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鬼谷子》書中講的策略的閱讀順序

捭闔第一

捭闔(bǎi hé)

是《鬼谷子》的開篇之作。捭為開啟,闔為閉藏。捭闔之術,也就是開合有道、張弛有度。《鬼谷子》說:“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謀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捭闔包含陰陽,進退,開閉,柔剛,大小,高低,賤貴等多方面的含義,捭闔之術是遊說諸侯、操縱政治、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策略。捭闔之術是萬物運行的關鍵。

反應第二

反應(fǎn yìnɡ)是《鬼谷子》的第二篇。“反應”是一種迴環反覆的思考方式。反是反覆試探,應是回應。反應是指投石問路以觀回應,然後再行對策之術。反應是有意識地刺探對方情況的謀略。“聽其言,觀其行”是反應術的基本技巧,說話、辦事要聽話外之音,察不言之言。鬼谷子認為:反應可以靜聽,可以反詰,也可以以己推人。若想知道別人的真實想法,通過某種言辭或者行動,使對方開口講話,先用語言試探,投石問路。然後熊其言行中判斷出他的真意;如有不清楚之處,再回過頭來探求,反覆求證,將對方引向自己的言說目的。

內揵第三

內揵(nà jiàn)是《鬼谷子》的第三篇。鬼谷子說:“內者,進說辭也;揵者,揵所謀也。”“內”,即入內,又通“納”,就是進諫遊說之辭。“揵”,即納諫,就是堅持謀略。“內”側重於言辭技巧,“揵”則側重於遊說的效果,“內”與“揵”相輔相成,不可分離。

“內揵術”應遵循“得其情,乃制其事”的原則,策士遊說君主,首先,要得到君主的歡心,策士遊說君主的目的,是為了讓君主聽從自己的建議,從而解決君主的難題,以此實現自己的抱負。取信君主,鬼谷子認為,揣度君主的新衣,出謀劃策時應該順應君主心意,投其所好,迎合君心,是遊說成功的秘訣。

你所不知道的《鬼谷子》書中講的策略的閱讀順序

抵巇第四

抵巇(dǐ xī)是《鬼谷子》的第四篇。“抵”,本義是擊,接觸,可引申為處理,利用。“巇”,原為險峻,險惡之意,後引申為縫隙、矛盾、漏洞等意。抵巇就是針對社會所出現的裂縫(即各種矛盾與問題)而採取不同的手段。

抵巇的基礎是瞭解,是觀察,是推理。事有自然,物有合離。世界的本質是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所以在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必然產生巇隙。運用“抵巇術”,應順應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著眼全局。若世道還可挽救,就採取措施查補漏洞,“抵而塞之”;若世道不可挽救,就循其漏洞,乘隙而擊,“抵而得之”。只有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才可以掌握住天地間的神妙變化。

飛箝第五

飛箝(fēi qián)是《鬼谷子》的第五篇。“飛箝術”意在運用褒揚之詞鉤出對方的意圖,進而鉗制、控制對方,已達到控制和掌握對方的目的。“飛”,即褒揚激勵;“箝”,即鉗制、控制。

《鬼谷子》的飛箝術是通過言辭以控制人的權術。它不僅是引人之術,還是服人之術,更是用人之術。運用飛箝術對付別人時,要審度權謀,權衡形勢,對於那些幫助我們決策的人,揣摩他的心意,知道他的喜好,然後用動人的話語套住對方,從言談之中察知他的真實意圖,喜歡名利就用名利利誘他,愛好美色則以美色誘惑他,貪戀權勢就用高官厚祿誘惑他,最後使對方為我所用。

忤合第六

忤合(wǔ hé)是《鬼谷子》的第六篇。“忤合術”是以反求合的方法。“忤”,是忤逆、反忤、相悖的意思。“合”是趨合、順應、相向之意。“忤合術”的實質是“以忤求合”,認為要達到某一目的,實現自己的意願,必須曲折求之,以此求彼。

《鬼谷子》認為:“世無常貴,事無常師。”事物總在變化中,世間萬物趨合與背反是普遍存在的,它們時而互逆、時而互補、時而互換,或者合於此而忤於彼,或者合於彼而忤於此,變化多端。由此可知,“忤合”是事物發展變化中的應變常規。

你所不知道的《鬼谷子》書中講的策略的閱讀順序

揣篇第七

揣(chuāi)是《鬼谷子》的第七篇。“揣術”講的是“量權”和“揣情”,是遊說的開始,本篇特指揣測人主之情,主要講揣測人主之情的方法和意義。量權,強調要善於權量天下權勢。即對一國的經濟實力、兵員情況、地理位置、人才有無、國際聯盟、民心背向等進行調查研究。揣情,強調要揣摩諸侯的實情。即選擇有利時機,通過觀察、詢問、試探等手段,掌握君主的打算、意向等。

《鬼谷子》認為:要掌握天下大事,必須善於“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也就是要權量權勢以計劃國家大事,揣摩實情以遊說列國君王。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制定自己的計謀策略,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摩篇第八

摩(mó)是《鬼谷子》的第八篇。《鬼谷子》說:“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可見,“摩”篇是“揣”篇的發展和延伸,“摩”篇可以說是“揣”篇的姊妹篇。“摩”,即琢磨,講接觸的方法。即在揣摩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對方進行接觸、揣測。

“摩”的行為方式是有規律的。高明的“摩”者,善於獨立思考,能夠從外在信息辨察對象的內心欲求,把握對象的內心,從而遊說他,設謀使之對我方言聽計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按照一定的規律,不斷延伸與變化,將心比心,將事比事。摩在於自己,符在於對方,任憑而用之,一切事情便明瞭於心。

