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政課教學標兵馬海林:豐富活動體驗 實現過程育人——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馬海林

省思政課教學標兵馬海林:豐富活動體驗 實現過程育人——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馬海林:高級教師,陝西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陝西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思政課程教學標兵,現為寶雞高新第一小學學校發展中心主任。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活動性課程,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技能、價值判斷的能力,對道德原則的領悟,都可以在活動中形成。如何針對兒童道德發展的要求,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去滿足兒童道德成長的需要。在《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已由接受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目前,“體驗”是《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

一、教學重設計。統編教材課文中“活動欄”根據類型分為展示活動、觀察與調查活動、實踐活動等,這些多是針對學生的,需要他們去觀察、操作和探究。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注重為學生搭建自主道德學習的“支架”,學生通過活動體驗,進入到自主道德學習的情境,才能有效地展開學習,價值探究。比如,在進行二年級上冊第9課《這些是大家的》時,我讓學生去觀察學校的公物,實際調查學校的公物怎麼樣了,完成《學校公物調查表》。學生親眼看到保存完好的公物、遭到損壞的公物,心理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很好地體會到了“公物都是大家的,我們要愛護”的道理。

二、活動有梯度。部編版教材注重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活動體驗教學要解決實際問題,需要設計有梯度的活動,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引發學生與教材、與生活、與情感的共鳴,達到情感體驗,促進道德成長。在進行三年級上冊第10課《父母多愛我》一課活動設計時,我仔細分析學生學情:孩子知道父母愛自己,但普遍對父母的愛體會不深,習慣被父母呵護,覺得父母的付出理所應該,更容易忽視父母日常生活小事付出的愛,缺少對父母愛的發現、體會、感恩。於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通過三個“生活場景”活動再現引導學生去體驗:一是走進生活,發現父母的愛,二是情感溝通,感受父母的愛,三是實踐行動,體會父母的愛。

省思政課教學標兵馬海林:豐富活動體驗 實現過程育人——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三、形式要多樣。好的活動體驗可以保證學生主動且有效的參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體驗形式的多樣性和有效性。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優勢,體驗活動要重視學生自身的興趣、經驗、習慣,多采用遊戲、繪本故事、表演等形式,中高年級可採用製作、調查、實踐等形式。比如,在五年級上冊第六課《我們神聖的國土》教學中,為更好的達到“瞭解我國領土遼闊、地形多樣、山河壯美,建立關注世界自然遺產的意識”的教學目標。我採用調查的體驗方式,課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旅行經歷,指導學生選擇一個地方,從“出行方式、地理位置、環境氣候、民俗文化、地形地貌、自然遺產”等方面完成調查表。課中讓學生進行全班分享對祖國遼闊的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省思政課教學標兵馬海林:豐富活動體驗 實現過程育人——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四、德育巧融合。兒童生活的建構不能侷限於課堂教學,我們還要注重教學與學校整體德育活動融合的體驗形式。從課內走向學校日常德育活動,實現課堂教學與日常德育活動的良性互動,在學校各項德育活動中實現過程育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歡歡喜喜慶國慶》《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學,可以和學校開展的節慶活動相結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在學校開展“安全宣傳月”“安全演練”活動中,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安全的重要性。五年級上冊第三課《主動拒絕菸酒和毒品》,可以和“禁毒宣傳”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的教學,和“憲法宣傳週”活動緊密融合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兒童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不能是形式主義的教學過程,也不能是缺少心靈溝通和精神建構的體驗活動。思政課教師要努力成為有深厚情懷、有真摯情感、能走進學生心靈的人,真正以關注兒童心靈成長為出發點,讓德育的過程成為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過程,才會有“親其師、信其道”良好師生關係,才可以在學生精神建構的“體驗”過程中啟蒙道德。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