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到底好在哪裡?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集片|說電影你聽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獲得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豆瓣評分8.9,本週口碑第2名,朋友圈的自來水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奇如你勢必得問一句——所以《綠皮書》到底好在哪裡呢?

在種族歧視嚴重的年代,一個黑人鋼琴家雪利因為要南下巡演,聘請了粗魯的白人混混託尼為司機。在同一輛車上,因為膚色、受教育程度、社會階層、性格等一系列差異,兩個男人之間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有趣的故事應運而生。

氛圍輕鬆,以小見大

一提到“種族差異”,我的態度就會變得有些擰巴。因為擔心題材過於沉重,我常常在“看與不看”之間徘徊。可是這部電影打破了這層猶豫,氛圍輕鬆、節奏歡快,是這類型題材不可多得的好片。

1、色調明快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綠皮書,是為黑人出行專門編寫的一本書,裡面標註著允許黑人進入的酒店、飯館等。Green是編寫者格林的名字,綠色也代表著“安全、順利”的意思。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全片“綠”的可不止這一丁半點。首先作為一部公路電影,男三號是一輛水鴨綠的車。薄荷一樣清新的顏色,表面還泛著均勻的油光,就像清晨被水霧打量了一番。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他們下榻的酒店——一大片一大片綠色的門似乎和水鴨綠的車交相輝映,如果畫面也存在節奏,那麼此時顏色的細節也能奏出一個可愛的樂章。

另外一個主色調是黃色。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黃色代表著一種懶洋洋的溫情,是夾雜在空氣中不容易察覺的暖意。第一次教託尼寫信,雪利穿著亮黃色的格子西裝,望著遠方款款念著想念的詩句;託尼穿著卡其色的polo上衣,叼著煙、皺著眉、盯著信紙一字一句地寫著。

倆人中間放著兩個淺亮色的飲料杯子,背後是一大片黃綠色的淺色樹葉。整個畫面愉悅又輕盈,充滿不言而喻的溫柔。

2、衝突表達剋制

為什麼存在《綠皮書》呢?

因為黑人一旦不小心進入白人的旅館,不僅會被毆打,甚至還有可能被殺害的。所以在南方,種族歧視對黑人的威脅是很兇險的。

但電影的衝突表達都很剋制。

細微而日常的衝突有——雪利被安排在樹下的簡陋木房上廁所,不允許進入餐廳用餐,不允許試穿西服。最嚴重的是在酒吧無故被毆打,叫同性援交服務的時候被逮捕,但都被託尼善於“解決麻煩”的手段化解了;而在託尼毆打警察,被連夜拘留,雪利也動用了總統弟弟這樣強大的關係解決了。

衝突像是有遊戲裡的怪獸,雖真實存在,危害巨大,卻沒有發展成為不可控的惡性事件,因為兩位主角自帶截然不同的”武器“,最終可預見性地化險為夷,讓你安心。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表達很剋制,但“不公”並沒有被弱化。沒有暴力和血腥,傷害卻映在雪利的眼睛裡,融進他的血液中。

永遠帶著一瓶酒把自己鎖進房間,憂鬱又寡言;永遠挺胸微抬下巴,似乎這種不自覺的體態就能保存僅有的尊嚴。以上種種都會讓你意識到,黑人雪利傷痕的程度深刻到足以改變一個人,即使沒有特別沉重,你對人物的悲憫也會不期而至。

人物豐滿,動機合理

紀錄片《寶寶的異想世界》中,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讓還不會說話的白人寶寶觀看成年人分配玩具,其中一個亞裔的成年女性演示公平分配,另一個白人女性演示不公平分配。當寶寶需要離開媽媽的懷抱,選擇一位玩伴的時候,他們幾乎都立刻走向了分配公平的亞裔女性。可是在距離選擇還有半米左右的時候,他們大多數又猶豫了許久,最終轉身選擇了分配不公的白人女性。

為什麼明明知道白人女性分配不公,自己與她玩耍可能會獲得更少的玩具,絕大多數的寶寶還是會選擇走向與自己同以膚色的白人女性呢?

