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電影《綠皮書》劇照

我終於在上映三週之後,去觀摩了這部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故事所講述的是一個原先帶有種族歧視的白人被黑人音樂家僱傭,作為司機陪同去種族歧視的南方巡演的故事。

在瞭解那段美國“黑”歷史之後,我覺得似乎一切都難能可貴。

在觀影的過程中,旁邊的姑娘一直在問其男友:“這是黑奴嗎?”

“黑奴”一詞並不恰當,但是廢奴之後也並非平等。


從黑奴到解放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為了滿足北美殖民地日益增長的勞動力需求,歐洲白人定居者從契約傭人(大多是較貧窮的歐洲人)轉向更廉價、更豐富的勞動力來源:奴役非洲人

從1619年開始,奴隸制在北美迅速的蔓延。

僅在18世紀,就有600萬至700萬奴隸進口到新大陸。

而這番行為剝奪了非洲大陸最寶貴的資源——最健康、最能幹的男女。

美國革命後,許多殖民者(尤其是在北方,奴隸制對經濟相對不重要)開始將對黑人奴隸的壓迫與英國人對他們自己的壓迫聯繫起來。

儘管喬治·華盛頓等領導人都是奴隸主,但他們在限制奴隸制方面採取了謹慎的措施。

到18世紀末,許多北方州已經廢除了奴隸制。

但這個制度對南方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南方,黑人占人口的大部分,而經濟依靠菸草和棉花等作物的生產。

1793年,國會通過了《逃亡奴隸法》,這使得協助一個奴隸逃跑成為一項犯罪行為。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美國國會於1808年禁止進口新的奴隸,但美國的奴隸人口在接下來的50年裡增加了近三倍。

到1860年已經達到近400萬,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南方的產棉州。

1861年春,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為了讓黑人加入自己的軍隊,1862年夏,總統林肯簽署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5年戰爭結束時,大約186000名黑人士兵加入了聯邦軍隊。

1870年通過的第15條修正案賦予全部公民平等的權利,公民的投票權不會因為種族、膚色或先前的奴役條件而被剝奪。

但是,黑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幾乎沒有改善。


我們的口號是:Separate But Equal(隔離但平等)

《綠皮書》的故事,便是發生在這個階段。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南方各州的立法機關開始頒佈第一部種族隔離法,稱為“吉姆·克勞(Jim Crow)法”。

這個法律一直被執行到1965年。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Jim Crow是白人演員ThomasD. Rice的劇目角色,模仿和醜化黑奴形象來博得白人觀眾的喜愛。

角色穿著破衣服、破帽子和破鞋。

Rice還演唱過歌曲《Jump Jim Crow》的奴隸歌曲。

後來,Jim Crow變成了白人歧視黑人的常用詞。

因為美國憲法規定“人人生而平等”,

所以法案主旨是“隔離但是平等”。

隔離黑人,也隔離白人。

州憲法要求對公立學校、公共場所、公共交通、男女廁所、餐館和飲水機進行隔離。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電影劇照:唐·謝利被拒絕在白人餐廳裡用餐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黑人和白人使用不同的飲水機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黑人專屬的餐廳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動物園一週內幾天會向白人開放,幾天會向黑人開放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即使你是中產階級,西裝革履,也會被隔離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1940年的奧斯卡,《亂世佳人》裡的海蒂·麥克丹尼爾

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得奧斯卡的非裔演員,

但是她卻不能和費雯·麗坐在一起。

準確來說,在很多州,黑人與白人不能在同一公共交通設施內同時出現。

而在教育、醫療、經濟、文化等各處地方同樣存在歧視。

1931年,一名非洲裔老人發生了車禍,由於膚色偏白,他被送到了接待白人的豪華醫院。家屬來探望老人時,醫生馬上發現他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隨即立即轉院去了醫療設備很差的黑人醫院,而老人也在簡陋的醫療環境中去世了。

吉姆克勞法規定著每處生活的細節:

黑人男性不能和白人男性握手。

黑人男性不能碰觸白人女性,因為他有被指控強姦的風險。

黑人和白人不應該一起吃飯。如果他們一起吃的話,要先服務白人男性,然後在他們之間放上隔板。

在任何情況下,一個黑人男性都不能主動提出點燃一個白人女性的香菸。

黑人不允許在公共場合表達對彼此的愛意,尤其是接吻,因為這冒犯了白人。

吉姆·克勞的禮儀規定,要向白人介紹黑人;而不能向黑人介紹白人。

比如:彼得斯先生(白人),這是查理(黑人),我跟你說過。

白人在提到黑人時,不用使用禮貌的稱呼,例如,先生、夫人、小姐、先生或夫人。相反,黑人在提到白人時必須使用禮貌頭銜。

如果一個黑人坐在一輛由白人駕駛的車上,黑人必須坐在後座或卡車的後面。

……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新聞報道:不可越過種族之線

種族之間有一道深深的界線。

1901年3月22日有這樣一則“常見”的新聞。“一個穿著漂亮的白衣,外表討人喜歡的女人”,以及“一個黑人廚師”雙雙被指控,因為警察看到兩人並肩走路聊天,認為這觸犯了吉姆克勞法。



日落鎮與私刑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我們只要白人租戶來我們的白人社區”

因為白人恐懼融合,日落鎮逐漸興起。

任何在日落後進入或被發現在日落鎮的黑人都會受到騷擾、威脅和暴力行為,包括私刑。

如同電影中,音樂家唐·謝利說的那樣,他受到的歡迎只持續到日落之前。

白人對於黑人的敵視是巨大的。

在白人聚集地,他們可以對黑人“濫用私刑”

