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潼關縣桐峪鎮三泰村第一書記李建新

感恩新時代,奉獻為人民,為了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桐峪鎮三泰村省派第一書記李建新,自駐村以來,這個軍轉幹部、雷鋒標杆紮根一線,為民解難,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他身先士卒,帶病工作,舍小家為大家,帶領黨員幹部和群眾心手相牽,共克時艱,發展扶貧產業。面對群眾的關心和讚譽,他說,“疫情當頭,我必須為村裡站好崗,群眾不脫貧我堅決不撤退。”在他心中,第一書記,何為第一?就是走解決困難要第一,村入戶要第一,產業致富要第一……“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就是要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帶動村民脫貧致富,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初心。”

扶貧戰線上一位省派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記潼關縣桐峪鎮三泰村第一書記李建新


三月的潼關鄉村格外迷人。

馳騁在廣袤的田野,彷彿穿行在條條畫廊裡。只見筆直平整的鄉間公路向前延伸, 道路兩旁一排排精緻的農舍掩映在綠樹間,一片片坐落在山間路旁的花椒樹,沐浴著春風,肆意地向四周伸展著枝蔓。一群群修枝剪葉正在春耕的農民忙碌在田間地頭,儘管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完全過去,但是群眾燦爛的笑容裡溢滿自信與幸福……到達桐峪鎮三泰村村委會,也就走到了秦嶺腳下。

“開春了,通往地裡的生產路都打通了,現在一手抓生生產,一手還得抓疫情防控。尤其是要注意咱們的兔廠,消毒殺菌不能鬆懈,要確保今年咱們三泰村的集體經濟開個好頭…… ”

身形微胖,皮膚黝黑,個頭不高,滿身泥土,這個51歲的漢子一雙眼睛尤其炯炯有神。見到李建新,這個剛剛被表彰為全省的學雷鋒標兵,正和村幹部叮嚀著兔廠的事情。看著眼前這位土氣十足的“莊稼漢”,說啥也不能和陝西省委統戰部來的幹部聯繫在一起。

走村入戶訪民情,他真情幫扶感動群眾

時間回溯到2017年的那個夏天,脫貧攻堅戰役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根據陝西省委組織部和統戰部的安排,陝西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辦公室主任李建新接過脫貧攻堅的接力棒,走馬上任到三泰村,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儘管從小生活在農村,李建新對農村不陌生,但如何做好農村的脫貧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上任一個月,他就對所轄的安上、溝西、黨家3個自然村647戶村民進行了走訪,對建檔立卡的44戶貧困戶進行了全面深入調查。實地查看水、電、路、訊、環境、衛生室、班子隊伍建設和貧困戶的狀態。他還走訪村幹部,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瞭解大家所需所盼。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在村上,李建新這根針要在方方面面遊走, 他走到那裡,花就繡在那裡。連陰雨天,山腳下的群眾是否有危房,李建新不放心,帶領幹部冒雨逐戶查看群眾住房,一腳水、一腳泥,跑遍全村13個村民小組。鄰里發生糾紛,他親自上門做工作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村民家裡過事,他登門幫忙。群眾公事、私事都願意找他……群眾感嘆:“省裡來的李書記,沒有一點官架子,他已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三泰人!”

“加強基層建設,補足基礎短板。”李建新與村兩委班子很快達成共識,並將村道排水、修路、危房改造、產業發展作為首要推動的重點工作。兩年來,李建新抓住一切機會,動用一切資源,多方遞申請、打報告,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以及省市縣各級部門,尤其是“孃家”統戰部門的大力支持。

目前,三泰村3.3公里生產路全部硬化;通村道路出現的路面斷裂全部修補到位,打通斷頭路。爭取項目修建排水渠,徹底解決大雨漫灌的危害。為群眾進行危房改造3戶。 村裡的老支書王平凡說,李書記已經把三泰村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真正是新時代的焦裕祿。