這是人類出於安全考慮的本能選擇。

即使明知道會遭遇不公,但是與自己同一膚色的熟悉感,是保證安全的參照標準,所以孩子們都傾向於選擇與自己同膚色的人作為玩伴。

而不同膚色的人即使表現得很公平,但是他們仍然代表著不熟悉。不熟悉就會產生未知,而未知就會造成恐懼。表面兇悍的歧視其實是一隻紙老虎,究其根源,歧視本身是對未知人、事、物的恐懼。

而人在長大以後,這種恐懼並不會憑空消失。認知與環境會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最終具有種族歧視的傾向。

底層白人混混託尼能與黑人鋼琴家雪利建立友誼,是具備其合理性的。

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大半生都混跡在酒吧當差,被人喊一聲就要隨時出來打架,用小伎倆騙取小費,靠比賽吃熱狗掙錢,最後還典當了自己的手錶,生活落魄不堪,充滿危機。

生活環境讓“警惕”兩個字成了託尼的條件反射。

他需要本能地排斥那些讓他不安的因素,而黑人就是選項之一。鞏固歧視的另一個原因是人類的社會化性質。人們需要獲得群體的認同,因為群體的接納對於人類的安全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畢竟遠古時期,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幾乎就等同於將自己送入猛獸口中。獲得群體的認同很重要。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所以你會注意到,當黑人工人在家裡裝修的時候,家裡的男性親戚幾乎都過來陪伴託尼的妻子,因為他們所有人都認為黑人很危險,群體如此,託尼當然也很難意外。所以他甚至嫌棄地扔掉了黑人工人喝過的水杯。這也揭示了他與黑人鋼琴家雪利充滿對立的開始。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可是當託尼卸下江湖上的戎裝,回到家裡,他又是一個會摟著妻子說晚安,幫孩子們蓋被子的男人。溫情是託尼的人性底色,所以因為音樂與黑人鋼琴家雪利發生最初的情感連接成為了可能。

鋪墊完這一切,當黑人鋼琴家雪利因為同性援交遭拘留,聽懂託尼的同僚故友用意大利語辱罵自己,還勸走託尼的時候,以為他升職加薪的方式想要挽留他。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託尼混跡江湖多年,當然也聽懂了雪利的言外之意。認真地回覆他——我半生混跡酒吧,知道這個世界很複雜。

並表示,不需要加錢,他一定會尊重他們的約定,不會中途逃跑的。

因為知道這個世界的多面,人性的複雜——陰暗與光明,卑鄙與磊落,醜陋與美好,所有他並不因為雪利是同性戀者而看輕他,甚至歧視他。他知道雪利的擔憂和挽留,於是用這短短的一句話,給了雪利一顆定心丸。

託尼也正因為他混雜的底層世界,輕易地接納了雪利同性戀者的身份,並給予了理解和體諒。因為他不偏執、不狂妄,以相處後的心靈感受為基本評判,才有了難能可貴的寬容。

不僅是託尼,雪利濃烈的孤獨感和高雅的教養也成為了二人友誼的催化劑。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提到:“創造登場人物的固然是作者,可是真正有生命的登場人物會在某一刻脫離作者的手,開始自己行動······小說若是順利地上了軌道,出場人物會自己行動起來,情節也會自然發展下去。”

而在這個電影裡也是如此。人物一旦被豐滿地立起來了,流暢的劇情就變得真實有效了。

視角辨證,多維思考

當你以為歧視只來源於種族膚色,那你就低估了這部電影的探討範圍。歧視的基本動機在於不假思索地“排他性”,而這種思維方式可以來自四面八方,歧視也就隨即來自四面八方。

託尼認為黑人喜歡吃炸雞,聽爵士樂。事實上,作為獨立個體,雪利根本沒吃過炸雞,比起爵士,他更喜歡古典樂。看似這是託尼對雪利膚色的歧視,事實上,這更像是很多人對於地域的歧視。

比如,人們認為,新疆人個個喜歡跳舞;四川人個個愛吃辣;而作為一個潮汕人,我也多次被認為一定會成為傳統的賢妻良母,並且看見牛肉丸和海鮮就一定要眉開眼笑。對此,我真的很鬱悶。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而雪利一開始也篤定,白人託尼一定會歧視他。所以第一次見面,極盡奢華的家中,衣著浮誇的雪利像非洲國王一樣坐在王座上,高高地抬著仰著頭顱,眼神中看不見喜怒哀樂。這何嘗不是一種反向地歧視呢?因為你是白人,我就預先認定了你會歧視我。

遠處勞作的黑人們看見和自己一個膚色的男人穿著燕尾服,接受著白人為他開車門、處理過熱水箱,他們的眼中滿是不解、疑惑,甚至是嫉妒與敵意。並不是一個膚色就能得到認同,覺得貧窮的人品德低下,無緣由仇視富人的也大有人在。否定異端,就是問題的答案。

