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大家好,我是大象。

第91屆奧斯卡頒獎禮今天上午結束,

首先恭喜《綠皮書》拿下最佳影片獎!

前兩天在微博上奶了一下最終結果,結果還行,不算毒,只猜錯了影后一項,哈哈。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的確,如果大家稍微關注一下就會發現,每一屆奧斯卡最終結果都會給人一種意料之中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年年都有人說“這是最無聊的一屆奧斯卡”。

今年還算是話題性比較多的了。

原定的主持人凱文·哈特因為被扒出嘲諷同性戀的言論無奈辭職,導致今年的奧斯卡壓根沒有主持人。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之後又因為節目時長原因,把部分獎項臨時調整到廣告時段頒獎,引得李安、馬丁·斯科塞斯、昆汀等大佬發聲抗議,只好作罷。

另外,超級英雄電影《黑豹》因為提名了最佳影片,也吸引了一些關注。

《黑豹》入選除了政治正確之外,可能也的確是奧斯卡想借這招吸引一些關注。畢竟收視率才是王道啊!

但即便有了這些噱頭,本屆奧斯卡還是沒什麼關注度,收視率連年低迷(比去年略增)。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要說是什麼原因?大概是奧斯卡已經越來越套路了。

今年91歲的奧斯卡,在選片上有著兩個約定俗成的標準:

第一是塵封不變的美學標準;第二是被政治立場所裹挾,也就是所謂的“政治正確”。

在這兩條鐵律下,也會帶來兩個結果:

第一是每年的奧斯卡很容易預測,年年都是意料之中;第二,很多獎項都頒給了它應該得的,而不是值得得的電影。

(當然了,這事兒也不用太較真,我們只要能看到好電影就行了,奧斯卡還是美國同學自己家的一個獎,跟我們還是沒啥關係)

今年呼聲最大的兩部電影是《綠皮書》和《羅馬》,這兩部電影都很好看,但性質還是不同。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羅馬》

《羅馬》屬於是偏小眾的純文藝片,單論藝術成就肯定比《綠皮書》高。

但《綠皮書》則屬於是為奧斯卡量身定製,是通俗意義上的好看,對觀眾也友好得多。

所以今年的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都給了《綠皮書》。

最佳導演和其實含金量更高的最佳外語片則給了《羅馬》。這麼一來也可以算是皆大歡喜了!

《羅馬》沒得最佳影片還有一個原因。

因為它是網飛出品,網飛是流媒體,就是不上影院的那種(《羅馬》也是後面為了評獎才草草去補映了一下),所以如果把最佳影片給了網飛,相當於是高度認可了這種播出形式。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但目前主流上還是不太認可的,因為這已經是涉及到電影產業和利益的問題了,網飛得獎目前肯定是不行,還得等兩年。

影帝是《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拉米·馬雷克,影后是《寵兒》中的奧莉薇婭·科爾曼。

這兩個演員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拉米·馬雷克之前主要是個電視劇演員,在電影圈算是個新人。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關於皇后樂隊(Queen)主唱牙叔弗雷迪·默丘裡的傳記片。

國內Queen的鐵桿影迷估計不算多,畢竟時間擺在那,Queen火的時候很多同學(當然也包括我)還沒出生呢。

貝爾叔這次又陪跑了,來日方長吧,之後肯定能拿!

格倫老奶奶這次也沒選上,格倫今年已經是第七次獲得奧斯卡提名,但是次次陪跑,冤得慌。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影后最終頒給了《寵兒》裡的女主科爾曼,科爾曼是個英國女演員,也主要是個電視劇演員,同時出演一些話劇舞臺劇。

所以今年的奧斯卡影帝和影后選了兩個電視劇演員,也是挺有意思的。

最佳男配和最佳女配得主都是黑人,這也是奧斯卡歷史上第二次這麼幹。

最佳男配是《綠皮書》中的馬赫沙拉·阿里。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看電影的時候我以為他是男主,因為兩人戲份差不多,而且主要的核心人物還是他演的那個鋼琴家。

估計是這屆影帝競爭太激烈了,申報男配成功率更高些!

阿里前年憑藉《月光男孩》就拿過一次最佳男配,現在是三年拿了兩次。而且昨天去看《阿麗塔》的時候,發現大反派也是他。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文藝片商業片兩不誤,阿里這兩年真是火的不行了!