“這都全靠黨的政策好,我們幹部只是政策的執行者,起了個組織實施的作用。”李建新常告訴村民。

狠抓產業促發展,為群眾脫貧他捨生忘死感人至深

“有了產業,群眾才能真正脫貧,過上小康生活。”李建新心裡明白,“產業扶貧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脫貧攻堅的核心就是一定是要培育投資小、見效快、群眾意願強的產業項目。”

“李書記不愧是從省城來的領導,眼光看得遠。他覺得村裡有花椒和光伏產業還不夠,為了讓群眾好日子能夠踏實安穩,還得再發展個可靠的產業。”村副書記朱丙亮說。

要想發展產業,就要出去多參觀開闊眼界。李建新第一想法是,要讓村幹部走出去,在學習中開拓視野,解放思想,增長才幹。2018年以來,在鎮黨委的帶領下,李建新先後組織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參加農高會找項目。白天他們與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晚上開會研究三泰村產業發展方向,會議經常開到凌晨兩三點。

經過考察論證,三泰村最終確定 “黨建+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養殖兔產業。“秦嶺腳下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能夠發展特色的養兔產業,而且兔子繁殖快,投資相對較小,適合貧困群眾。”李建新對於發展養兔產業有充分的信心。

“萬事開頭難”。產業方向確定後,隨之而來的是兔業發展資金、組織機構、廠址選擇、技術管理、產供銷等一系列問題現實的擺在大家的面前。為了尋找資金來源,李建新積極協調渭南市委統戰部,為村上爭取到20萬元產業資金。同時他又從自己單位緊張的經費中擠出20萬元資金,以解燃眉之急。在兔舍建設過程中,他每天堅守在工地上,嚴把質量關,與技術員交換意見,隨時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問題。

2019年4月26日晚,李建新正在和村班子商討兔子產業發展的工作措施,突然感到眼前一團迷霧,瞬間什麼都看不清了,被緊急送往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搶救。醫生的診斷結果是勞累過度所致,並緊急實施了心臟支架,住院15天。住院期間,村幹部和同事們紛紛前來看望。

“你都這麼大年紀了,為了工作真的連命都不要了嗎?” 家裡老伴埋怨說。

“兔廠還沒有建好,村上還在等著我上兔子呢,三泰人民需要我。”李建新躺在病床上說。

一旁的同事偷偷地抹著眼淚說:“李主任,村上脫貧是大事,你的健康也不是小事啊,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住院期間,李建新牽掛兔廠前期建設,每天都要詢問進展情況。5月10日,他實在放心不下,偷著跑出醫院,回到三泰村,一住就是15天。 一邊打點滴,一邊工作。

“我們從來就沒見過這樣敬業、這麼拼命的好乾部。”“真是感動很,李主任為我們三泰村這樣捨生忘死,我們還有啥理由不好好幹。”“李主任走到那裡都是一包包藥,桌頭也是一堆堆藥,但他依然幹勁十足!”……看到李建新如此忘我的工作勁頭,群眾和村幹部還專門找鎮上領導都勸他回西安休息,他都不為所動。

他的做法感動了大家,也帶動了大家。幹部群眾都佩服他,尊重他,都擼起袖子跟著他加油幹!“一天夜裡,剛下過雨的路面泥濘不堪,李建新在去看兔的路上,在土坡上滑倒了。爬起來的他還是要仔細看一遍兔子,要不然他睡不著。”村監委會委員張永康說,“這個倔強的李主任,我是真心服了。我跟著他,現在每天出門先爬在兔廠的牆頭看看,都養成習慣了。”

