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找的是shipship,關我劉慈欣什麼事?

5月1日,有豆瓣網友以《劉慈欣是不是不尊重女性(鐵證如山 粉絲勿入)》為題發帖,文中附上了大量疑似《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小號shipship在百度貼吧的發言,其中有對工作單位的吐槽、對同行作品的負面評價,也有對自己作品的誇獎和推薦。

劉慈欣小號被扒其實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沒有黑料都是沒被扒出來的,有黑料被扒說明此人此刻正是氣焰高漲的時候。若要換個過氣網紅,人家都不興得去倒騰。

你們找的是shipship,關我劉慈欣什麼事?

然而小號一事,實在無任何需要詬病之處。“小號”這個叫法其實就已經表明了號主人有了主次之分,那麼我們得明白,為什麼有了一個大號,還需要一個小號?

小號其實是一種規避風險的途徑,一種分割自身多面性和表達欲的途徑。礙於現實束縛,每個人都有一個小號,大家都想“藏起來”說話。

對於平常人,網絡社交賬號本身就是一個小號,它區別於真我,匿名且無標籤,可以做和現實自我完全不一樣的人,雖然本質上這些都是一個人的不同面。

但對於公眾人物而言,社交賬號往往會成為一個現實自我的虛擬化表現,這就意味著它具備和現實自我一樣的特徵,實名且有標籤,賬號發表的內容是需要負責任的。所以為了處理這種狀況,另開小號往往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平常人也好,公眾人物也好,為什麼我們如此迫切地需要這樣一種表達的途徑?因為我們用一個身份搞得定社交,卻搞不定自我,搞不定他人看法與自身多面性的矛盾。

人是一種非常表面化的生物,對於接觸到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只能接受他們的某一面。比如談吐言行向來儒雅隨和的一個人,某天突然尤其下作,我們就覺得“看錯了人”。罪犯殺人百身莫贖,倘使有人為他辯護說他也曾見義勇為受過表彰,人們便覺得十分痛心,長嘆“世風日下”了。

這些都是真實的他們,壞也好好也罷,一個人總是立體的。但我們常常做了給別人“貼標籤的人”,也做了“被貼標籤的人”。

給別人貼了標籤,便成了固有印象,希望別人一直循著這些標籤做人,倘若別人露出另一面,便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偏偏人們被貼了標籤,還要腆著臉應下來,朝著標籤做人,讓別人認同自己,也束縛了自己,亦難免開個小號,說些嘁嘁喳喳的話。

你們找的是shipship,關我劉慈欣什麼事?

近日不少媒體說“劉慈欣人設崩塌”,實際上“人設”這種存在尤其弔詭,這個詞走入大眾視野意味著給別人貼標籤成了一件公認正確的事情,人們只願意接受他人符合自己認知的那一面,不願意接受一個人是立體的這個事實。

而“人設崩塌”居然成了一件壞事,若人們都願意接受如此“人設”,那麼且讓人設儘管崩塌去吧。

如果人們接受了“人設”這個概念,那麼用劉慈欣的小號來斥責劉慈欣的人設其實毫無道理。

立出來的人設是人們自己立的,也是給人們自己看的,劉慈欣有什麼蔫兒壞的想法也從不用人設那一面去說,從不去破壞人設,偏偏有人要把劉慈欣的小號扒出來,自己立了橋又自己挖斷腳。

你們要的是“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我就把“粗俗蔫兒壞劉慈欣”藏起來,現在你們不喜歡後者,罵就罵了,可關我“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什麼事?

你們找的是shipship,關我劉慈欣什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