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2020年的疫情,讓全球都顫了幾顫,尤其在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前期,無數的華人華僑出錢出力,為抗議物資奔波。但是最近先是英國小留學生的父母呼籲包機回國,再到“恨國”留學生許可馨,再次把留學生推上了風口浪尖。

對於小留學生是否回國效力,是否會加入外國籍,我持中立的看法。因為在我看來,即便他們入了英國籍,入了美國籍,但是隻要他們心繫祖國,把國家的名譽放在前面,在祖國有需要的時候捐款捐物資,就是為中國的建設做貢獻,就永遠是華夏兒女,永遠流淌著民族的精神。

但是最可怕的是有一些留學生,不愛國就算了,居然說國人是“賤骨頭”,說自己不願意做祖國未來的驕傲,不願意做國家的螺絲釘,羞辱留學生想要做祖國的奴隸別拉上她。可謂是把尖酸刻薄表揚到了極致。還有一些留學生,說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

可見,平時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如何教導孩子的!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仇視自己的祖國。

反觀中國歷史上的留學生,從容閎、黃勝、黃寬3個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留美、留英並且拿到學位的學生,到1872年第二批留美幼童,第三代留學生如楊振寧的父親……他們在學成歸國後,成為民國初期政界、軍界、文化界的領軍人物,或者是建國後的各學科最早的奠基人,也撐起中國第一批13所大學的絕對主力。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而且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在2017年5月11日上午的一場直播時,面對家長詢問:把上初中的孩子送到美國留學,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嗎?

楊振寧回答道:“現在很多的中國家長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比國內的好,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教育觀念。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望子成龍。在孩子讀小學時便送到美國,美國的教育很貴,家長几乎傾家蕩產的供孩子讀書。但是他們不懂教育,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

我建議在孩子成績優異的條件下,先在國內讀到本科,打下堅實的基礎,再送到美國進一步深造,這才是最好的捷徑,這也是我曾經走過的路。

我本人大學本科、研究生就讀於西南聯大,我在大學期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留學美國後,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去探索未知領域的新問題。正因為我基礎知識牢固,才為我後來研究的物理新領域鋪平了道路。由此看來,中國的中小學教育還是很牛的。”

而今天,我想談談的是科學界的泰斗楊振寧先生,一個被誤解的科學家,一個民族驕傲的物理學家,一個因為世紀戀而被國人津津樂道的科學家。

一、楊振寧,全球著名的在世物理學家,成就斐然

楊振寧,一個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一個被國人低估的物理學家,一個愛國的華裔科學家。他是在“國際物理會議”上站C位的物理學家,與會者都是全球著名的物理學家,比如“夸克之父”1969年諾獎獲得者默裡·蓋爾曼。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世人對他的成就僅限於他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但他最傑出的成就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先後有7個諾貝爾獎,是直接利用楊振寧和學生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拿到的;有幾十個諾貝爾獎,是和楊振寧提出的理論有關;此外還有6個“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是研究楊振寧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和“楊-巴克斯特方程”得出的。

因為他的研究是理論研究,不像“兩彈一星”的科學家鄧稼先是應用研究,生活上也應用不了,所以不被我們所知。而且,他的13項“諾獎級別”的成果如下: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美國聲譽卓著的鮑尓獎,在給楊振寧頒獎詞時說:這個理論模型,已經與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成就比肩,並必然將對未來產生可相提並論的影響。

1997年,日本的《かがくしゃ》將楊振寧列為第11位。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E.Segre曾經形容楊振寧先生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2000年,全球著名科技期刊《science》,評選了人類千年以來最偉大的20位物理學家,楊振寧是這個榜單裡唯一在世的物理學家。

二、楊振寧,被國人誤解但卻始終心繫祖國的愛國科學家

很多人說楊振寧不愛國,在祖國最危難的時候入了美國籍,獲得諾貝爾獎,然後退休了回國圈錢,享受名譽。可是,歸國的錢學森、鄧稼先是做應用研究,而楊振寧是做理論研究的,建國初期回國也沒有用武之地。

