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年奮鬥——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曆史知多少21》

他出身寒微,既沒有從祖輩繼承任何財富也沒有任何世襲的社會地位,卻成為當時美國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不僅在北美殖民地擺脫英國而獨立的鬥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影響了當時的科學研究與發明、教育、政治思想和新聞業,他就是在暴風雨中放風箏的那個人——本傑明富蘭克林。

很少有人像他那樣多才多藝,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勳,他自己就是一個美國夢的縮影,靠個人奮鬥而取得成功。


1早年奮鬥——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曆史知多少21》

本傑明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1706年的1月17日出生於波士頓,父親約賽亞1683年從英格蘭移民到波士頓,以製售蠟燭為生,他是父親十七個子女中最小的兒子。

8歲時富蘭克林被父親送到當地的文法學校讀書,他聰明好學,學習成績很快在班級中名列前茅。他特別喜歡讀書,零用錢全部用在買書上,但好景不長,兩年後因家庭經濟條件窘迫,他被迫輟學回家,開始跟父親學做蠟燭。十二歲時在他的堅持努力之下,父親終於答應送他到哥哥詹姆士的印刷作坊裡做學徒,在那裡他結識了幾個書店裡的學徒,並要求他們每天晚上從書店借出一本書,待他廢寢忘食一直都到第二天凌晨再把書送回書店,憑藉這種好學的精神,他很快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1720年,哥哥詹姆斯創辦了一份叫新英格蘭報的報紙,富蘭克林開始負責報紙的發行的工作。本傑明的文章寫的很好,他借用賽文斯杜甫德這個通常是老太太才用的名字開始的這家報紙撰稿。這些文章嘲諷了波士頓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件,在當地引起了一陣街談巷議。後來他的身份被發現後引起了詹姆士的不滿,富蘭克林也想自己去闖蕩一番就離開了波士頓。

在朋友的幫助下前往紐約,幾經碾轉,1723年,17歲富蘭克林來到了費城,在一家印刷工廠裡做印刷工。他來到費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三大塊麵包,腋下夾著兩塊嘴裡吃著一塊,就這樣沿著費城的大街走去。一面走一面觀察著所有的建築和行人,一位年輕婦女看到他的奇怪而又笨拙的樣子便嘲笑起來。這此邂逅是本傑明終身難忘,這位叫戴博拉李德的年輕婦女,後來成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夫人。

後來他自己創辦了一家印刷所,出版了費城的第一份報紙“賓夕法尼亞報”,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他的印刷所逐漸站穩了腳跟,他出版了有名的歷書——《窮查理的年鑑》。這本書包含了日曆表、節假日、集市日甚至是食譜、節氣等內容,給當時殖民地的民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很快成為了暢銷書,每年能賣出一萬多本。富蘭克林也很快成為當地很成功的印刷出版商。

在空閒的時間,他組織了名為“共讀社”的讀書俱樂部,成員大多數是當地的工人、技師、鞋匠、瓦匠。俱樂部每星期五晚上聚會,談論科學政治文學和哲學。在富蘭克林的領導下,共讀社幾乎存在了40年之久,後來發展為1743年創立的美利堅哲學會,成為美國科學思想中心,1769年他被選為該會的會長。

富蘭克林還建議在當地設立一座公共圖書館,人們繳納少量的錢便可享用圖書館的房間並借閱圖書,這就成為美國第一座公共圖書館。通過努力他還為費城建造了第一所醫院以及後來發展為賓西法尼亞大學的費城學院。

1早年奮鬥——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曆史知多少21》

賓西法尼亞大學


1736年他被選 為費城地方議會的書記,1737年他被任命為政費城的郵局長。富蘭克林辦事公道講究效率,很快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認可。在他的努力下,當地郵政開始扭虧為盈,出現了前所未有繁榮局面。

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可是富蘭克林仍然每天堅持學習,為了進一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他孜孜不倦的學習外語,掌握了法文 、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他廣泛接受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先進成果,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