養兔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群眾幹部心頭最牽掛的事。為了跑市場,在潼關縣委統戰部的支持下,李建新多次與蒲城同富兔業談價格、定數量,最終憑著自己的真誠感動了對方。雙方簽訂合作協議,約定對方派技術人員指導,並解決銷售難題。自此,三泰村的兔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隨著養殖規模逐漸擴大,需要建設更大的兔舍。正當大家為建設資金和場地發愁,在縣委和鎮政府的支持下,李建新將村上閒置多年的校舍改造利用。如今可飼養8000只兔子的兔舍已經基本竣工。2019年6月10日,第一批500只兔苗,在三泰村示範基地養殖出欄,為大規模養殖積累了經驗。目前,已經累計出欄4000餘隻,直接為村集體經濟創收20餘萬元。養兔產業不僅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也成為全鎮脫貧攻堅的示範點。

群眾看到養兔的可觀效益,紛紛報名要求飼養。其他村也開始著手養兔。三泰村村兩委趁熱打鐵,堅持未脫貧戶優先和一般貧困戶優先,兼顧其他群眾的原則,為每戶貧困戶免費發放50至100只兔苗,提供兔籠和飼養技術,力爭每月收入500至1000元。

如今,除了養兔產業,村上成立了三泰村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李建新幫助合作社制定利益帶動機制,讓社員每年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紅。每戶貧困戶分紅1037元。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著村裡點點滴滴的變化以及逐漸鼓起來的腰包,村民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專門寫了感謝信,敲鑼打鼓送到村部:“感謝你們給我村派來了一心為民、敢於擔當、忘我工作、善作善成的優秀第一書記李建新……”

抓班子帶隊伍,身先士卒感動鎮村幹部

“李主任,天太冷,你身體不好,快回去休息吧,這邊有我們值守就行......”今年2月6日,淅淅瀝瀝的雪花飄灑而下,李建新冒著風雪還和大家查看兔舍,宣傳走訪,防疫消毒、 排查情況。每天從早忙到晚,當村裡幹部群眾都勸他早點回家休息時,他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黨員幹部必須打頭陣!”

疫情發生以來,李建新帶領村委會幹部,冒著寒風,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組織村組黨員幹部巡邏,設立卡點,對過往村民詳細登記、測量體溫,不讓外面一人一車進村。對春節返鄉人員再排查、再細化、再施策。每天堅持巡村3次,驅散人群,對娛樂點堅決取締,反覆查詢返鄉人員,落實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對有湖北接觸史的8人,各安排1名村幹部和村醫盯死看牢每一個重點戶,責任到人,重點監控。他時刻告誡大家,“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心存僥倖。”

李建新對兔廠實行最嚴格的管理,禁止外來人員進入,為兔場工作人員配備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設施,保護了兔場安全。

從猝不及防到全力阻擊,李建新的精神感染著所有群眾和黨員幹部。在他的帶領下,人人加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全面動員,全民參戰,幹群心手相牽,共越難關。

一時間,在三泰村,微信、標語、喇叭……群眾看到的,是關心提示,聽到的,是暖心話語,感受到的,是必勝決心!不僅僅是在抗“疫”中,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李建新帶領村兩委班子,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逐漸凝聚起脫貧攻堅最堅強的合力。

“剛開始,我們總覺得學習就是形式主義,但是跟著李書記學就是不一樣,總覺得他眼光超前,講得道理一套一套,我們就愛聽。” 村委會副主任李戰亮說:“雖然他脾氣不好,經常為了工作說我們。我們其實和他年齡差不多,我甚至比他還大,但是我心服口服,我這個老李真得應該向小李學習!”

隨著養兔產業的發展壯大,李建新結合產業發展,多次為支部成員講黨課,談自己的學習和切身體會,帶動黨員幹部講政治、敢擔當、轉作風。

“群眾所期盼的,就是要我在三泰村要乾的;群眾反映出來需要解決的,就是需要我一定要努力幫助實現的。我這一輩子,沒攢下金,沒攢下銀,攢下的就是真心和情誼,我願意用我的往後餘生,為扶貧工作幹些實事,無愧於自己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在李建新的筆記本上,這些樸實的話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他雖然脾氣大,有時候對村幹部牙齒咬得咯嘣咯嘣,對群眾卻是不厭其煩,真是感動了我們,為我們帶來了希望!”