而且錢學森曾經對他的警衛長說過:是國家要他留在國外,他在國外的作用遠比國內大。

博士畢業的楊振寧,因為中美斷交,美國嚴禁敵對國國籍的博士離境。他就一直在美國進行理論研究,但是會避免參與任何跟核武器有關的研究,就是為了能隨時回國圓父親的願望。

而且楊振寧從來沒有拋棄中國國籍,1964年,他加入美籍時,是雙重國籍。在1957年,他獲得諾貝爾獎時,持有的是中國護照。

1971年,當楊振寧從報紙上看到,中國從美國護照禁止去的敵對國中剔除出來後,馬上決定回北京。從此,他成為了中美科研的橋樑。

他第一次回國,促成中國和美國大學的國際合作,如與復旦大學谷超豪先生合作研究,使復旦大學與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開始建立直接交流的合作關係。而且,因為他每次回國,需要列出“親友會見名單”,變相地解救了許多正在勞改的科學家,如鄧稼先夫婦。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儘管因為他回國,遭受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和威脅,還有臺灣當局的不滿和威脅,但是他一直致力於中美的建交和合作。

在國外,1971年他參與了“保釣運動”。1977年,他在《紐約時報》上刊登-致美國卡特總統公開信,希望美國儘快恢復與中國建交。1980年,他在紐約石溪大學成立了“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意在資助去該校進修一年的中國留學生,還成立基金會幫助國內各大高校的學生、科研人員去進行學術交流。比如北京大學的校長陳佳洱,復旦大學的校長楊福家,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長谷超豪等等。

在國內,探親歸來的他不僅去各學校演講,參加科學界的座談會,給政府提供建議如反對建立高能加速器。他還參與創建香港中文大學的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的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的理論物理研究室以及中山大學的高等學術研究中心。

為了籌錢他賣掉自己在美國的房子,還號召“對沖基金之王”的詹姆斯·西蒙斯給清華大學捐獻了陳賽蒙斯樓。同時,他還號召了一批頂級科學家回國效力,如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物理學家聶華桐、文小剛、張首晟,數學家張壽武等。

著名教育家周培源曾經這樣評價楊振寧:他是美籍華裔科學家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也是架設起中美之間科學家友誼和交流橋樑的第一人。光是這方面的貢獻,楊振寧的成就便是無人能及的。

可以說,楊振寧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華裔科學家,他雖然因為中美兩國的斷交入了美國籍,但是他一直心繫祖國,不僅捐獻了將近600萬美元錢款,號召了一批科學家回國效力,為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還為出國留學生提供深造獎學金,為中國說好話。

而且,院士莫偉曾經給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的周光召寫信稱讚道:

海外華人有很多,這些人對中國不瞭解,都有私心。據我瞭解,這些華人科學家裡只有兩個人是完全沒有私心,一心一意希望中國好,他們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楊振寧到處為中國說好話,在一些國際會議上,遇見對中國的攻擊,曾經氣憤地退場,以示抗議。

可是,現在的一些留學生呢?明明還在問CSC要錢,卻還在眾目睽睽之下辱罵自己的祖國。愛國不是先辱罵祖國再道歉,而是如楊振寧先生一樣,不允許別人辱罵自己的國家,充當中美科研的橋樑,為中國的科研事業建言獻策,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的科研事業做貢獻。

三、楊振寧的成就離不開父母的教導,父親的正直、愛國,母親的隱忍、堅強是他一生的底色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民國動亂的年代,國弱家貧。在他10個月時候,父親楊武之作為第三代留學生,憑藉安徽省留學獎金出國留學,畢業於斯坦福大學。

直到楊振寧6歲時,父親才回國出任清華大學數學教授。可以說,楊振寧的童年只有媽媽,是母親羅孟華獨撐起這個家。

1、父親的正直、愛國,母親的隱忍、毅力鑄就了楊振寧一生的品性

雖然母親文化程度不高,是舊式婦女,一輩子勤勞苦幹,任勞任怨。但是她重視孩子的教育,從他4歲,就教他識字,還會在孩子不認真時責罰他。而且,楊振寧也多次提及: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甚大的人。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母親的隱忍、堅強、超強的毅力、注重合作的傳統文化的薰陶,讓楊振寧在科研事業中注重融合和合作。更是在美國多次提及中國詩人的名言,在1983年出版的論文集中引用杜甫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在楊振寧12歲上初中時,他展露出數學的天賦,對學校的數學課明顯吃不飽。但是注重傳統文化的父親並沒有抓住時機開發他的數學天分,而是請清華歷史系的研究生給他講《孟子》,重視人文科學的教育。

