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公元前609年2月,魯文公病死。3個月後,齊懿公被手下大臣殺死。齊、魯兩個山東半島大國,居然在同一年先後失去了國君,真可謂是難兄難弟了。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雖然旁人都把齊、魯視作難兄難弟,齊、魯兩國也經常聯姻,但兩國間長期以來都是矛盾重重。對於齊懿公,魯國君臣就更是恨之入骨:在魯文公去世前,他甚至求神拜佛地祈禱齊懿公早點死!

齊懿公死後,齊國人擁立齊桓公之子公子元為國君,是為齊惠公。

連續兩次出現弒君內亂的齊國,很快就找到了繼任的國君;反倒是數十年來如一潭死水般平靜的魯國,卻意外地出現了麻煩。

魯文公有兩位夫人:元妃為齊女出姜,生下兩個兒子惡與視;次妃敬嬴,生下了兒子俀(音腿)。

然而,出姜雖然是元妃,可她受齊國與魯國長期緊張關係連累,並不為魯文公喜歡。公元前623年出姜出嫁時,魯國竟然沒有派卿士前往齊國接親!見魯國如此失禮,當時就有人預言出姜得不到魯人信任:“用尊貴禮儀行聘卻用低賤儀式迎親,做了小君卻又蔑視她,立為夫人卻又廢棄她,丟棄誠信損害內主,這種事發生在諸侯國,必然會產生動亂;發生在卿大夫封地,家族必然會滅亡。出姜在魯國沒有好結果是必然之事!《詩經》說:‘畏懼上天神威,才保護她的身份’,就是說要尊重內主啊!”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其實魯國對齊女不信任很正常,原因並沒那麼複雜:文姜和哀姜的前鑑不遠,魯國人怎麼可能全身心信任齊女?齊懿公弒君篡位後,齊國對魯國多次欺壓,更加重了魯國君臣對出姜的不信任。

因為這層關係,魯文公反倒更喜歡次妃敬嬴;出姜在魯國的地位,自然就尷尬了。


魯文公死後,魯國大臣們對該立他的哪位兒子為國君,就出現了爭議:如果按宗法制立出姜之子為國君,說不定魯桓公、魯莊公、魯閔公的悲劇又將再次上演!

此時,魯國的主政人是公子遂。公子遂是魯莊公之子,親歷了魯國的慶父之亂,對齊女禍害魯國之事心有餘悸。因此,他決心要廢嫡立庶,改立敬嬴之子公子俀為國君。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可是,公子遂此舉,卻遭到了叔仲惠伯的反對。叔仲惠伯,是魯國“三桓”叔牙的孫子。魯文公生前,對叔仲惠伯頗為倚重,所以他在魯國甚有威望。如果他堅決反對廢嫡立庶,公子遂的計劃就難以成功了。

公子遂與叔仲惠伯之間,還有些小矛盾:當年慶父之子公孫敖為公子遂在莒國定了門親事;後來公孫敖見莒女長得漂亮,便自己娶了莒女;公子遂一度想攻打公孫敖報奪妻之仇,卻被叔仲惠伯慫恿魯文公給阻止了。

見叔仲惠伯反對自己廢嫡立庶,公子遂不得不另謀辦法。他先出使齊國,向剛繼位的齊惠公請求許可。因為齊惠公新立,不想惡化與魯國關係,便答應了公子遂的請求。

得到了齊惠公許可之後,公子遂廢嫡立庶計劃就有了保障。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公元前609年10月,公子遂殺死了出姜的兩位兒子惡和視,正式立俀為國君,是為魯宣公。


廢嫡立庶計劃雖已成功,但是潛在危脅卻還沒消除。叔仲惠伯既然反對廢嫡立庶,對魯宣公而言就是一巨大威脅。為解決這一威脅,同時也為了報過去的私仇,公子遂就決心要將叔仲惠伯殺死!

於是,公子遂便以新君名義召叔仲惠伯前往宮中覲見。

接到君命後,誰都知道此行必將凶多吉少。叔仲惠伯的家宰便勸他不要去:“入宮必死!”叔仲惠伯卻回答:“死於君命,有何不可!”家宰回答:“如果真是君命,當然死而無憾;可如果不是君命,為什麼還要聽從?”可叔仲惠伯不聽,還是堅決入宮了。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一入宮,叔仲惠伯就被公子遂派人殺死,將他的屍體埋入了馬糞之中!

