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藥物療法到藥膳食療有什麼不同——你保溫杯裡面的枸杞就是答案

大家都知道生病了要去醫院做診斷然後醫治,普遍的都是藥物和輸液。這樣的是有效的治病的方法,但是食物療法和藥物療法有很大的不同。

從藥物療法到藥膳食療有什麼不同——你保溫杯裡面的枸杞就是答案

食物治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復。但食物畢竟是食物,它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主要在於彌補陰陽氣血的不斷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證不準確,食物也不會給人體帶來太大的危害。正如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所說“食療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即不對症,亦無他患”。因此,食物療法適應範圍較廣泛,主要針對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為藥物或其他治療措施的輔助手段,隨著日常飲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從藥物療法到藥膳食療有什麼不同——你保溫杯裡面的枸杞就是答案

其實現在很多都是“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個枸杞”。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1、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故擅長明目,所以俗稱“明眼子”。枸杞具有增加白細胞活性、促進肝細胞新生的藥理作用,還可降血壓、降血糖、血脂,特別適合水腫型肥胖和亞健康人來食用。

所以食物療法寓治於食,不僅能達到保健強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還能給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覺達到防病治病之目的。這種自然療法與服用苦口的藥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藥物那樣易於使人厭服而難以堅持,人們容易接受,可長期運用,對於慢性疾病的調理治療尤為適宜。

從藥物療法到藥膳食療有什麼不同——你保溫杯裡面的枸杞就是答案

此外,食療用品在劑型、劑量上不像藥物那樣有嚴格的規定,不能隨意更換,它可以根據患者的口味習慣進行不同的烹調加工,使之味美色豔,寓治療於營養和美味之中。

關注我,下一期給大家介紹什麼食材對什麼樣的人群有食物療法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