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齊頃公:為討母親歡心,將國事活動導演成了滑稽小品

本文這段史實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

其時,晉景公即位不久,想要在自己手裡恢復昔日文公的盟主之業,於是聽從謀臣伯宗的建議,派上軍元帥郤克擔任使節,去交好齊、魯兩國。

郤克先去了魯國,完成了使命。然後便告辭欲去齊國,正好魯宣公派上卿季孫行父出使齊國,於是與郤克結伴同行。

兩人剛到達齊國都城外,就碰上衛國上卿孫良夫、曹國大夫公子首也來齊國出使。四人相見,各道來由,不期而遇,也算是同志了。

第二天四人一起朝見齊頃公,各致主君之意。禮儀完畢,齊頃公看見這四位大夫的容貌,暗暗稱怪,一邊想著,一邊對他們說:“大夫請暫歸公館,接下來我要設宴款待你們。”

等四位大夫出朝後,齊頃公隨即入宮見他的母親蕭太夫人,一路上笑個不停。

齊頃公母親自從齊頃公父親齊惠公死後,日夜悲泣,難露笑臉。齊頃公事奉母至孝,做每件事都想要讓母親高興。即使是街談巷議中有可笑之事,也要繪聲繪色講給母親聽,只為能讓母親開心。

這天,齊頃公見到母親後,對著母親乾笑,也不說笑的原因。

蕭太夫人好奇地問道:“外面有什麼好笑的事情,看把你樂成這樣?”

齊頃公告訴母親:“外面沒有什麼好笑的事情,只是剛才見到一件怪事。今天有晉、魯、衛、曹四國各派大夫出使我國。晉大夫郤克瞎了一隻眼,只有一隻眼睛看著人;魯大夫季孫行父是個禿子,頭上沒有一根頭髮;衛大夫良夫是個跛子,兩腳一高一低;曹大夫公子首是個駝背,兩眼看地下。我想人生下來有病的,五形四體不全者不乏其人,但他們各佔一病,又同時來到我國,堂上聚著一班鬼怪,豈不是笑死人?”

蕭太夫人不信,對齊頃公說:“讓我看一下他們的樣子可以嗎?”

齊頃公說:“使臣來到我國,公宴後例有私享,到時我設宴於我們的後花園,請諸大夫赴宴,一定要從崇臺下經過,母親登於臺上,張帷偷偷看一看他們,又有何難?”

照例公宴過後,齊頃公又設私宴款待四國大夫。這時,蕭太夫人已在崇臺上等著了。

按照慣例,使臣來到,車馬僕從都是主國提供。齊頃公為了搏母親一笑,在國中悄悄挑選眇者、禿者、跛者、駝者各一人,使其分別為四位大夫執鞭駕車。晉大夫郤克眇,就用眇者駕車;魯大夫季孫行父禿,就用禿者駕車;衛大夫孫良夫跛,就用跛者駕車;曹大夫公子首駝,就用駝者駕車。

齊上卿國佐知道了齊頃公的安排,覺得實在荒唐,急忙阻止說:“外交是國家大事,主客之間應相互尊敬,敬以成禮,不可戲也!”

齊頃公不聽。

於是那天,齊頃公的後花園,上演了一幕滑稽小品:兩眇一車、兩禿一車、雙駝一車、雙跛一車,接踵從崇臺下經過,蕭太夫人在臺上居高臨下,撥開帷帳看得清清楚楚,不覺大笑起來。左右侍女無不掩口而笑,笑聲傳到了外面。

晉大夫郤克起初看見給自己駕車的人也眇一目,以為只是偶然,不以為怪,等聽到臺上有婦女嘻笑之聲,才開始懷疑起來。

他匆匆忙忙飲了幾杯酒,就起身告辭,回到館舍,派隨行人員問館舍工作人員:“臺上是什麼人?”

工作人員回答:“是國母蕭太夫人。”

過了一會兒,魯、衛、曹三國使臣都來告訴郤克:“齊國故意使執鞭之人戲弄我等,以供婦人觀笑,是何道理?”

郤克說:“我等好意來交好齊國,反被其辱,若不報此仇,非丈夫也!”

行父等三人一起說道:“大夫若興師伐齊,我等奏過國君,必當傾國相助。”

四位大夫聚在一起,商量了一夜,直至天明,不辭齊侯,竟自登車星馳各歸本國而去。

齊大夫國佐得知後嘆息道:“齊國從此有禍患了!”

史家有詩論此事道:主賓相見敬為先,殘疾何當配執鞭?臺上笑聲猶未寂,四郊已報起烽煙!

不過,這事其實也不能全怪齊頃公。四國大夫出使齊國,眇、禿、跛、駝不期而遇湊在一起,可謂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了。既有如此奇絕的本色演員,齊頃公為讓母親高興,簡單導演一下,很容易就演成了滑稽小品。

只是讓人想不通的是,為何晉、魯、衛、曹四國(魯國使者禿頭其實算不上缺陷)要派身體有缺陷者當使者呢?難道他們真的是國中無人,以致郤克、季孫行父、孫良夫、公子首無可替代麼?要知道,使者顏值可是代表著國家形象啊!

齊頃公為討母親歡心,將國事活動導演成了滑稽小品。雖說其孝心可嘉,但畢竟是逞一時之興,自找麻煩上身。

後來,面臨晉、魯、衛、曹四國的聯合討伐,齊國難免損兵折將。

好在齊國是齊頃公的齊國,齊頃公畢竟是讓母親開懷大笑過了,國家因此受一點損失,齊頃公並不後悔。

當然,撇開其他的因素不談,僅就齊頃公事母至孝,事事為了討母親歡心而論,值得為他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