在吉姆·克勞法的統治下,黑人和白人女性之間的所有性行為都是非法的。

儘管1882年至1951年期間,雖然私刑受害者中只有19.2%被指控犯有強姦罪。

但私刑得到卻白人廣泛的支持,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私刑是保護白人婦女不受黑人強姦犯侵害的必要手段。

私刑最常見於中小型城鎮,黑人往往是當地白人的經濟競爭對手。

這些白人對黑人取得的任何經濟和政治利益都感到不滿。

在1933年,至少一半的私刑是在警察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

而剩下的情況,警察要麼縱容,要麼對暴徒行動視而不見

白人暴徒們經常把他們的仇恨指向一個或多個受害者。

受害者一般是黑人男子。

假如他試圖投票,或看著一個白人婦女,或試圖得到一個白人男子的工作,他就會慘遭攻擊。

而有時暴徒不滿足於謀殺一個或幾個受害者,他們會洗劫黑人社區。

黑人社會科學家和民權活動家W.E.B.Dubois寫道:“一年中,有77名黑人被私刑,其中1名是婦女,11名是士兵;其中14名被公開焚燒,11名被活活燒死。那一年,美國26個城市發生了大小規模的種族騷亂,其中38人在8月份的芝加哥騷亂中喪生;25至50人在阿肯色州的菲利普斯縣死亡……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私刑公告寫著:JohnHartfield將在今天下午5點被處死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觀看私刑的人們

私刑不僅是一種暴力手段,也是白人廉價的娛樂活動。

私刑就像是慶典。

白人們拖家帶口的圍觀黑人被處以私刑。

它滿足著低收入、低地位的白人的扭曲的內心。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美國黑人家庭

1930年代,越來越多的黑人開始從事駕駛員的工作。

但是,即使你有車,可以逃過公共交通的歧視,然而對於陌生的地方和規則還是感到恐懼。

劇院、餐館、午餐櫃檯、海灘、公園、露營地、法院、酒店和汽車旅館,黑人在幾乎所有的公共設施中,都經常被隔離,或者乾脆被拒絕服務。

人們甚至發明了一個詞叫做“Driving while black(黑駕)”。

這句話意味著司機可能會因為種族偏見而被警察攔住,而不是因為司機違反了任何交通法。

曼哈頓藝術家Paula Wynte回憶起她年輕時一次可怕的公路旅行。

在北卡羅萊納州,她的家人藏在別克車裡看著當地警車經過他們,但是緊接著警車突然掉頭,朝他們的方向追趕過來。

Wynte的父親立刻關掉了車頭燈,開進了樹叢裡,停在一棵樹下。

一家人一直在車裡等到了日出才繼續上路。

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不被羞辱,黑人們只能靠自己。

1936年,一名郵政工作者維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出版了第一版本的《黑人駕駛員綠皮書》。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Victor Hugo Green

郵政局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黑人僱主之一。

書的第一版內容是基於格林多年來積累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在紐約地區的黑人和同事們為他提供的。

書只有短短的15頁,卻囊括了大部分紐約地區歡迎黑人的生活設施。

在他的第一版出版之後,格林還在不斷收集數據。

隨著越來越多的黑人離開南方農場和小城鎮,進入大城市工作和就業,格林在每一個版本中都不斷更新準確的信息。

特別是在對於黑人極其不友好的南方地區。

而第一批《綠皮書》的使用者也不斷的推薦自己熟知的旅館、餐廳、廁所等信息。

工作人員進行核查後,分批加入更新版本的書中。

正如它“像毯子一樣覆蓋美國”的口號一樣,

《綠皮書》就是黑人的道路聖經,很快人手一本。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不同版本的《綠皮書》


雖然恐懼,但是觀念需要改變,權益需要鬥爭。

就像電影中唐·謝利本來可以留在紐約,拿著三倍的錢在派克大街派對上廣受追捧,但是他卻來到了南方進行巡演。

就像是《綠皮書》中列出了每個黑人經營的企業,宣告世界黑人的崛起。

上個世界五六十年代,平權運動達到了高潮。

1955年,在馬丁路德金的領導下,阿拉巴馬州一個城市的5萬黑人青年罷乘公交車一年,最終公共汽車公司取消了隔離制度。

1963年,他發表了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規定歧視性行為為非法;美國境內不許施行種族隔離。

1966年,《綠皮書》發佈了最終版本。

如今,雖然種族問題依然存在,但短短五十年間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綠皮書》的使命已然完成。

正如《綠皮書》1948年版本的格林所撰寫的前言:

“There will be a daysometime in the near future when this guide will not have to be published. Thatis when we as a race will have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privileges in the UnitedStates. It will be a great day for us to suspend this publication for then we can go wherever we please, and without embarrassment.”

在不久的將來的某一天,這本指南將不必再出版。那時,我們這個種族在美國將會擁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我們停止出版的那一天,將會是偉大的一天。那時我們不用擔心任何尷尬,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ref.

BlackHistory Timeline,Bettmann Archive

What wasJim Crow,Ferris state university

Today in History: Plessy v. Ferguson,BARAT PSN

BlackMan and White Woman Arrested for Walking Together in Atlanta

How theGreen Book Helped African-American Tourists Navigate a Segregated Nation

此篇特別感謝張老師

《綠皮書》背後的美國“黑暗”歷史


-END-

“噓,嚴肅點,看八點檔開播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