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诸侯纷纷盗用周王旗号或武力要挟平王,纷争不断,逐鹿中原……

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国都迁到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将原来的都 城分封给了德才兼备的弟弟姬旦,因此姬旦被称为周公。年富力强的武王正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突染重疾,一病不起。

武王去世后,周公拥立武王的长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周成王。成王继位不久,商朝残余势力就妄图在各地煽动叛乱。因成王年幼,周公决定由自己代行成王之职,管理国家政务。然而很多人,包括王室成员误解周公对成王不利,企图取而代之。周公为了避嫌,去了楚国。纣王之子武庚乘机煽动东夷,并勾结周王室成员发动叛乱。成王以及朝中有威望的大臣们终于认清事态的发展,迎回忠心耿耿的周公。周公奉命出师,三年苦战,最终平定了叛乱,将周的势力东扩至东海,并建了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周朝的东都。之后,周公又辅助成王管理政务,制定和实施了继续分封诸侯、建造东都洛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巩固了周朝的江山。七年之后,成王年满20,周公把政权交还给他,功成身退。

西周又经历了成王和康王时期的“成康盛世”。

到了昭王之时,周朝渐走下坡路了。第十代国王厉王即位后, 如夏桀、商纣一样贪婪残暴、穷兵黩武,弄得国势日危、民不聊生。周厉王制定了“专利法”,声称山川河流、田野树木、飞禽走兽等自然界事物都归他所有,因此,无论谁使用,都要交纳赋税。人们打柴、打渔、喝水、走路统统要交钱。老百姓为此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大臣召公劝谏厉王,厉王不仅不听,反而下令,凡有议论“专利”、咒骂国王者,统统抓起来处死!召公对此更加担心,又劝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河流被堵住,一旦决口了就势不可挡;而禁止百姓发议论,比堵住河流还危险啊!”可是厉王依旧不听。召公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一天,成千上万的奴隶和平民突然自发联合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暴动。厉王吓得逃到彘(zhi)邑藏了起来。人们没有找到厉王,便要处死太子静。召公把太子静藏在家中,不得以把自己的儿子交出去冒充太子,被愤怒的人们打死。赶走厉王后,人们推选贤德仁义的共伯和来到京城代行天子之职。这一年称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十年,厉王在彘邑死去,共伯和、召公等大臣说服各路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史称周宣王。

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继位。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周幽王为立宠妃褒姒为王后,废了原来的王后和太子。王后父亲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之后,犬戎趁机大肆劫掠。无奈,申侯只得又联合晋、秦、卫、鲁等诸侯国将犬戎赶出镐京。诸侯们一致推选原来的太子、申侯的外甥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其时,国都镐京经过战乱已破落,而周公时兴建的东都洛邑此时富庶繁荣,早就成为了实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因此,平王决定迁都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正式迁都,东周历史由此而始。

周平王只搬迁了王室、军队、生活物资和少量百姓,因此新都的建设全都要依靠各诸侯国;而迁都使周平王丢掉西部大片可以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拥有以洛邑为中心方圆不足600公里的地盘。因此,东周的势力在迁都后还不如一个大的诸侯国。周天子名存实亡!

一次,平王曾答应让郑庄公作为卿士参政,但后又因庄公雄才大略,郑国又实力雄厚,担心朝政被庄公把持而反悔,郑庄公勃然大怒,带兵赶到洛邑,责问周平王。周平王礼屈,赔礼不迭,依然不能平息事端,无奈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当人质。

从此,各诸侯国纷纷盗用周王旗号或武力要挟平王作出决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中国历史进入了战乱不休的春秋战国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