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山海經·大荒西經》關於西北海的記載有如下三則: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東,有長脛之國。"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食谷,使四鳥。"

入選《大荒經》「西北海」的內陸湖泊有兩處,其一是現在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巴爾喀什湖,另一便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伊賽克不凍湖。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更具內陸海特徵的巴爾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哈薩克語:Балқаш Көли,俄語:Озеро Балхаш﹞位於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東南部,東西長605千米,南北寬9—74千米,湖面面積1.82萬平等千米,平均水深6米,是為世界第四長湖。巴爾喀什湖古稱夷播海,有史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直至十九世紀才為俄羅斯帝國所併吞,——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簽訂之後,中國的「西北海」、美麗的夷播海/巴爾喀什湖自此脫離中國,成為俄帝國的永久屬地。蘇聯解體後巴爾喀什湖又成了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領土。[1]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圖片1巴爾喀什湖‖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巴爾喀什湖流域面積41.3萬平方千米,其中85%﹝354823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包括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州一部,卡拉幹達州一部、東哈薩克斯坦州一部;在中國境內為58177平方千米,大部屬新疆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2]

這裡插一個「楔子」,就被割裂前的古中國西部領地而言,自西海〔羅布泊〕以西直至巴爾喀什湖流域的最西端楚-伊犁山脈的廣闊地區,著述者稱其為「大荒」似也名副其實。我們來看看巴爾喀什湖流域的地形地貌,看是否符合「大荒」的一些特徵:

"巴爾喀什湖流域地形東南高而西北低,東部和南部是天山山系的阿拉套山、婆羅科努山、依連哈比爾尕山、哈爾克山、克特綿山、昆格阿拉套山和外伊犁山,西南部是楚伊犁山,西部……是別特帕克達拉草原,北方則為哈薩克斯坦丘陵,中央是衝洪積、湖沼平原和沙漠,……流域內依次分佈著高山冰川帶、亞高山草原帶、森林草原帶、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帶、綠洲、鹽鹼地和沙漠、湖泊和沼澤。"[3]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圖片2巴爾喀什湖‖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巴爾喀什湖流域荒漠或半荒漠的地域特點完全符合「大荒」的特徵:"巴爾喀什湖北面是狹長的乾旱草原地帶,湖北沿岸區和阿拉湖盆地是半荒漠地帶,而自巴爾喀什湖南岸延至天山和準噶爾阿拉套山腳下則分佈著廣闊的荒漠。"[4]

不過,就前述的巴爾喀什湖與伊賽克湖這兩個大型內陸湖泊的對比而言,——當然,更多地還是根據《大荒經》的具體描述來作「取捨」——我們更傾向於「西北海」是後者的看法。理由如下:

基於巴爾喀什湖曾經是中俄兩國疆域分界線重要標識地這一歷史事實,巴爾喀什湖就是「西北海」這一假定就會被完全推翻。儘管上古時期所謂的中俄邊境分界線未必就在巴爾喀什湖西緣,但「海外」恐即是域外,如是,則就不存在西北海之外某地、某國云云之記載。而根據《大荒經》的一些具體所載來看,「西北海」之外還遠不是西極點,「海外」尚有較廣闊的疆土。如《大荒西經》載: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東,有長脛之國。"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食谷,使四鳥。"

而對於西極地的描述則是: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顯然,一個重要的標誌是,大荒的邊緣地帶有一座不周山,而這沒有任何疑義,它位於西北海之外。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圖片3伊塞克湖地圖‖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如果排除了巴爾喀什湖,那麼,《大荒經》中的「西北海」唯一入選的內陸湖泊就只有伊賽克湖﹝Lake Isaikc﹞。個人認為,就其準確的地理方位而言,——如上所述,《大荒經》中有幾則涉及到「西北海之外」的地名或人事,所以,假定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含整個巴爾喀什湖湖域)隸屬中國,那麼,唯一符合《大荒經》地理定位標準的「西北海」應就是伊賽克湖。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伊賽克湖位於與新疆毗鄰的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 Кыргызстан﹞境內,是一個不凍湖,也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位於天山山脈北部,湖均深達279米,最大深度達到702米,面積為6332平方千米,被稱作為「上帝遺落的明珠」。伊塞克湖原屬中國,古稱特穆爾圖淖爾、圖斯地、熱海或清池。[5]

伊塞克湖盆地北部有高峰海拔達4770米的昆格山,南面有最高峰海拔達5216米的泰爾斯凱山,高山區還有面積約為650.4平方千米的大冰川。"伊塞克湖位於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天山北坡的封閉性山間盆地中,是昆格—阿拉套和傑茲科伊—阿拉套山脈之間的盆地。"伊塞克湖為吉爾吉斯斯坦該境內面積和水量最大的內陸湖泊。而且,湖盆區2.3萬平方千米的平原低地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重要產糧區和畜牧區。[6]——這在中國人看來無疑就是另一個「塞外江南」。

關於伊塞克湖——大清池,史上有這麼一則記載或可見證某種歷史: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唐時,玄奘一行奉旨往西域取經。到達哈密後,應高昌王之請,放棄了原來制定的由天山北麓西走碎葉城的路線,改走天山南路。來到跋祿迦國〔今阿克蘇〕後,玄奘一行翻越西北300餘公里的別迭裡山通道,沿伊塞克湖南岸至碎葉城。《大唐西域記》載:"山行四百餘里至大清池。周千餘里,東西廣,南北狹。四面負山,縱流交湊,色帶青黑﹝引注:這或就是「黑水」之源頭?﹞,味兼鹹苦,洪濤浩汗,驚波汩淴。龍魚雜處,靈怪間起,所以往來行旅,禱以祈福,水族雖多,莫敢漁捕。"據說,這是迄今有史可考的關於伊塞克湖最早的文字記載,「大清池」這個湖泊名稱便由此而來。[7]〔待續〕

——————————————————————

參考文獻

[1] [2] [3] [4]參見百度百科《巴爾喀什湖》

[5] [6] [7]〔參見百度百科《伊塞克湖》

PAGE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