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炒股經驗,總結了這些最實用的選股技巧…...

10年炒股經驗,總結了這些最實用的選股技巧…...

本文數據截圖來自財報說

同樣是投資股票,兩個投資者在相同時間內,分別買入不同行業的股票,他們的投資結果可能是盈虧的兩個極端,這點我們很好理解。

但是,即便兩個人選擇了相同行業的同一支股票,投資收益仍然可能相差甚遠。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

因為股票也是有適合人群的,亦如挑選結婚對象一樣,選對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才能把收益放到最大。

那些引誘你虧錢的選股策略

選股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隨波追流,不要受外界因素干擾,避免做出錯誤決策。

引誘你虧錢的選股策略主要有以下4種:

1、巴菲特也被割韭菜?消息內幕你還敢聽?

巴菲特有句名言:讓一個百萬富翁破產最快的方法就是——告訴他小道消息。

聽消息買股票是一種非常可怕,卻也極為普遍的錯誤炒股方式。幾乎每個散戶都能獲得一條以上來源“保密”、決不外傳的消息。

只是很可惜,這些消息並不是真想幫你暴富的,反而可能是想引誘你去接盤的。

有一個讓我們無奈的事實,告訴你不要輕信內幕消息的巴菲特,卻也因為內幕被割了韭菜。

前段時間爆出的通用電氣作假賬,其實稍微懂點財報知識的人都能看出通用電器的財報一直都超差,巴菲特怎麼會看不出來?

10年炒股經驗,總結了這些最實用的選股技巧…...

人家問他為啥會判斷失準,他不是價值投資嗎?巴菲特說:「因為我認識高層,以為會有轉機,沒想到.....」

面對利益的誘惑,任誰都很容易把理智拋到腦後。只是這回股神都被消息坑了,你還敢信?

2、追低價買股有多開心,割肉時就會有多疼

很多人選股喜歡買看似已經跌了很多的股票,他們會想,已經跌了40%了,股價都這麼低了,應該不會再跌了吧。

但對於爛股票而言,下跌是沒有盡頭的。

10年炒股經驗,總結了這些最實用的選股技巧…...

我們可以思考下,為什麼一隻股票會出現長期陰跌的走勢?

很大可能它本身就是垃圾股!

資金是用腳投票的,大家都不認可它的價值,沒人買它,自然它的股價就很低了;

當然也有小概率它是一個偉大公司的股票,只是目前還沒被大家發現,而你發現了這個機會!

但對於經驗有限的新手來說,我並不建議你去賭,因為賭贏的概率確實很低。

3、跟風選擇熱門股?不如存銀行收益大

當一隻股票特別有名,大家就會對它產生超高的熱情時,這隻股票必然對應著一個超高的PE。

PE是什麼,它是股東投入這些錢,幾年能回本。

一隻過熱的股票,PE一般已經達到30、40甚至更高。

當一支股票的PE= 40 時,它對應的報酬回報率已經是2.5%了,你要知道銀行定存的年化還有3.7%呢!也就是說,這些錢存在銀行的利息更高些,那你幹嘛還要買股票?

所以我本人看到PE大於30時,一般就不會再投了,不值得。

4、看漲跌排行買股票,不是誰都能賺錢的

還有一類投資者,他們不信消息、不追低價、也不從眾買股,但會追著漲幅買。

這種方法肯定能買到好股票嗎?

雖然它歷史表現一直在漲,或者因為某個利好消息突然暴漲,那你下手後是不是一定能賺到錢呢?

不一定。

它可能是好股票,也可能是壞股票;可能是好股票內在價值卻有提高,也可能是垃圾股的莊家在拉盤吸引你接盤;還可能是隨便一個消息,股民莫名興奮追著買,導致股價上漲……

所以股價漲幅大的原因非常多,對應不同的原因,接下來的股價走勢可能會截然不同。如果你不會分析或分析有誤,那你被套就會是非常正常的事。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優股?

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前提就是你要看得懂、要了解,我們可以拆分為兩種情況來分析:

最理想情況:你從事並瞭解這個行業

買入你所從事並且熟悉的股票,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因為你瞭解它。

舉個例子,比如我在電信行業,我們都知道電信行業就那麼三家公司,移動、聯通、電信。

如果我在這個行業,那這三家公司每年出點什麼事情,我都能及時知道。比如聯通福州分公司拿下5G合同了,電信沒拿下來,移動沒拿下,那你就會意識到,選股得選聯通而非電信。

所以,選股最理想的選股狀態,就是這隻股票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你能夠接觸到,你的行業有什麼變化,你就直接投入進去,就能賺到錢,因為你很清楚這個行業發生了的變化。

不過很多人因為身處某個行業,反而只注意行業內的利空消息,忽略好的地方,這樣也是有失偏頗的。

很多人寧願選擇自己完全不瞭解的其他行業進行投資,但這樣獲得豐厚投資收益的概率並不大。

所以在你所從事並熟悉的行業中選股,你是有優勢的。你在此發現大牛股的概率可能比專業投資人的概率還要大。

都不跟你在一個行業,怎麼選?

這種情況我會建議你選消費品行業。

消費品有什麼特點?你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你經常見到它,只要你有錢,你就能買到它,所以你好了解它。

如果你想買貴州茅臺,你是能買到的;如果你想買手機、買雪碧、書本、衣服等等這些日常消費品,都是可以買到,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你完全瞭解它們,這也正是彼得林奇的選股思路。

你可以借鑑彼得林奇的選股策略

彼得林奇通過研究發現許多股價漲幅最大的大牛股,往往就來自數以百萬消費者經常光顧的商場,包括家得寶、蓋普服飾和沃爾瑪。只要在1986年投資上述的公司,持有5年到1991年底就會上升5倍的市值。

因此當你帶著老婆和女兒去逛商場時,就看商場那個最近在流行什麼,老婆在長期購買哪個品牌的絲襪,這都是很好的備選股。

比如說你可能發現某個連鎖火鍋的商業模式非常不錯,翻桌率高,用戶滿意度也好,利潤也非常可觀。那等過一年這支股票上市,你就可以優先考慮它,這是比較適合大眾的選股策略。

所以選股分為兩種,一種是選自己生活或工作中最熟悉的行業;另一種是推薦你選擇消費品行業,畢竟這是我們都有機會接觸並深入瞭解的。

相反,對於那種你完全看不懂的行業,比如原材料、化工工業,比如氯化氫這種,我們日常完全接觸不到,根本看不懂的公司,不要碰。

即便你覺得它財務狀況不錯,但你不知道它是個週期股,你不知道行業政策有什麼變化,比如國外的某個氯化氫企業進來,會對它的生產經營產生壓力,就可能把它擠垮。

選股時,你不瞭解的東西越多,就意味著風險越大。

總結

其實本篇文章,就在和你強調兩件事:

1、你不瞭解的股票不要碰!別管它價格多低、大眾多認可、漲的多高、推薦你買的人說的多天花亂墜,別信;

2、挑選你瞭解行業的股票!優選你所從事並瞭解的行業,也可以選你經常接觸進而熟悉的行業,比如消費品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