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其实可以避免?这三件事如果结果不同,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读历史却总忍不住要想如果。


甲午战争是历史上已经发生了的事,但回看促使战争最终爆发的一系列的关键时刻,总是不自禁地会发出如果当时不这样,或许历史的发展就完全不同的感慨。


如果李鸿章没有轻信这两人的情报,不出兵朝鲜......


1894年4月,朝鲜出事了。上万名南部的穷苦农民们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史称“东学党起义”。起义的农民攻城略地,很快席卷了几乎整个朝鲜南部,直逼首都汉城。朝鲜国王无力招架,急忙发电向自己的宗主国大清请求援兵。


甲午战争其实可以避免?这三件事如果结果不同,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朝鲜东学党起义


李鸿章收到了电文,一时犹豫不定。一方面,大清作为宗主国,自然是负有道义责任派兵援助朝鲜国王,来平定国内局势;但另一方面,李鸿章也隐隐察觉到日本蠢蠢欲动的野心,担心日本也会趁此机会派兵入朝鲜,从而造成清日两国都屯兵朝鲜的局面。


这时的李鸿章需要更加明确了解日本对于朝鲜局势的态度,于是,两个人的报告送到了李鸿章手上。这两人一个是当时人在朝鲜“监国”的袁世凯,另一个就是当时清国驻日本的公使汪凤藻。

两人的报告都一致认为日本不会因此事出兵朝鲜,即使出兵也只是会以保护日本在朝公使馆的名义派遣区区几百人罢了,不会对清国出兵朝鲜造成大的冲突。

甲午战争其实可以避免?这三件事如果结果不同,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在朝鲜时期的袁世凯


甲午战争其实可以避免?这三件事如果结果不同,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汪凤藻


李鸿章轻信了这两人的报告,决定派兵协助朝鲜镇压起义。结果事实证明,日本在探知清国出兵之后,也打着镇压起义保护在朝日侨的旗号,立刻决定同样派兵,而且在派兵的数量上还大大超过了清国。这大大出乎了李鸿章的预料,也让两国最后走向战争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李鸿章接受日本提议共同改革朝鲜内政......


就在清日两国在向朝鲜派兵的同时,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了。

东学党起义在与增援入朝的首批清军第一次交手就遭遇大败,然后在6月11日朝鲜官方就与起义军签订了一个合约,宣布接纳起义军的12条改革建议,然后声势浩大的东学党起义军立地放下武器,就此烟消云散。这一切竟然发生在日本正式向朝鲜出兵之前,这下就让日本继续出兵朝鲜显得有点尴尬了。

毕竟清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是打着镇压东学党起义的名义,现在起义解决了,按道理来说,两国就没啥理由继续在朝鲜驻兵了,是不是都该撤了呢?李鸿章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把这个意思转达给了日本。

朝鲜局势的这种意外的转折,也确实让日本有点措手不及。国内天皇已经亲自发了动员令,大军也正在路上,可以说日本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了。如果一枪不放就原路返回,不仅天皇和军方的面子不知该搁哪,而且也难以平息日本国内不断高涨的要求与清国一战的呼声。

甲午战争其实可以避免?这三件事如果结果不同,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这时的日本需要一个继续将军队留在朝鲜的理由,来拒绝李鸿章提出共同撤兵的建议。终于,日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清国陷入到了更加被动的地步。日本向清国提议,要共同撤兵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日清两国共同参与改革朝鲜的内政,消除国内腐败,改良朝鲜政治。

日本的这一招,可以说极为老道。一方面为日本在当时国际上赢得了好感,另一方面又可以将朝鲜间接地拉脱大清藩属国的地位,从而加强日本在朝鲜的影响力。日本的这个条件传到李鸿章后,李鸿章知道此事兹事体大,事关大清“天朝上国”的地位,便一口回绝了。


日本收到回绝之后,立刻就宣布关闭了跟清国之间的官方沟通的渠道,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宣告两国断交了。日本至此也就不再顾及清国的任何态度,放开手脚在朝鲜进行军事战略部署,加速向朝鲜增兵,铁了心不惜与清国一战了。


如果英俄两国态度强硬,坚持介入调停......


李鸿章意识到了与日本之间的这场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但他却仍然没有放弃他最后的避战的努力。他开始把避战的希望寄托在了国际的调停上,这也是李鸿章一直擅长的“以夷制夷”的看家本领。他开始想到了有可能出手调停化解这场战争危机的两个国家,英国和俄国。


英国当时跟日本正处在关系的蜜月期,日英两国正在准备签订一个新的通商贸易协定,所以李鸿章寄希望于英国出面劝劝日本,能缓解这种日趋紧张的局势。


但是英国出面调停毫无结果,日本坚称目前朝鲜的问题是日本跟清国两国间的问题,与英国无关。英国当时也不想因为此事,跟日本把关系闹僵,影响英国与日本结盟共同抗俄的战略,也就退出调停,不再对日本在朝鲜的举动做出任何反应。

甲午战争其实可以避免?这三件事如果结果不同,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俄国一直虎视眈眈清国东北这块肥肉,因此不愿意看到日本在这个东北亚地区过于强大,于是在6月30日,俄国向日本提出了强硬的警告,开始介入调停清日之间在朝鲜的战争危机。


日本对于俄国当时的强势介入,心中也是颇为忐忑不安的。在这个时候,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经过艰苦的商议之后,决定挺而走向,在没有向内阁和天皇报告的之前,就擅自给俄国回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反驳书。这一个冒险的举动,陆奥宗光在他多年之后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呜呼,追想当时的情形,至今都毛骨悚然。”

但历史却奖赏了日本这个冒险举动,俄国在受到日本强硬反驳之后,并没有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且随后就退出了清日之间的调停,这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后来不断高涨的军事冒险主义。到此时,日本基本上消除了对清战争可能引起的国际干预的可能了,与清国一战,已箭在弦上了。


上面的三个“如果”最后全部落空,于是,1894年8月1日,清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正式拉开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