權篇第九

權(quán)《權篇第九》講的是如何判斷情勢,從而運用合適的語言技巧說服對方。“權”,即權宜、權變,意指度量權衡。所謂“量權”,就是指根據所稱物體輕重而變換砝碼。謀臣說客在遊說時就必須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不斷改變說話技巧和方法。

《鬼谷子》認為,要遊說人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他還指出,遊說對方時應注意口、耳、目三者的協調。正所謂:“口可以食,不可以言”,“無目者,不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你所不知道的《鬼谷子》書中講的策略的閱讀順序

謀篇第十

謀(móu)是《鬼谷子》的第十篇。“謀”,即謀略、謀劃,指實戰謀略計策。“謀”篇是遊說謀略的擴展,是“權”篇的姊妹篇。“權”篇注重形式判斷,更多地停留在分析階段;“謀”篇則側重於實事求是,是一種務實的態度。

《鬼谷子》認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分析了“相益則親,相損則疏”的各種情況,指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的競爭本質,強調因人制宜,“因事而裁之”的遊說方略,以及“天地造化,在高與深;聖人之制道,在隱與匿”的隱秘法則。

所以,在實施謀略時,遊說策士們應該詳盡地掌握事情的真相和規則,分清利害關係,因事制宜,進而提出具體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和計謀。此外,在付諸實施的階段,還得適時調整,以正惑敵,做好保密工作,悄無聲息的制服對手,達到“制人”目的。

決篇第十一

決(jué)是《鬼谷子》的第十一篇。本篇主要論述決斷正錯的利弊以及決斷的各種方法。“決”,即決斷、決策。做決斷不僅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考驗。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可見,決斷是成敗的關鍵,關乎遊說策士們的前途命運。

《鬼谷子》認為:凡為他人決斷事情,都牽扯到一定的利害關係。趨利避害則是人之常情。因此。用“決術”解決問題時,應鑑古觀今,確定疑難,三思而後決。不僅要勇於決斷,更要當機立斷。

符言第十二

符言(fú yán)是《鬼谷子》的第十二篇。“符”,即符合。本指先秦時朝廷用來傳達命令、調遣兵將的信物,具有很高的權威性。“言”,即言辭。所謂“符言”,就是對身居高位的人提出的治理國家的行為準則,是君主常用的治國之道。“符言”追求的事言行合一,名實相符。它不僅是一個舌辯之士練就一身本事、言動天下的基礎理論課,也是一個老練政治家暢通言路治國理政的經驗總結。

《符言第十二》,分別從位、明、聽、賞、問、因、周、參、名九個方面進行了論述。鬼谷子提出,君主應“安徐正靜”,以保持君位;應虛懷若谷,明察秋毫;應廣開言路,君臣共商;應賞罰分明,賞罰有據;應廣問博聞,集思廣益;應依法制臣,以利馭民;應小心謹慎,周密行事;應見微知著,“洞天下奸”;應循名責實,名實相符。

你所不知道的《鬼谷子》書中講的策略的閱讀順序

本經陰符七術

本經陰符七術涵蓋了七種權術,它們皆各有所指,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但彼此之間又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形成了一種既獨立又聯合,不可分割的關係。

前三節側重於內在的修煉,包括內在精神、意志和思慮的養成。後四節討論的則是由內而外運用內在精神的方法。以內在精神的充實為本,以內在精神的外用為末,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持樞

“持樞”篇揭示的是一種迴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凝結了鬼谷子對天道的深刻透析。不足之處就在於章節太短,很像是遺留下的殘卷。尹知章在《鬼谷子注》中曰:“此持樞之術,恨太簡促,暢理不盡。或編篇既爛,本不能全也。”

《持樞》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清晰地指出了逆天而行必將衰亡的客觀事實,意在讓君王以此為警戒。力圖引導君王順應天道,敬天愛民。這種思想不盡順應了自然的發展規律,更是推動社會進步,治國安邦的處世哲學。掌握事物的規律,要因勢利導、順勢為之,不能逆道而行。

中經

“中經”是鬼谷子鑑人、識才和制人的秘訣。中經主要論述的就是內動心計、外以制人的諸多方法。主張通過人的相貌來了解其本性,通過人的言語來了解其原義。這是一種內在精神的運用,是“本經陰符”的外用。其目的就要控制人心,達到制人而不制於人的目的。

中經”論述了七種行事原則。

“見形為容,象體為就”,實際上是一種觀人術,就是通過察言觀色以摸清對方的實際情況。“聞聲和音”,實際就是一種美言結人術,就是從言談中找到對方的各種情況和關係,並通過交談來求得對方的信任,清除防備。“解仇鬥隙”,實際就是一種駕馭術,就是坐山觀虎鬥,從細微的環節入手,使他們有競爭,進而挾制他們,坐收漁翁之利。“綴去”,就是把握背離自己的人的心態,留下餘地,使之有後用。“卻語”,就是批駁對方言談中的漏洞,抓住對方的把柄,從而達到使其為我所用的目的。“攝心”,實際是一種收攬人心的方法,就是把握自已在對方心中的地位,採用不同的方法收買對方。“守義”就是用各種仁義道德來約束他人的行為,達到摸清對方心態的目的。

這七種技巧和策略被遊說策士們視為至寶,不僅鑽研學習,更是變化百出,融會貫通,成了他們的奇門遁甲。

你所不知道的《鬼谷子》書中講的策略的閱讀順序

《鬼谷子》一共15篇章,通讀本書,古今政治、外交、軍事中的詭秘術和投機術你都將一覽無餘。本書教你以縱橫家額恢宏氣勢,百戰群雄激辯的商海;給你以無上的信心,從容應對不利的局勢,消解尷尬局面;教你以縝密的邏輯,合理分析現實,積極應對人生;教你以廣博的心胸,跳出俗世羈絆,喜迎撥雲見日的光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