叔仲惠伯的家宰聽聞死訊,趕緊護送他的一家老小逃亡蔡國。直到魯國局勢穩定後,才又將叔仲氏接回了魯國。

魯國這次宮廷政變,讓元妃出姜的兩個兒子都死於非命,出姜也難以在魯國立足了。出姜不得不回母國,以避開這一傷心之地。臨行前,出姜在集市上高聲痛哭:“老天啊!公子遂無道,殺嫡立庶!”

魯國人聽了,都跟著她一起痛哭。此後,魯國民間都稱呼她為“哀姜”。

上一位哀姜,出嫁時倨傲難親;嫁入魯國後,又與慶父私通,連殺魯國兩位國君,將魯國朝政搞得烏煙瘴氣。這一位哀姜,出嫁時魯人就不甚禮遇;嫁入魯國後,又被公子遂廢嫡立庶,被迫孤獨地重新回到了孃家。

兩位“哀姜”,稱呼相同,命運卻迥然有異。造成她們同名不同命的核心在於:前一位哀姜嫁入魯國時,齊國正處於齊桓公稱霸的全盛時期;後一位哀姜嫁入魯國時,齊、魯兩國都在江湖上被邊緣化,實力大不如前。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哀姜”孃家實力的沒落,是魯國這次廢嫡立庶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

不管如何,魯國此次廢嫡立庶,怎麼看都是對齊國的嚴重挑釁,必將對齊、魯兩國關係造成嚴重的影響。

可是,事態的發展卻令人大感意外。


公元前608年春,剛剛弒嫡立庶的公子遂就到齊國迎親,為魯宣公又迎娶了一位齊女。同年夏,魯大夫季文子再去齊國,把魯國濟水之西的田地送給了齊國,以換取齊惠公的諒解。這是進入春秋以來,魯國第一次這麼心甘情願地送土地給齊國。

公元前604年,魯宣公前往齊國訪問。可當他到齊國後,卻意外地被齊人留住,遲遲未能歸國!聯想到魯桓公當年隨同文姜訪齊之事,魯宣公難道又被齊國人給為難了?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這次確實是齊國有事求於魯宣公,不過卻不是齊惠公想為難他。

齊國上卿高固看上了魯國公室之女,所以他求齊惠公留住魯宣公,讓魯宣公答應這場婚事。高固不過是齊國大臣,卻想娶魯國公室之女,這也太門不當、戶不對了。因此,魯宣公剛開始一直不肯答應。魯宣公不答應這門親事,齊國人就將他一直留在齊國,不放他走。直到這年夏天,魯宣公決定再待下去可能就有性命之憂了,才被迫鬆了口。

見魯宣公同意了,齊惠公不再為難他,就放他回國了。

這年秋,高固就前來魯國迎娶叔姬了。

齊人強逼魯宣公將公室女嫁給齊國大臣,這件事嚴重傷害了魯國自尊心。然而,齊惠公之前同意魯國殺齊女所生兒子另立國君,這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所以,這不過是件無足掛齒的小事,更何況齊國上卿的身份不算太埋沒了魯女。當前形勢下,兩國合作才是主流。

接下來的數年,齊魯之間關係彷彿進入了蜜月期:

公元前602年,應齊惠公要求,魯宣公出兵,配合齊國討伐萊國(山東昌邑東南)。

公元前600年,魯宣公再赴齊訪問。

公元前599年,魯宣公任內第三次訪問齊國。見魯宣公如此殷勤,齊惠公終於感受到魯國誠意,一時高興,就把魯國濟水之西的田地又還給了魯國。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雖然魯宣公曾經受過一些委屈,但在齊惠公執政期間,魯、齊兩國關係是處於最友好的時期。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公元前599年夏,齊惠公過世了。

齊惠公之死,讓魯宣公悲慟不已:魯宣公能被立為國君,是拜齊惠公所賜;齊惠公在位十年,齊、魯互動頻繁,齊惠公還將賄賂齊國的土地又交還給魯國。對比春秋以來的歷位齊國國君,齊惠公對魯國是最客氣的。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在當時,並沒有諸侯奔諸侯喪的禮節;可齊惠公去世後,魯宣公居然親赴齊國去奔喪!不僅如此,齊惠公下葬時,魯宣公又特意派公子遂之子公孫歸父參加葬禮——除了周王、霸主,魯國派出卿大夫參見別國諸侯葬禮,也極為罕見。由此可見,魯宣公對齊惠公感情之深!