1964年,楊振寧加入了美國籍,父親很無奈,也不同意,所以有了網上很多人說的父親和楊振寧斷絕父子關係的傳言。但事實是,父親確實希望楊振寧回國效力,但是當時時局動亂,楊振寧出國的獎學金是國民政府提供的,也遭到臺灣當局的不滿和威脅。

所以,父親楊武之對家人說:勸你大哥他們在時機成熟時回國來,現在看只能說是時機不成熟吧,這一點恐怕是做不到了,我覺得內疚。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楊振寧也一直記得父親的教誨,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放棄故國,他在心底裡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2、深受傳統文化薰陶長大的楊振寧,是被西南聯大塑造的天才

在母親舊式婦女的克勤克儉的操勞中,在父親傳統國學的薰陶下長大的楊振寧,孩童時代是清華園的“楊大頭”,因為他玩法多樣,每天都喜歡帶著一群孩子玩,如法國雕塑家熊秉明、鄧稼先等等都是他的小跟班。

楊振寧說: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比美國差!談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16歲的楊振寧以第二名的成績被西南聯大錄取,而西南聯大作為戰亂時期的合校-清華、北大、南開三校的優秀師資都匯聚一堂,儘管物資條件艱苦,但教學水平一流。

楊振寧科學方面的老師,大一基礎物理趙忠堯先生、大二電磁學吳有訓先生、統計力學王竹溪先生、經典力學周培源先生、大三原子核物理張文裕先生、大四量子力學吳大猷先生,數學陳省身先生、華羅庚先生。人文類老師,如朱自清、王力、聞一多、羅常培等等大師都給楊振寧上過語文課。

因為成績優異,他和張守廉、黃昆一起被稱為“西南聯大三劍客”。碩士畢業後,他得到了公費出國的機會,到美國進一步深造。

所以,是西南聯大的肥沃的科研土壤為楊振寧打下了堅實的地基,而西南聯大的優秀的師資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塑造了楊振寧,為他的進一步深造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品味。

如同科普作家卓克老師所說:沒有美國,楊振寧不會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離開了中國和他的父親,他將成為無根之樹。

寫在最後

2019年5月,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講道: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上,算得上是科學天才的有一個楊振寧,算得上是商業天才的有一個任正非。其他的天才雖然無數,但恐怕不容易打進史書去。

我深以為然,楊振寧作為土生土養的中國人,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在異國他鄉取得了物理學上的卓越成就。雖然他沒有為中國的科研機構做過實在的研究,但他以自己頂級科學家的影響力,帶動了清華的物理研究成為行業尖端,還為出國留學生牽頭或者創立了眾多獎學金。

儘管,楊振寧的世紀戀和入美國籍讓很多人為此詬病,但瑕不掩瑜,我們不能忽視他為中國的科研事業的貢獻,借用他自己的一句話:

把夕陽的光和熱,灑給這個民族最有希望的年輕人。

可以說,楊振寧的成就是系統輸出的積累,是西南聯大的肥沃土壤給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美國的科研條件成就了楊振寧的物理學高度,更是楊振寧父親的正直、愛國、擔當,母親的堅韌、毅力奠定了楊振寧一生的品味和品性,讓他醉心於科研,但不忘心繫祖國。

所以,在他功成名就後落葉歸根,用感恩和謙遜回報祖國,打造了中國物理學界的底層操作系統,帶動了一批批科學家,因為他明白這是時代的積累和貢獻,而不僅僅是自己的聰明才智能達到的。

所以,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智力、學業的教育,更是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德育的侵染。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品德做地基,即使成才也不會成人。但是如果一個孩子有德育做底色,即使短時間內不能成才,但也會成人,進而在未來成才。您說呢?

我是Daisy2019小燕,一個陪孩子成長的全職媽媽,奉行“孩子的出生,是父母的重生”的成長性媽媽,關注我 ,育兒路上一起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建鄴,《楊振寧傳》

【2】卓克,《科學人物課:楊振寧》

【3】我是拾遺君,《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