的班底主要是1970年前后入队的,经过了几年的磨合逐步成型,具备了很强的战斗力。像凯文-基冈、埃姆林-休斯、史蒂夫-海威、菲尔-汤普森和约翰-托沙克等等,都是那个年代球迷们歌颂的名字。

而且佩斯利一直是球队战术的架构师,香帅更多起到一个动员的作用,所以没有人比佩斯利更熟悉这批球星,但他不是香帅的影子,需要给球队打上自己的烙印。

二.利物浦式的足球与佩斯利式的风格

从足球发展趋势来看,技术流的足球上限更高,香帅时期就不断地从欧洲大陆的球队汲取养料。他的任内对于所谓的Move-Pass极为强调,每名球员都要有过硬的控、传、带等基本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球队体系的正常运转。

尽管他也会保留英式传统边锋的踢法,但诸如彼得-汤普森和伊恩-卡拉汉都是经过改良的内收型“腰锋”;他的球队更注重对皮球的运转与节奏的把控,在长短球结合上做得不错。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不过佩斯利有着自己坚定的理念,比起香克利要更加简洁一些,当助教的时候他需要妥协,自己接手之后就可以完全实践了。他是典型的“猫论”支持者,认为球队展现出的比赛方式并不重要,踢出正确的足球才是关键。

在他看来,一些关于美丽足球还是粗犷足球的争论毫无必要,他主张快速简洁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球队一般都是三传两递就来到进攻三区,再通过一些精细化或针对性强的直接打击形成威胁。其实通盘来看,外人可能觉得比起香帅时期长球比例更高,或者说过渡变少、节奏略快了一些,这都是他本人思路的体现。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拘泥于理论往往容易产生争执,在一线工作的名帅,核心KPI还是要球队成绩,限于条条框框之中没有说服力。反而是很多摆脱枷锁,坚持自己理念的人能够影响大环境,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大方向定了,接下来就是改造手头的球队,上文提到香帅留下的阵容很成熟,但佩斯利还是着手进行引援。不过他不像香克利时期那样十年用一代人,之后再整体更替,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阵容改良。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英格兰著名右后卫菲尔-尼尔

就在他成为主帅的1974年,麦克德莫特、菲尔-尼尔和雷-肯尼迪等强援纷至沓来;此时球队继续依靠大批量青训造血已经不太现实,今天的拉玛西亚也难做到每一代都有人在一线队立足。

所以佩斯利的方式是两手抓,一方面还是依靠香帅的老臣特温泰曼,他的球探体系此时已经相当成熟,仍然能够在低级别球队中淘宝,菲尔-尼尔就是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就是从同级别的对手挖人,麦克德莫特、雷-肯尼迪包括后来的阿兰-肯尼迪,都曾在足总杯决赛中与红军正面碰撞。

在小范围修修补补之后,佩式红军就已经组建完成,球队结构相当合理,老中青三代人员比例适中。香克利的离去虽然从心理上给了所有人巨大的冲击,不过回归到球场上之后,佩斯利-费根-本内特和莫兰等人还在,大家并没有什么陌生感。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雷-肯尼迪

基于自己的思路和既有的人员,佩帅也对先前的打法进行了微调;虽说长球比例增加,节奏更加明快,但却取消了常备边锋,在442体系中将海威前提到了中锋位置,原本射手出身的雷-肯尼迪成了左前卫,这是为了强化肋部进攻做的调整。

在佩斯利的快速体系中,肋部进攻的精细程度虽然比不了当代足球,但在那个时期还是比较先进的。相比于高位边锋的无限传中与下底倒三角,前锋回撤、边前卫游弋加上后腰插上的肋部进攻套路显然更加丰富,三传两递之间空档就显现出来,这也是那个时期利物浦攻击线的利器之一。

与此同时,佩帅偏好的中场都算是“大力水手”,远射的脚头很硬,无论是麦克德莫特、吉米-凯斯包括后来的索内斯都有这个能力,他们奉献了不少神仙球,还拿到过一些赛季最佳进球的奖项。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麦克德莫特

防线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动,中卫主要还是依靠核心球员支撑,边后卫承担的推进任务更重,因为取消了常备边锋。在他的时代防线曾经创造过不亚于2004-05赛季切尔西的神话,这一亮点下篇会提到。