“他天天住到村上,那工作勁頭我們都撐不住火,希望他保重身體,多休息。”……提起李建新,無論是各級領導幹部還是群眾,發自肺腑的語言無不讓人動容。

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堅定執著感動貧困戶

“在李書記的支持下,我養了48只兔子,28天后,跟著村裡一起賣了45只,淨賺了1000元。”站在自己家兔舍前,溝西村的貧困戶劉臘霞哽咽著說,“我做夢都不敢想,這一輩子我還能自己掙這麼多錢,這多虧了李書記!”

40多歲的劉臘霞,走路一撅一拐,很快就引起了李建新的注意。

如何讓她脫貧致富,李建新一直心裡尋思著。兔場下了兔娃子,李建新第一時間主動聯繫劉臘霞。“兔子給你提供,技術手把手教,兔籠和飼料是免費的,你只管放心養!”面對李建新建議,劉臘霞破天荒地拒絕了。

二十多年來,家裡的經濟來源就是靠丈夫打短工賺錢。“我就覺得我是個寄生蟲,我不敢養兔子,我怕養不好,我和別人不一樣,一塊錢我都賠不起啊!”想起以前,劉臘霞眼淚婆娑,“但是我實在是沒想到,李書記每天來我屋三四回,就為了讓我養兔。把嘴都能磨破,腿都能跑斷,就連門前的人都問我,那是你那裡的親戚,對你這麼熱心的……我雖然還是很害怕,但真的被李書記的執著感動了!”

“幹群一心,齊力斷金”。在李建新看來,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扶貧要堅持志智雙扶。“針對劉臘霞的情況,我覺得真得沒有比養兔更適合她的活了。”李建新說,“他主要是精神上不獨立,思想上不自信。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說服她,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如今,劉臘霞在身體允許範圍內,準備擴大規模,爭取養300只左右,每月收入達到兩三千就可以了。

為了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大家打贏脫貧攻堅的信心。2019年12月,李建新將這些群眾身邊發生的典型事例搬上了舞臺,組織策劃了一場主題為“唱響新時代,扶貧上臺階”的文藝聯歡會。 舞臺上,一項項扶貧政策宣傳、一個個自強自立創業故事、一幕幕秦腔戲曲表演、一首首紅色歌曲演唱,讓三泰村的群眾深受鼓舞和感動。通過文藝演出,宣傳扶貧政策,謳歌黨的領導,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既讓群眾掌握了國家扶貧政策,又豐富了群眾精神生活,還增強了大家對黨的感恩之情。

人生的意義有不同,為了他人的幸福,自己辛苦奔波,卻覺得這是享樂。當然,也會有感動、生氣、奔波、煩惱……李建新有這些情緒的背後,飽含的是他對老百姓真摯的情感流露,是他身為“第一書記”努力改變山村面貌的幫扶責任,更是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的使命擔當。

兩年來,李建新用真心換來真情,實幹贏得群眾信任。每次走到村裡,群眾遇見他就熱情打招呼,主動談問題,邀請到家裡吃飯,他已經成為群眾離不開的知心朋友了。現在,李建新成了三泰村的“榮譽村民”,用李建新的話說,“這是我得到的最大榮譽!”

即使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三病纏身,他也樂此不疲。他樂觀地說:“ 我這是‘腳蹬黃河,頭枕秦嶺,仰望星空,擁抱群眾,黨在我心中,我在群眾中!’。下一步,李建新還打算進一步撬動統戰部資源,聯繫香港方面與桐峪鎮進行結對幫扶;與同富兔業結盟,和潼關縣政府合作,建設扶貧產業園;對接商南市考察木耳種植項目,多方爭取資金,助力脫貧攻堅,構建大扶貧的工作格局。

“人生一世, 總要做點有益的事。”這是李建新當第一書記的初衷。如今,李建新的美麗三泰,正在一點點變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