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民國系列北京小吃《茶湯》

《水滸傳》中寫王婆子賣茶,有點茶、和合湯還有什麼七寶茶、八寶茶諸名色,茶和湯是常常連在一起的。聯想到北京的茶湯、油茶等,感覺這似乎是一脈相承的東西。而陸羽《茶經》所說的“雨前”、“明前”、“一旗一槍”等等,則是另一個流派。明人講茶、講水,等等,如《陶庵夢憶》所記閔老子茶,這又是一脈相承的。

回憶民國系列北京小吃《茶湯》

明人筆記中記北京諺語有“翰林文章、太醫藥方,光祿茶湯、兵部刀槍其中“光祿茶湯”是指光祿寺的茶湯。光祿寺不是廟,是個政府機關,是管皇家祭祀龍壺、爵及皇帝御廚酒醋等雜物的。這裡所說茶湯,就是用大龍壺燒水,來沖茶湯。舊時北京一到冬天,廟會上以及餑餑鋪門口,就擺上賣茶湯的攤子了茶湯分葷、素兩種,素的又叫油炒麵,用香油炒麵粉,炒熟呈黃色,加熟核桃仁等,吃時先盛兩勺乾麵,放點涼開水,調成漿,然後用滾開水衝成糊狀,加紅糖食之,像廣東人吃的芝麻糊差不多這是老北京人喜歡吃的食品,尤其喜歡買來喂小孩這種食物有脂肪,富營養,易消化,吃起來方便給兒童吃最相宜。又因它是素的,廟裡的和尚也喜歡食。

回憶民國系列北京小吃《茶湯》

用來接待香客,也是極為方便的葷的則名為油茶,最好的是牛骨髓油茶,把牛骨中的油取出來,就是一般說的牛骨髓油了。用這種油炒麵粉成淺黃色,再加核桃肉、青絲、紅絲白糖混合起來,吃時也像調茶湯或調藕粉一樣,調起來熱乎乎的一碗,這就是牛骨髓油茶了。這比茶湯好吃得多,營養價值極高,北京天氣冷,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具有明顯的抗寒作用,也是十分耐飢的食品。老北京常常整斤地買回去,天天早上衝了當早點吃。也有買了牛骨髓油自己炒的。

回憶民國系列北京小吃《茶湯》

炒這個並不難,把麵粉倒在炒菜鍋裡,一邊炒拌,一邊加油,把面炒成略帶黃色,把油加到撲鼻噴香就可以在各大廟會賣油茶的攤子上,可以看見中間空心處,有一個坐在大爐上的大銅壺,約二尺高,直徑最寬處也有二尺。旁邊有很大的壺柄,壺嘴又長又細,一搬壺柄水就可以倒出,正好衝入碗中。這壺又名搬壺,擦得又明又亮,造型精緻美觀。我見過西安一帶出土的唐代波斯壺,樣子極像這種搬壺,我想這種樣子的壺,可能是西域傳來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