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發,競一流,奔跑吧,惠州

<table> 再出發,競一流,奔跑吧,惠州

/<table>

南方日報惠州觀察評論員 周歡

撥開歷史的塵埃,70、40、30,這組數字與今天的惠州緊密相關。

1949年10月15日,東江重鎮惠州宣告解放,至今剛剛走過70週年;1979年3月,伴隨著改革開放,南海邊春潮湧動,惠陽地區正式孕育出了深圳市,至今恰好40年;1988年1月,惠陽地區撤銷,惠州、東莞等升格為地級市,至今已有30多年。

歷史昭示未來。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曾經同屬惠陽地區的惠州、深圳、東莞一同入列大灣區,三地攜手又站在了相同的跑道上,開始了協同發展新競合。

撤地設市,三十而立,惠州正青春,追夢趁年華;改革開放,四十不惑,惠州正芳華,奮鬥正當時。

2018年7月,惠州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爭取在未來十年把惠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城市。在改革開放“二次創業”的背景下,惠州步入新階段、開啟新夢想、邁向新徵程。

2018年12月,廣東省委強調,要以新擔當新作為把惠州打造成為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在建設大灣區、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背景下,惠州承載新使命、擔當新任務、堅定新目標。

2019年9月,惠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強調要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機遇、借勢發展,學習借鑑深圳經驗,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在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背景下,惠州搶抓新機遇、站上新風口、迎接新發展。

惠州再出發,創業競一流。這次,惠州要咬定高質量發展不放鬆,在追夢路上奮力奔跑。

惠州再出發,創業競一流,關鍵要不忘來路、砥礪前行。

嶺東雄郡、梁化舊邦,惠州是一座有著千年底蘊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歲月洗禮沉澱下來的雄武氣魄,是這座古城應有的精神膽略、城市基因、文化自信。

承底蘊之潤澤,順時代之潮流,今天的惠州,因改革而興、因開放而榮。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當年惠陽地區支持深圳設市和創辦特區,到惠州升格為地級市後走上改革創新道路……“敢為天下先”“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氣魄在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

40多年來,從“辦實業、打基礎”引進“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到大項目帶動、創新驅動,從“外引內聯、兩頭在外”“築巢引鳳、借船出海”到“內外並舉”,再到打造中韓(惠州)產業園、惠東新材料產業園……敢闖敢幹、艱苦奮鬥的背後,是惠州不甘平凡的渴望。

40多年來,從開全國之先河推進國有企業“授權經營、增量獎股”,到大刀闊斧推進實施公共資源交易、中介超市、社會信用體系、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改革試點……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背後,是惠州不安於現狀的追求。

40多年來,惠州的支柱工業從電子信息“一枝獨秀”到電子、石化“兩駕馬車”齊頭並進,再到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產業為代表的“2+1”現代產業體系揚帆起航……幹事創業、奮勇前進的背後,是惠州爭創一流的雄心。

回首過去,汲取初心的力量。

審視當下,堅定奮進的步伐。

展望未來,放飛拼搏的夢想。

惠州再出發,創業競一流,關鍵要居安思危、燃起鬥志。

雖然多年來惠州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但毋庸諱言,環顧曾經同屬惠陽地區的深圳、東莞,惠州還是落後了,而且無論是經濟總量、居民收入,還是創新能力、營商環境,都還有不少差距。

雖然惠州是千年古城,但設地級市才走過30多年,古老又年輕。年輕,意味著朝氣、活力,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然而,過去一些部門單位和幹部暮氣沉沉、封閉保守,制約了這座城市的發展。

有的幹部,沉浸於“千州萬州不如惠州”的安逸感,在舒適區中自我陶醉,憂患意識、競爭意識不強。

有的幹部,在稍縱即逝的改革發展大好機遇面前,固守條條框框,做事溫溫吞吞,幹活慢條斯理。

有的幹部,甘當“中等生”,缺乏進取心,走一步算一步,遇到問題不敢擔當作為、不願迎難而上。

在區域和城市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誰跑不動、走不快,就會被遠遠甩在後面。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的當下,誰抓不住機遇、下不好先手棋,就會錯失良機甚至被邊緣化。

時代在變,城市在變,惠州需要改變。

前有標兵,後有追兵,惠州必須改變。

幹事創業,點燃激情,惠州正在改變。

惠州再出發,創業競一流,關鍵要高質量發展、差異化發展。

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是新時代惠州再出發的奮鬥宣言。

爭創一流,是歷史的選擇。惠州緊鄰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深圳,土地面積佔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1/5,開發強度卻不到10%,是大灣區的最大發展餘地之一,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來服務大戰略、承載大項目、打造大產業,有基礎、有條件實現新一輪大發展、成為新增長極。

爭創一流,是時代的召喚。惠州的地理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大灣區連接粵東粵北以及閩贛地區的樞紐門戶,在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可以更有擔當作為。面對改革開放再出發,惠州需要“二次創業”,既對接聯動廣深港,又輻射帶動粵東粵北。

爭創一流,是發展的需要。隨著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項目、投資70億美元的中海油/殼牌三期、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惠州必須提高政府效能、辦事效率,服務大項目落地成長,推動高質量發展。

追求高質量發展,是建設一流城市的必然要求。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基礎設施、一流的現代產業、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的城市品質等軟硬件作為支撐。

追求差異化發展,是強化城市競爭力的題中之義。面對廣深佛莞等城市,惠州需要聚焦特色、揚長補短;全市7個縣區也要發揮比較優勢,打造各自功能區的引領者,爭當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

藍圖已經繪就。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

以實幹博未來,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夢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