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視角下的惠州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視角下的惠州發展

文|胡善德(惠州市社科聯)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是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行動指南,對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的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為惠州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珠海、佛山、惠州等城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具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視角下,惠州如何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機遇意識、主動擔當作為,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自覺肩負起大灣區建設重要主體的職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是一項重大研究課題。惠州市委書記李貽偉強調:惠州將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走新路,以新擔當新作為把惠州打造成為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

充分認識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發展優勢和不足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珠海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等珠三角九市,總面積 5.6 平方公里,2017 年末總人口約 7000 萬,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惠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北端,全市陸地面積 1.13 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 4520 平方公里,海岸線長 281.4 公里。2018 年末,惠州常住人口 483 萬 , 地區生產總值約 4150 億元。縱觀粵港澳大灣區 11 城,無論是經濟總量、財政收入,還是創新能力、公共服務、城市能級,惠州雖不是最低,但也不拔尖,算是“中等生”。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創新要素集聚。作為大灣區城市群的一員,惠州參與大灣區建設需要全面審視自身的基礎與現狀、優勢與不足,從灣區機遇中尋求精準的角色定位,根據自己的實際,量身定做、琢磨一個角色。想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系統謀劃如何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從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綜合比較分析,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具有地理位置好、發展空間大、產業優、生態環境美等發展優勢。

( 一 ) 區位優勢

惠州毗鄰深圳、廣州、香港三大中心城市,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惠州處於核心區東軸線上。廣深港高鐵、廈深高鐵的開通運營,從惠州南站直達香港西九龍站最快只要約 68 分鐘,直達深圳北站最快只要約 28分鐘。目前,惠州正積極構建融入大灣區的大交通體系,建設“三線九站”高鐵網、“七橫五縱一聯”高速公路網,擴建惠州機場,建設通達廣深港特大城市的快速通道。未來惠州將成為具有 5 條高鐵和 2 條城軌的城市。高鐵和城軌建成之後,能夠實現廣深港惠四地“一小時生活圈”,作為衛星城市的惠州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

惠州是深圳擴展發展空間、產業轉移和人口轉移的優先選擇城市。潼湖生態智慧區位於深莞惠都市圈的中心地帶,距深圳市中心區約60 公里。在珠三角東岸的發展空間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深圳和東莞加快拓展新產業發展空間背景下,深圳外溢的第一站必將從東莞轉移到惠州。深圳東進戰略,打造以龍崗 - 坪山為中心的東部地區,與之接壤的惠州是直接受益者。深汕合作區,惠州也是必經之地。從深圳到汕尾,夾在中間的惠州成為向東進軍的風口之處,優勢不言而喻。深汕高鐵規劃就是利好之一。更重要的是,隨著交通的便捷,深圳上班,惠州生活,已經成為許多深圳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 二 ) 發展空間優勢

從土地面積來看,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排第 2 位,佔整個大灣區面積的 1/5,是廣州、深圳、東莞面積之和。而且,惠州的土地開發強度僅約為 9%,深圳、東莞則已逼50%。從海域和海岸線來看,惠州是廣東省海洋大市之一,惠州的海岸線長達 281.4 公里。惠州的海域面積更是多達 4520 平方公里,數倍於周邊的深圳市。目前,香港、深圳、東莞這一帶的產業能量遠大於珠江西岸,而惠州又是通向粵東沿海地區和通向江西等內陸地區的重要通道,惠州在產業承載、創新溢出、人口聚集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具有後發空間優勢。

惠州的山海環境,交通環境和周邊城市帶動力,是別的其他城市都無法比擬的。正是憑藉土地空間、生態環境和綜合成本等優勢,加上陸海空交通基礎設施改善,惠州近年來吸引了不少創新資源落戶。值得一提的是,擁有區位、空間、資源等多重優勢的惠東稔平半島及周邊地區,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不可多得的可供大面積連片開發的濱海區域。如果能做好稔平半島的這篇大文章,稔平半島很有可能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突破口。惠州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城市,與珠江東岸幾大重要城市形成效益互補,達到城市發展均衡,不僅能夠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還可以承接中心城市已有的技術和資源,提升城市 GDP 和城市綜合實力。

( 三 ) 產業優勢

與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樣,經過前一輪的改革開放,惠州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形成了自身的發展特色,基本構建起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為支柱的現代產業體系 , 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產業為惠州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惠州是中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已經形成較完整的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 等產業鏈。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已落戶項目總投資近 1678 億元,埃克森美孚、殼牌、巴斯夫、樂金化學等化工巨頭在此投資合作,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正加快形成。

企業是創新的源頭,惠州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 794 家。其中從近 3 年的數據看,惠州高企年均增長率達 70% 以上。目前惠州共建成30 家眾創空間和 32 家孵化器,未來惠州將打造“第二島鏈” 謀劃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產業創新中心,惠州市政府將廣泛聚集大灣區創新資源,把惠州打造成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群的重要節點,為惠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創新引擎。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快推進,在大灣區東岸,正形成兩條高科技的走廊,這就是從深圳到東莞和廣州的核心走廊,以及從深圳到惠州和深汕經濟合作區的走廊,惠州將成為大灣區騰飛的翅膀。

( 四 ) 生態環境優勢

惠州集江山湖海於一身,擁有得天獨厚的綠色生態資源,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從天空俯瞰惠州,青山碧水、綠蔭掩映。東江、西枝江和新開河從市區蜿蜒而過,市區下埔濱江公園、東江公園等城市濱水公園坐落其間,勾勒出惠州這座繁華現代城市的靈動秀麗之美。惠州森林覆蓋率達 62.42%,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17.85 平方米,綠色發展指數更是位居全省第一。在生態環境評比中,惠州包攬了眾多“生態稱號”,在粵港澳乃至全國各地都不多見。惠州相繼摘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生態文明城市等國字號“金牌”,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惠州一張靚麗名片。

惠州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每逢節假日都能吸引周邊城市市民到惠州旅遊。根據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發佈的關於 2019 年五一假期惠州旅遊的大數據,4 天假期裡,惠州市共接待遊客 233.38 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17.72 億元。隨著軌道交通網絡和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惠州優美的環境不僅能夠吸納短期旅遊人士,還有利於惠州旅遊項目的招商引資,吸引資本的進入和外地人口入住。惠州不僅是大灣區的重要組織部分和產業佈局空間,而且成為中國南方最重要的人居海岸線,會發展成為海岸休閒區和生活區。

在充分認識惠州在大灣區中的發展優勢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惠州仍面臨不少發展短板和不足。如惠州高校少、高端人才少、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營商環境有待提升等。與深圳、廣州等大城市相比,惠州在對外開放、國際化水平以及理念、政策和制度上還有差距。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惠州還要補齊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的短板。

……

(本文摘自《廣東經濟》雜誌,全文詳見《廣東經濟》2019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