還有滿嘴溢美之詞的餐廳負責人,轉身便把雪利送進了雜物間,連餐廳的門都不讓他進。打算通過賄賂託尼,說服雪利外出就餐並順利表演。為什麼要賄賂託尼呢?因為這種出身底層的混混,一看就容易“賣主求榮”,歧視的意味很深重。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雪利在酒吧,通過演奏音樂獲得黑人們的認可,當他還在興高采烈地計劃著以後每月一次的免費演奏,託尼的兩聲槍響瞬間打破了溫馨。同膚色的人群中也有見錢眼開的惡人躲在車後伺機而動,這個世界原本就交錯複雜。

最後是關於職業的歧視。片子結尾處再次遇到警察的攔截,倆人以為又要遭受警察的為難,沒想到這位警察是來提醒他們車輪爆胎的,末了還不忘祝福他們聖誕快樂。

把人按照膚色、階層、貧富、職業、地域等進行粗略劃分,用已知的固有信息快速識別人群,非常嚴重地阻礙了我們正確認識每一個唯一個體。這種標籤化的認知,最終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偏見,進而產生歧視。

因為懶得去了解一個人,所以偷懶地通過標籤快速識別。

小區裡守門的保安大爺想必沒什麼文化,只是一個愛看八點檔的大老粗。可是當我加班到凌晨歸家,矇矇亮的小區水泥地板上,竟全是大爺佔著水書寫的正楷書法。字體雖然端正、有力,但漸漸隨著時間消散在空氣裡。幾個小時後,水泥地上又將沒有任何痕跡,像從未有過、也無需言說的個人魅力。

還懶得去挑戰群體的共識,造成對自己的阻力。

就像女人總喜歡湊在一起說另一個人的壞話。雖然沒有一個人是十足的壞蛋,也許那個人明明也只是一個“靶子”一樣的”人形凝聚力“。可是這根本就沒有人在意。因為擁有共同的仇敵,就是擁有最緊密的聯盟與最深厚的友誼。

可以說,是懶惰成了助紂為虐的幫兇。

片子優秀的點在於,它並不單一地宣導某一種唯一觀點,比如種族歧視。這容易將影片拍得矯枉過正。更多地,它展示了多維度的思考——辯證地去看待這個世界,坦然接受人性的複雜程度,平靜的去面對差異,用寬容、開闊的心態去減少不公,很可能就可以幫助他人、幫助自己成就更加圓滿的人生。

比如,託尼和雪利的友誼,互相補足了彼此的人生。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當託尼威脅雪利徒手吃雞翅的時候,用了”你不拿著我就開不了車“的無賴手法,可是就此打開了雪利翹著蘭花指、津津有味的烤雞人生。他們甚至在一起朝窗外扔雞骨頭的時候哈哈大笑,讓我彷彿看見了《泰坦尼克號》中,上流社會的Rose在Jack的指導下,在浪漫的餘暉中,興奮地朝著大海練習吐口水的場景。

其實這當中似曾相識的感覺來源於,底層人物看似無聊的消遣,卻是上層人士可望不可求的自由。而動不動就揮拳的大老粗無視了雪利的建議,堅決不修改自己意大利語音譯過來的姓氏,也讓長期遭受歧視的黑人雪利在一貫的妥協中,在最後一次演奏時學會了為自己的權利直面衝突,並去勇敢抗爭。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而雪利教會了只會記流水賬的託尼表達愛,用信紙,用詩句,用心。而且在第一場演出的時候,雪利表示不喜歡跪在地上賭博的託尼。託尼很不解,說大家都這樣啊。

可是雪利說了一句話——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你和他們不一樣,你有選擇進去或者不進去的權利。

選擇權,大概就是比金錢更珍貴的東西了。我們很多人拼盡一生,不就只是為了多一點點的選擇權嗎?可是從小在底層的託尼,一直被貧窮裹挾著前進,活著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精氣神,恐怕早就忘記了自己竟然還有選擇的權利。

不一樣?彷彿一語驚醒夢中人。也許他已經很多年不知道自己能和別人不一樣了。肉眼可見,回家後的託尼確實顯示出了和家族其他男性明顯的區別。沒有粗話,沒有對黑人的歧視,沒有誇誇其談。他沉穩地坐在那裡,甚至讓家人都感覺出了他的變化。

原來,環境並不能阻止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我們有得選。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影片的最後,貫穿整部片子的男三號——”水鴨綠“的車,在聖誕節的白雪下,也變成了通體的雪白,和街上的一切融為了一體。

彷彿象徵著,最終世界不需要這一抹綠色來保障黑人的安全,不再有一本叫做《綠皮書》的書籍,有的只是人心與人心之間的理解與關懷。標籤被撕開,偏見被消除,歧視被溶解——綠色僅僅代表著明年可愛的春天又要來臨了。

《绿皮书》到底好在哪里?

點擊”好看“

是讓我寫下去的最大燃料

謝謝你的閱讀和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