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青島火車站北端曾經有座橫跨膠濟鐵路的人行天橋,位於雲南路、泰安路之間。老青島習慣叫它“天橋”。

老天橋消失已三十年了,曾經的那些玩伴、那些景象,是無數老青島人難忘的情懷,那座曾是城市記憶的標籤,在歷經了定安橋、國民橋、泰雲橋、躍進橋之後永遠說再見的建築載體,幾十年過去,仍是一座城市的深深記憶......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日本二次侵佔青島時的天橋老照片,時稱“國民橋”

定安橋

據《膠澳志》記載,當時臺西鎮與市內因有青島火車站亙於其中,往來者必須繞道而行,交通非常不方便。膠澳督辦高恩洪根據市民強烈要求修建鐵路天橋的建議,對天津路至雲南路一帶進行了實地勘察,認為“誠有築橋之必要,爰即籌劃款項,興工建築”。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24年10月11日,定安天橋(以高恩洪“定庵”名字命名,)舉行落成儀式,該橋是座高架木橋,橋長190米,寬4.9米,共21孔,全部為木結構。從此接通了雲南路與大沽路,天橋的竣工使市鎮得以溝通,交通大為便利。

國民橋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31年,沈鴻烈就任青島市長,將“定安橋”改名“國民橋”。因終究還是一座簡易的木橋,沒過幾年就已經多次出現安全隱患。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40年8月20日,《青島新民報》發文:國民橋(天橋)塌陷。

1940年8月20日,“國民橋”終於在連續大雨中轟然垮塌了。青島市政府組織人力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重建,重建後的“天橋”,仍舊稱作“國民橋”。這座重建的天橋目前僅見文字記載,未見檔案史料及老照片,具體實情仍有待查閱。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41年,老天橋上的舊影。天橋盡頭處建築為建於1933年的原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位於大沽路35號的老建築仍存。

舊時的天橋一帶,可謂島城舊社會的一個縮影。天橋兩端是個喧鬧嘈雜聚集著形形色色的地方。天橋的西端是“西大森”,那是一個街市,石村路、南村路上,土產店、雜貨鋪及飯館比比皆是。

泰雲橋

泰雲橋距“國民橋”原址稍南40米處,橫跨膠濟鐵路。長150米、寬4米,共21孔,為木結構。該橋建於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時期,因其堅固程度依然存在問題,青島市政府在市民強烈要求下,於1947年8月14日至10月30日建成。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因此橋為木便橋屬臨時建築,故未沿用舊名,而以其位於泰安路、雲南路之間,命名為“泰雲橋”。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47年11月2日:《民言報晚刊》報道:泰安路至雲南路間木便橋修建竣工,命名為“泰雲橋”。

躍進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此橋已嚴重腐朽。青島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其拆除,在原地旁邊重建一座永久性鋼筋混凝土橋,以解決市區至西鎮的交通問題。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新建成的“躍進橋”珍貴照片,從照片中可見,右側的老木橋仍在,否定了之前拆除木橋後原地重建的說法。

1968年在原址上新建拱型大橋,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橋身只有3孔,全長132.24米,橋面淨寬5.38米,主跨徑52米,邊孔跨徑15.3米,橋高11米,人群設計荷載每平方米350公斤。上部構造為主孔採用等截面懸鏈線,邊孔採用等截面圓弧線雙曲拱。下部構造為石砌重力橋臺,兩邊孔橋臺基礎採用混凝土灌注樁。建築形式採用了民族風格的雙曲拱,美觀大方,堅固實用。這是青島市第一座雙曲拱橋,該工程由青島市城建局設計室設計,青島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工程隊施工。工程於1968年11月開工,1970年5月竣工,工程決算為28.70萬元。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86年的天橋舊影(王澤傑攝影提供)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86年的天橋舊影(王澤傑攝影提供)

1970年5月,一座新式的“天橋”正式竣工啟用,定名為“躍進橋”。該橋比以前的“高、大、上”了許多,天橋橫跨膠濟鐵路,西接雲南路,東與濟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肥城路、泰安路六條路交匯點相連,是西鎮至市區一條重要的人行天橋。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當年青島捲菸廠還出了一款名為“躍進橋”牌的香菸。

泰雲通道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90年,即將落幕的老天橋(王挺攝影提供)

上個世紀舊城改造,隨著城市建設和鐵路運輸事業的發展,天橋也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於1991年被拆除。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同時在原橋稍北開挖,建成了後期的“泰雲地下通道”,代替了“天橋”的職能。通道兩側,設置成銷售蔬菜肉類、服裝布匹、日用百貨等的地下商場。從此,“天橋”從人們的視線中徹底消失了。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如今的通道名為“泰雲地下通道商業街”,沿著泰安路進口隨步前行,兩側的攤位多已關閉,整個地下通道蕭條清冷。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從雲南路口走出時,眼前的建築及街景,突然感覺,整座城市已是那麼的陌生。


消失的青島老天橋,一座城市的記憶

1983年,膠濟鐵路青島站段,正在回庫的一列火車。拍攝於泰雲天橋上。

引用趙汝永老師《“天橋”雜議》中的一段截稿:從天橋往橋下看去,無數鐵軌以東西方向扭著麻花般交叉鋪設,火車隨著扳道工扳好的道岔,在紅燈或小旗的指揮下變道穿行。橋上,不少人扒著木欄杆,饒有興趣地觀賞著往來的火車,喜笑顏開。正看得出神時,冷不防火車頭頂的大煙囪惡作劇似的“咕嘟嘟”冒出一股帶著微弱火星子的濃煙,眨眼間竄上天橋,瀰漫在空中,被風逐漸吹得擴散開來。此時,無論是天橋上的看客、過路人,還是小商販,都被煙霧所籠罩,站在對面都難以看清。待煙塵散盡再看,卻見人人臉上沾滿煙塵,都變成了黑不溜秋的包公臉,便會忍不住相對大笑。各自掏出手絹進行清理……

對於無數老青島而言,小時候天橋上看火車,天橋下看雜耍,那就是天堂。對於後一輩的人們來說,小時候跑到天橋上,從欄杆縫裡看火車從腳下隆隆駛過,一節一節的數著車廂......那就是快樂。許多年以後,仍是一種別樣的年代情懷,一種抹不去的城市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