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醫者仁心——誰是當下最可愛的人?

自去年12月以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一場與死神對抗的戰役打響了,一場牽動億萬人心的疫情爆發了。武漢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疫情變化成了壓在我們心上的石頭,個人健康與國家安危又一次緊緊地聯在了一起。

在奉旨居家的日子裡,每天都在關注手機裡的信息,跳動的數字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每時都在心繫著遠方的親人,默默地祈禱家人平安;每秒都在祈盼著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天佑中華,百姓安康!

就在我們還能安穩居家、等待消息之時,有那麼一批人逆行而上,告別了自己的親人,離開了生活的家鄉。來自四面八方的他們,雖然乘坐著不同的交通工具,沿著不一樣的出征線路,但都懷揣著同樣的心情,都奔赴著共同的目的地——武漢!他們就是——醫務工作者!一張張救死扶傷的臉龐上,呈現著堅毅的神情;一份份,或清秀、或豪邁、或稚嫩的請戰書裡,寫不下他們的決心;一件件讓觀者落淚,使聞者心疼的感人故事,裝不盡他們的醫者仁心,述不清他們的大醫精誠。數也數不過來,每天會流多少淚,算也算不清楚,心中會痛多少回,只記得,每天閱讀之後流淚滿面,流淚之後還有感動,感動之後唯有祈福——祈祝四海安康,天下太平!

然而事情總是那麼地不盡如人意,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無數華夏兒女的心。但是回塑歷史,我們中華民族本就是在災難中前行,在苦難中成長,在荊棘裡綻放。如此磨難,又何懼哉!

縱觀近代百年曆史,細數我們曾經歷過的磨難,1840年,鴉片戰爭,我們被英國的大炮打開了國門;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讓我們在恥辱中步入了20世紀。近百年無邊無際的苦痛,近百年無窮無盡的壓迫,近百年無休無止的戰爭。但是,風雨過後,我們風采依然,鳳凰涅槃,我們浴火重生。隨著天安門城樓上的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們真的站起來了。告別了昨日的苦難,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今天的我們,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華夏文明仍能源遠流長。這是自強不息,這是厚德載物,這是昭示著我們中華文明頑強的生命力。

閱讀著媒體上的信息,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溼潤了我們的眼角。

李文亮先生,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一個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戰士,一個曾為蒼生說過話的醫者。在2020年2月7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從此,人間少了一位赤子之心的醫者,天上多了一顆璀璨的明星。只是留下了遺憾——那白髮蒼蒼的老祖母,不知該如何向思念爸爸的孫兒解釋——爸爸去哪了。

鍾南山先生,一位耄耋之年的長者,一位仁心仁術的醫者,一位敢於擔當的勇士。在國難當頭之際,在危急緊迫之時,橫刀立馬奔赴武漢。面對他匆匆遠去的背影,我們唯有默默祈禱他早日平安歸來。

還有更多的醫護人員,是他們為我們築起了一道血與肉的長城;是他們在第一線用生命保障著我們的安穩太平;是他們的英勇無畏給我們點燃了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念之火;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在危難之時,開拔出徵,在團圓之日,辭別親人,在死生之際,一往無前。

感受著中國速度,一支支快速集結的醫療隊伍,一次次緊急發佈的國家政令,一座座醫療場所拔地而起,不得不讓我們又一次潤溼了眼角,溫暖了心頭。

遼寧奔赴武漢,山東奔赴武漢,河南奔赴武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第一批醫務人員奔赴武漢,第二批醫務人員奔赴武漢,第三批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前仆後繼,眾志成城,我們與時間賽跑;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一系列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崛地而起。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子弟兵。他們來了,帶著堅毅的眼神,邁著整齊的步伐,擔當著國之安危。中國速度,讓世界驚心,讓百姓安心,讓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體會到人性的光輝。廟堂之高,總領全局,那是公職人員的職責。江湖之遠,心繫天下,這是黎民百姓的責任。

忘不了,那些出征奔赴武漢的醫護人員家屬。出征之前,萬分不捨都化為默默地支持;出征之時,離別憂思都化作一句——平安歸來。向他們致敬,他們是英雄背後的英雄。忘不了,那些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人,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績。村幹部、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在每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堅守,保證著一個個村莊、一個個路口、一片片小區的安全,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平安。更忘不了,那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他們或購買物資,或捐助錢財。支援前線,人人有責。

沒有英雄的土壤,怎能開出英雄的花朵,致敬這些默默無聞的英雄們,更致敬我們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

不是最後的最後,讓我們為死難的同胞致哀,讓我們再一次致敬奮鬥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讓我們再一次致敬為這次戰役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們!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春回大地,天佑中華!獻給最可愛的你們!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誰是當下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