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之飛箝第五

飛箝第五

察人制人,世間英才皆為我用,本篇主要是講述控制人的權術的。

要想使用某人,必先了解此人,“必先察同異”,“知有無之數”,“定親疏之事”。對此人摸透了,才能掌握他。能夠掌握他,才可使用他。

要了解一個人,很重要的一條是讓他自己吐露真情,敞開情懷,這就需要“引鉤箝之辭”,去套別人的真情,去引導他自言“內外之辭”,“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審知此人的道德心計。

原 文 

凡度權量能,所以徵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引鉤鉗之辭,飛而鉗之。鉤鉗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白、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鉗之,其事用抵巇。

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岨嶮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鉗求之。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鉗和之。以意宜之,此飛鉗之綴也。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鉗和之,以意宜之,此飛鉗之綴也。用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鉗而從,可鉗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譯 文 

凡是揣度人的智謀和考量人的才幹的,目的是為了替君王網羅天下遠近的人才。當人才紛紛到來時,就必須建立一套人才獎懲制度,看他們是否名實相副。首先觀察人們相同和相異之處,分辨他們言行的是與非,瞭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有餘和不足的程度,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與誰疏遠,然後再看看這樣做的利弊得失。衡量這些關係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徵詢,進行探求,使之為我所用。引誘使對方說出真情,然後通過恭維來鉗住對手。

鉤鉗之語是一種遊說辭令,其特點是有時同意,有時反對。對於那些以鉤鉗之術仍沒法控制的對手,或者先徵召他們來,然後再對他們反覆試探;或者先對他們反覆試探,然後對他們攻擊後再詆譭他們;或者在反覆考驗中,詆譭對方,或者把摧毀對方作為反覆考驗。想要重用某些人時,可先賞賜財物、珠寶、玉石、白璧和封地,以便對他們試探;或者通過衡量其才能創造態勢,來吸引他們;或者通過尋找漏洞來控制對方。在整個過程中,都要運用巇城之術。

要用“飛鉗”之術來說服君王、成就大業時,首先必須瞭解君王的權謀和才幹;其次,還要觀察天時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寬窄和山川險阻的難易,以及民心的向背和國庫財富的多少。在諸侯之間的交往方面,必須考察彼此之間的親疏關係,究竟誰與誰疏遠,誰與誰友好,誰與誰相惡。要詳細考察對方的願望和想法,瞭解他們的好惡,然後針對對方所重視的問題進行遊說,先用“飛”的方法誘出對方愛好之所在,最後再用“鉗”的方法控制住對方。

如果把“飛鉗”之術用於他人,就要揣摩對方的智慧和才能,衡量對方的實力,估計對方的氣勢,然後以此為突破口與對方周旋,進而爭取以“飛鉗”之術達成議和,以友善的態度建立邦交,這就是“飛鉗術”的秘訣。

如果把“飛鉗”之術用於外交,可用華美的辭藻套出對方的實情,通過連續的行動,來考究遊說的辭令。這樣就可以把握關鍵實現合縱,也可以實現連橫;可以引而向東,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也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還,也可以引而復去。雖然如此,我們也可能失誤,但最終能夠真做起來,讓一切都不能偏離我們原來規定的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