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济宁探源


始祖文化济宁探源 | 图腾研究简说


迄今为止,对于图腾崇拜的普遍性,尤其是它在中国原始时代是否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图腾”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族的方言“totem”的译音,原意为“它的亲族”。图腾氏族认为本氏族起源于某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与它们有血缘关系,视其与人们同存物类为亲族。氏族以某种图腾为标志或徽号,把图腾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形成相应的礼仪、制度、禁忌和风俗。经过西方一些宗教学者们的研究,图腾学逐渐兴起。

最先把“图腾”一说引入中国的是严复。严复,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翻译家。初名体乾,改名宗光,字又陵,一作幼陵,又字几道,晚号愈懋老人。福建侯官人。1866年(同治五年),考入福州船学堂学习海军。1877年派送英国学习海军,研读了达尔文、亚当·斯密、卢梭、孟德斯鸠、边沁、赫肯黎等人的著作。1879年毕业回国,先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又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论文,反对保守,提倡新学。并着手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斯宾塞是西方著名的宗教学者和“图腾”研究者。严复所译著作还有《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名学浅说》等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文化。在中国思想界影响很大。特别是有关“图腾”一说,引起很大反响。而后,图腾学在中国得到发展。我国上古史中,是否有一个图腾崇拜的时代,目前的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

一般来说,图腾崇拜发达于母系氏族社会,祖先崇拜发达于父系氏族社会。中国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与西方母系氏族发展有着类型上的差别,西方母系氏族大多由锄耕农业转化为游牧部落,再由游牧部落转变为犁耕农业。而中国黄河流域的母系氏族,则基本上没有经过游牧阶段,而是由锄耕农业直接发展为犁耕农业的。

有关图腾崇拜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第一,从考古、文献及民族学资料中,可以看出,图腾崇拜在我国上古时期确实存在。第二,由于黄河中下游一带的父系氏族社会兴起于昊族文化区域,其祖先崇拜也就从伏羲开始了。在这种祖先崇拜的内含中,是否包含有图腾崇拜的因素,应该持肯定的意见。大汶口文化的出土资料告诉我们,大汶口文化中期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及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时期,它说明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间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过了较为缓慢的发展过程,因此可以说,父系氏族形成时期的相当一个时期内,母系血统仍残存于父系氏族中,文献所记先皇古帝们的人神感应,大致能证明这一结论。那么,鲁中南一带原有的图腾崇拜因素,便会通过各种方式残留到祖先崇拜中来,中原其他地域的图腾崇拜因不被昊族父系人群所接受,因而只能残留于夷夏分野以后的神话中去,而显得不为突出了。昊族人群崇尚太阳已被诸多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所公认。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之神话已为家喻户晓,大汶口及龙山文化出土的大量的三足鸟形陶器及少昊与鸟的文献陈说,说明少昊时期崇尚鸟类。且“蛇”与“鸟”对中国史前文化的影响极大,一直是史前文化的两大主系,因而得以超越各种图腾物而发展成为后来中华民族大共同体的主要吉祥物和标志——龙、凤。



选自《始祖文化济宁探源》彭庆涛 彭求实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