三.梦之队荣耀罗马与憾失三冠王

在内外竞争都很激烈的情况下,香克利也曾经历过7年无冠的窘境,所以球迷们对于佩斯利初期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内有纷乱的扰民,外有精干的强军,保证1-2年能拿一个有分量的冠军就不错了。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1976年托沙克的进球帮助球队淘汰巴塞罗那

但佩帅没有让球迷们等待太久,除去第一个赛季(1974-75赛季)四大皆空之外,从第二年开始他就开始直冲云霄。1976年的春夏之交,联赛冠军+欧洲联盟杯冠军的荣耀,已经淡化了香克利离去的感伤,尽管身处那个时期的人也许还浑然不觉,上帝视角来看新的王朝已经开启了。

1976-77赛季,是利物浦俱乐部将近130年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赛季,起码目前克洛普治下的红军还没能实现超越。联赛卫冕本身已经足够震撼,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英甲连庄的球队,还是香克利刚来到安菲尔德的1959年。

不过最让人血脉喷张的还是那一年的欧冠赛场,红军在自身实力强劲的情况下,通过两个欧洲联盟杯的冠军,已经摆脱了对欧洲大陆球队的恐惧,甚至连克鲁伊夫的巴萨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1977年菲尔克拉夫绝杀圣埃蒂安后肆意庆祝

这一年他们一路冲向欧冠决赛,经历的最强挑战出现在8强阶段,法甲冠军圣埃蒂安春秋鼎盛,他们前一个赛季刚刚闯进了欧冠决赛。在安菲尔德他们因为被对手打进客场进球一度陷入绝境,但神奇小子菲尔克拉夫的绝杀让红军逃出生天。

1977年5月25日,意大利,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英甲冠军利物浦对阵德甲冠军门兴格拉德巴赫。对于佩斯利而言,队史上首次进军欧冠决赛,本已是足够百感交集的大场面,于他而言却更加意味深长。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佩斯利与伊恩-卡拉汉

二战时期他积极参军,曾经长期驻扎在北非战场,1944年欧洲战场大势已定,他随大部队开进罗马,可以称得上是永恒之城的“解放军”。33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理解这种五味杂陈的心境。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汤米-史密斯在1977年欧冠决赛中打进了16年红军生涯最重要的进球

最终还是香克利的遗老挺身而出,15年功勋汤米-史密斯用一记头球奠定了胜局,红色浪潮成为了这个夜晚的主帅旋律。最终3-1 的比分定格,佩斯利终于不辱使命。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汤米-史密斯&伊恩-卡拉汉&菲尔-尼尔

如果从1959年香克利入主算起,不考虑优胜者杯这种分量没那么足的锦标,红军花了18年时间从一个乙级联赛球队,成为了欧冠冠军,并且收获了近乎全满贯的荣耀。他们也成为了英格兰足球史上,第一支拿下“联赛+欧冠”双冠王的球队。

不过这伟大的一年也有遗憾,那就是足总杯决赛的失利;欧冠决赛的4天之前,他们在温布利与低谷期的曼联相遇,红魔在经历了三圣时代之后,曾在3年前将入乙级,多赫蒂手下的球队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1977年足总杯决赛入场仪式

然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红魔用快速进攻的三板斧奠定了基调,心中多少有所顾虑(欧冠决赛)的红军明显准备不足。尽管球员实力高出一筹,他们却显得有些畏手畏脚,最终以1-2遗憾败北。

这也是1999年的曼联之前,英格兰球队最接近标准三冠王的节点,这也是成为了佩斯利毕生的遗憾。更加玄妙的是,作为红军主帅荣耀满身的他,独缺这座在当时分量极重的奖杯。

红军战史03:佩斯利临危受命,三年后征服罗马,却留下终身遗憾

1977年佩斯利被授予大英帝国员佐勋爵MBE

不过瑕不掩瑜,佩斯利用3年时间,锻造出了一支比香克利时期更加出众的球队。在任何年代顶尖荣誉都是硬通货,佩斯利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他有潜力成为英格兰足球史上最伟大的主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