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虧損不掙錢 為了盈利快遞櫃要開始薅用戶羊毛?


普遍虧損不掙錢 為了盈利快遞櫃要開始薅用戶羊毛?

圖片來自CNSPHOTO


隨著快遞業務量的大增,收取快遞成為不少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終端智能快遞櫃也應運而生,但是在快遞櫃發展的同時卻帶來不少的問題。

智能快遞櫃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用戶與快遞派件時間不同步的痛點。對於用戶來說解決了不在家時不方便拿件的問題,對於快遞員來說減少了多跑一趟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智能快遞櫃一經推出是非常受歡迎的,更是被稱為當年的創業風口。

但是近兩年,送貨上門的快遞越來越少,快遞包裹或是由門衛、附近商鋪來代收,或是放置到能夠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的智能快遞櫃。代收點,智能快遞櫃在小區、寫字樓附近遍地開花,卻又產生了新的困擾和問題。

不少消費者稱,快遞員未經自己允許就放在了代收點或第三方快遞櫃,只能自行取包裹,造成自己無法當面驗收或者拒收失敗,只能另付快遞費,甚至還有人因此丟失了所購物品。此外,不少快遞櫃從免費悄悄變為超時收費。

“快遞員將包裹放置代收收點或快遞櫃,對於消費者而言早已屢見不鮮,但是快遞公司未經收件人允許將包裹放至快遞櫃、代收點顯然是不合理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蒙慧欣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快遞暫行條例》其中明確了投遞和驗收規則。也就是說,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否則屬於違規。然而,新規已經實施了半年多,不少快遞員仍然未經收件人同意就將快件送至代收點。

而快遞櫃試圖從免費轉為收費的背後,是其面臨持續虧損壓力。據瞭解,我國智能快遞櫃行業各方累計投入已超過300億元。同時,快遞櫃場地使用費以及運營維護等成本也還在持續升高。

最早涉足快遞櫃領域的是成都三泰控股旗下的中郵速遞易,從2012年11月6日在成都運營起,速遞易已進入了79個城市,佈下5.6萬臺智能快遞櫃,用戶突破5000萬人,每天取走包裹超過100萬件。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速遞易日子也不好過。據三泰控股發佈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0億元至-2.00億元,同比變動-189.29%至-166.14%。

三泰控股稱,虧損主要是2017年實施重大資產重組,轉讓成都我來啦部分股權,公司實現收益;2018年按權益法分攤成都我來啦經營損失以及參股公司快捷快遞經營停滯,造成資產減值損失等因素所致。2016年,速遞易虧損高達5.03億元;2017年,因中國郵政等資本的進入,實現扭虧為盈。

在豐巢系中,能夠查到的數據是2018年前5月,豐巢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88億元,淨利潤為負2.49億元。截至2018年5月31日,豐巢科技的資產總額為63.11億元,負債總額為17.32億元,淨資產為45.79億元。

2018年間,為了走出盈利困境,部分地區的智能快遞櫃則默默地從免費模式轉向了打賞收費、甚至收取超時費的方式。然而消息一經曝出,快遞櫃就陷入了該不該收費的爭議,大部分群眾則形成了一種隱隱的排斥心理。如今,智能快遞櫃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櫃體廣告收入、包裹攬件收入、向投遞員收取的使用費等,但這些資金來源卻相當有限,和巨大的成本消耗相比根本無法達到平衡。於是,智能快遞櫃未來將何去何從也開始引起了多方討論。

事實上,為了推動快遞櫃行業健康發展,國家也曾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但總的來說,市場規範制度還是不盡完善,智能快遞櫃想要擁有一個良好發展環境的話,還需做出更多努力才行。

智能快遞櫃未來何去何從?南京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副院長曹亞東認為,快遞櫃應納入免費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引導市場規範,然後根據市場的服務,對運營企業進行優勝劣汰。此外,作為快遞櫃運營企業應深耕市場運營模式,進一步細分市場,針對不同的客戶群,優化末端服務。

(綜合自:長江商報、電商報、重慶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