然而,人死不能復生。

齊惠公死後,其子齊頃公繼位。齊頃公剛繼位那幾年,齊、魯兩國依然保持著友好,兩國互訪頻繁。然而,一次看似平凡的訪問,陡然間讓兩國友誼產生了裂痕。

公元前595年冬,公孫歸父到齊國訪問,在谷(山東東阿)與齊頃公會面。訪問期間,公孫歸父又與齊國上大夫晏桓子見面,兩人相談甚歡。談著談著,兩人話題不知不覺就說到了魯國。此時,公孫歸父就不由自主地得意起來:父親公子遂廢嫡立庶扶持魯宣公以來,父子兩代人都得到了魯宣公寵愛,在魯國是說一不二。

看到公孫歸父這副得意洋洋的神態,晏桓子就看不下去了:“子家(公孫歸父字)也許要逃亡了吧!他太懷念魯君之寵了。懷念必定要起貪心,起貪心必然要算計別人;算計別人,別人也必然會算計他。一國之人都算計他,他還能不逃亡嗎?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晏桓子,名弱,為著名齊相晏嬰之父。能培養出晏嬰這樣傑出的兒子,晏弱本人也當然也見識不凡。魯國“三桓”之族勢力龐大;公子遂當年能殺死“三桓”家族的叔仲惠伯、擁立魯宣公,是得到了“三桓”家族中季孫氏的支持。如今公孫歸父滿滿都是專寵心態,勢必難以容忍魯國其他家族來分其寵。如此一來,公孫歸父在魯國就成了眾矢之的,必然在魯國無容身之地,只能逃亡他國了!


晏弱這番話,是對著齊國上卿高固說的,高固又娶了魯女叔姬為妻。因此,這番話很快就傳回了魯國。也許從這時起,因為齊國大夫妄議魯國政事,齊、魯兩國之間又起了嫌隙。

四年後,魯宣公就向楚莊王請求出兵,前往討伐齊國。可惜他的運氣不好,還沒等出兵,楚莊王就去世。魯國伐齊之事,也就只能往後推了。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魯、齊二國再度決裂,在魯國國內引發了不少非議。特別是“三桓”家族,就鬧得更加兇。

這讓魯宣公和公孫歸父都深感威脅,便想將“三桓”家族驅逐出魯國。為此,公孫歸父特地出使晉國,希望借晉人之力而趕走“三桓”家族。

可大事不妙——還等公孫歸父回到魯國,魯宣公就不幸去世了!

這時,“三桓”家族的季文子趁機在魯國大勢宣揚:“當年令我國殺嫡立庶而得罪齊國的,就是公子遂!”當年公子遂廢嫡立庶,季文子雖沒參與,可卻也沒反對。如今卻到處宣揚公子遂之罪,明顯就是想煽動國人作亂、滅公子遂之族!

關鍵時刻,魯國司寇臧宣叔及時站了出來,替公孫歸父打抱不平:“當時不能治公子遂之罪,他後人又有何罪?如果一定要治罪,那我就先將他們趕走!”於是,臧宣叔就將公孫歸父的族人趕出了魯國。

還在半路上的公孫歸父聽說後,將使命交與副使,對著魯宣公靈位哭祭過之後,逃亡到了齊國。

隨著魯宣公逝去,魯國政壇又以一次輕微動盪而結束了一個時代。

魯殺齊女兒子廢嫡立庶,齊人則逼魯嫁女於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回顧魯宣公執政的十八年,稱得上是齊、魯密切合作的十八年,更堪稱是春秋以來齊、魯兩國最為友好的十八年。只不過這十八年的友好,竟然是由魯人殺齊女出姜所生兒子而拉開帷幕,確實令人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