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大荒经》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山海经·大荒经》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山海经·大荒西经》关于西北海的记载有如下三则: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入选《大荒经》「西北海」的内陆湖泊有两处,其一是现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另一便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伊赛克不冻湖。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更具内陆海特征的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哈萨克语:Балқаш Көли,俄语:Озеро Балхаш﹞位于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东南部,东西长605千米,南北宽9—74千米,湖面面积1.82万平等千米,平均水深6米,是为世界第四长湖。巴尔喀什湖古称夷播海,有史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直至十九世纪才为俄罗斯帝国所并吞,——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签订之后,中国的「西北海」、美丽的夷播海/巴尔喀什湖自此脱离中国,成为俄帝国的永久属地。苏联解体后巴尔喀什湖又成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领土。[1]

《山海经·大荒经》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图片1巴尔喀什湖‖图片引用自百度图库

巴尔喀什湖流域面积41.3万平方千米,其中85%﹝354823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包括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一部,卡拉干达州一部、东哈萨克斯坦州一部;在中国境内为58177平方千米,大部属新疆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

这里插一个「楔子」,就被割裂前的古中国西部领地而言,自西海〔罗布泊〕以西直至巴尔喀什湖流域的最西端楚-伊犁山脉的广阔地区,著述者称其为「大荒」似也名副其实。我们来看看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地形地貌,看是否符合「大荒」的一些特征:

"巴尔喀什湖流域地形东南高而西北低,东部和南部是天山山系的阿拉套山、婆罗科努山、依连哈比尔尕山、哈尔克山、克特绵山、昆格阿拉套山和外伊犁山,西南部是楚伊犁山,西部……是别特帕克达拉草原,北方则为哈萨克斯坦丘陵,中央是冲洪积、湖沼平原和沙漠,……流域内依次分布着高山冰川带、亚高山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带、绿洲、盐碱地和沙漠、湖泊和沼泽。"[3]

《山海经·大荒经》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图片2巴尔喀什湖‖图片引用自百度图库

巴尔喀什湖流域荒漠或半荒漠的地域特点完全符合「大荒」的特征:"巴尔喀什湖北面是狭长的干旱草原地带,湖北沿岸区和阿拉湖盆地是半荒漠地带,而自巴尔喀什湖南岸延至天山和准噶尔阿拉套山脚下则分布着广阔的荒漠。"[4]

不过,就前述的巴尔喀什湖与伊赛克湖这两个大型内陆湖泊的对比而言,——当然,更多地还是根据《大荒经》的具体描述来作「取舍」——我们更倾向于「西北海」是后者的看法。理由如下:

基于巴尔喀什湖曾经是中俄两国疆域分界线重要标识地这一历史事实,巴尔喀什湖就是「西北海」这一假定就会被完全推翻。尽管上古时期所谓的中俄边境分界线未必就在巴尔喀什湖西缘,但「海外」恐即是域外,如是,则就不存在西北海之外某地、某国云云之记载。而根据《大荒经》的一些具体所载来看,「西北海」之外还远不是西极点,「海外」尚有较广阔的疆土。如《大荒西经》载: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而对于西极地的描述则是: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显然,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大荒的边缘地带有一座不周山,而这没有任何疑义,它位于西北海之外。

《山海经·大荒经》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图片3伊塞克湖地图‖图片引用自百度图库

如果排除了巴尔喀什湖,那么,《大荒经》中的「西北海」唯一入选的内陆湖泊就只有伊赛克湖﹝Lake Isaikc﹞。个人认为,就其准确的地理方位而言,——如上所述,《大荒经》中有几则涉及到「西北海之外」的地名或人事,所以,假定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含整个巴尔喀什湖湖域)隶属中国,那么,唯一符合《大荒经》地理定位标准的「西北海」应就是伊赛克湖。

《山海经·大荒经》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伊赛克湖位于与新疆毗邻的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 Кыргызстан﹞境内,是一个不冻湖,也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部,湖均深达279米,最大深度达到702米,面积为6332平方千米,被称作为「上帝遗落的明珠」。伊塞克湖原属中国,古称特穆尔图淖尔、图斯地、热海或清池。[5]

伊塞克湖盆地北部有高峰海拔达4770米的昆格山,南面有最高峰海拔达5216米的泰尔斯凯山,高山区还有面积约为650.4平方千米的大冰川。"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天山北坡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中,是昆格—阿拉套和杰兹科伊—阿拉套山脉之间的盆地。"伊塞克湖为吉尔吉斯斯坦该境内面积和水量最大的内陆湖泊。而且,湖盆区2.3万平方千米的平原低地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粮区和畜牧区。[6]——这在中国人看来无疑就是另一个「塞外江南」。

关于伊塞克湖——大清池,史上有这么一则记载或可见证某种历史:

《山海经·大荒经》诸海探源之西北海考

唐时,玄奘一行奉旨往西域取经。到达哈密后,应高昌王之请,放弃了原来制定的由天山北麓西走碎叶城的路线,改走天山南路。来到跋禄迦国〔今阿克苏〕后,玄奘一行翻越西北300余公里的别迭里山通道,沿伊塞克湖南岸至碎叶城。《大唐西域记》载:"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纵流交凑,色带青黑﹝引注:这或就是「黑水」之源头?﹞,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据说,这是迄今有史可考的关于伊塞克湖最早的文字记载,「大清池」这个湖泊名称便由此而来。[7]〔待续〕

——————————————————————

参考文献

[1] [2] [3] [4]参见百度百科《巴尔喀什湖》

[5] [6] [7]〔参见百度百科《伊塞克湖》

PAGE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