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我不是藥神》到底“欺騙”我們幾件事?

2018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上映後,便獲得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成為近幾年中國電影中,難得一見的高票房、高口碑、高評分的“三高”優質電影!獲得社會的讚許。在影片,中徐崢飾演的程勇,從自私到無私,從賺錢到賠錢,實現了一個電影人物真實的蛻變!雖然電影的結局程勇最終科入獄,但總體來說影片的結局算是圓滿的!但美好永遠只能活在故事裡,現實往往更殘酷,那在《我不是藥神》故事中,到底有幾件事是“欺騙”我們的,現實中很難存在的?

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我不是藥神》到底“欺騙”我們幾件事?

首先就是假藥販子王長林為程勇頂罪!被淪為道德無底線的王長林,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為了掙錢不顧眾多病的困苦,瘋狂兜售假藥,騙取大家的救命錢。導演或編劇在後邊360度大轉彎,將王長林人性倒戈,關鍵時候並未供出程勇,跨度很大,筆者在看到此處時,本以為這個安排是為了增加主角的矛盾,但沒想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烘托主角的行為感動更多的人!很明顯,導演這麼安排是為更感人了,但實現中有幾人能做到?所以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

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我不是藥神》到底“欺騙”我們幾件事?

其次主角程勇的前小舅子警察曹彬引咎退出!經過周密的調查,他最終查明這個案件背後眾多病人隱藏的苦難,他明明知道幕後主使是程勇,並和他有過一段對話!但最後還是選擇向上級直接提出退出!在這個情節的處理上,導演又一次設定了人物的轉變,曹彬從瞧不起起程勇,到懷疑程勇,再到敬佩,這個過程是正常的,但是實現中有幾人能做到?情大還是法大,在現實中,大多數是法要大於情!所以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

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我不是藥神》到底“欺騙”我們幾件事?

最後是主角程勇花錢補藥!在不整個故事中,程勇這個的人物設計,他全部應該是他的孩子,他所做的更多的事情應該是考慮自己的孩子,當被他第一次放棄售藥時是為了孩子,但當他發現呂受益死後,他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一切在那?不記得兒子,不記得自己的父親,忘記自己,雖然他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早晚有一天會暴露,他依然選擇, 現實中有幾人能做到?所以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

現實遠比故事更殘酷!《我不是藥神》到底“欺騙”我們幾件事?

電影是一門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的作用與價值,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不僅是娛樂品,更是大眾精神引導產物,所以導演在處理《我不是藥神》的劇本時,一切以正能量感化大眾,這裡沒有壞人,就連無惡不作的假藥販子最後都用自己的一切捍衛正義!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但作為觀眾一定要明白,電影是虛構的,一定要在感受共鳴與正義的情況下,不要忘記現實其實很殘酷!而我們最終要面對的是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