最佳女配是《假如比爾街會說話》中的蕾哈娜·金,這部電影我還沒看,不過它就是《月光男孩》導演的新作。

好了,最重量級獎項基本就是上面這些,後面就是一些技術類的獎項了,比較專業,我放一張完整版獲獎名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頒獎禮就說到這。

下面我們來聊一聊今年的最佳影片《綠皮書》。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這部電影過幾天(3月1號)會在國內電影院上映,這兩天正在趁熱宣發中,這次拿下這麼個大獎,宣發費省下了不老少,估計票房也至少能翻幾番。

去年的《三塊廣告牌》也是在奧斯卡頒獎季登陸國內的,當時拿了3000萬票房。

但是《綠皮書》比《三塊廣告牌》的觀賞性強很多,又是公路喜劇片,票房肯定能強不少。

這部電影估計很多同學早就找汁源看了,沒看的同學們也不要緊,就當觀影前瞻吧。而且《綠皮書》應該是完全不怕劇透的那種。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它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部標準的公路電影。

一個黑人鋼琴家要去美國南方巡演,於是找了一個白人混混當“司機+保鏢”。

剛上路時兩人磕磕碰碰互相看不順眼,但經過了一路磨合,兩人歸來時已經親如手足。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這個故事乍一看很像《觸不可及》,都是一黑一白的主僕關係。

但《綠皮書》有意思的是,這兩人的身份階級和我們傳統印象是相反的。

託尼雖然是個白人,但他既沒文化也沒錢,是個底層混混,平時就在夜總會里看場子。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鋼琴家謝利是個黑人,可他是個擁有三個博士學位的天才,曾兩次受邀進白宮演出,還和肯尼迪兩兄弟是好朋友。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所以在本片中,黑人是上流階級,白人反而成了社會底層。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這又是一部公路旅行片。

公路片則意味著兩人要脫離原有階級,完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

而謝利要去的美國南方,正是當時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地方,“黑人奴隸制”、“種族隔離”之類的觀念還根深蒂固。

片名《綠皮書》,指的就是那個年代專門為黑人定製的旅行指南,因為有很多地方的酒店、餐廳,並不接納黑人。

所以現在來看很荒誕的是,儘管謝利很富有,身處上流階級,但因為他是個黑人,結果去了南方照樣受歧視和排擠。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他甚至都沒有資格跟普通白人上同一個廁所,在同一家餐廳裡吃飯。

比如有一次,謝利作為表演嘉賓到場演出,宴會主人表面上把他當成明星對待,私下卻死活不同意謝利在自己家上廁所,堅持讓他去樹林裡破舊的“黑人專用廁所”裡上。

在謝利的最後一場巡演時,經理看上去客氣,但也堅決不讓他進餐廳和白人一起吃飯,讓他一個人端到雜貨屋去吃。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還有一次是在酒吧,謝利在喝酒時無緣無故被一群白人毆打。

一個和美國總統稱兄道弟的天才鋼琴家,居然被如此對待,這種事放在今天是難以想象的。

但在當時就是事實,果然,現實有時候比什麼都荒誕。

電影前半部分講的主要“種族歧視”的問題。

而後半部分,開始接入下一個話題,“LGBT”(非異性戀群體)。

謝利除了是一個富有的黑人,還是個同性戀。

一天晚上,他因為和一個白人小夥發生關係,還被抓進了警察局。

而每到這種危險時刻,託尼就出來助攻了。

託尼從警局裡撈出謝利,接著兩人在馬路上飆出了一段奧斯卡影帝級別的對手戲。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這一段阿里飾演的謝利表現極好,其實他就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

因為他身上有兩層身份衝突,一個是種族方面的,一個是性別方面。

謝利覺得自己跟白人比是黑人,跟黑人比又像白人;明明是個男人,卻又喜歡男人。

這些特質放在今天一點問題沒有,大家都會覺得很正常。可在當時,謝利卻因此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不黑不白、不男不女的怪物。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可能很多同學們覺得《綠皮書》拿最佳影片,拿最佳原創劇本,就只是因為“種族歧視”“LGBT”這些政治正確的噱頭。

這我倒不怎麼認同。奧斯卡確實青睞這些政治正確的噱頭,這誰都知道,但關鍵還是看怎麼用。

《綠皮書》的劇本無論是從大框架、小細節,還是對兩人的角色刻畫,都處理的無可挑剔,異常工整。

妥妥地優秀劇本範本~

比如兩人的關係。

最開始謝利和託尼是互相嫌棄的,他們的價值觀完全不同。

可當他們踏上啟程的第一天起,兩人就開始互相影響了,託尼教謝利要及時行樂,快意恩仇。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謝利則幫託尼改掉愛佔小便宜的毛病,還幫託尼給妻子寫詩一樣的信。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隨著旅程越走越遠,兩個人的心態則一直在變化,這兩個不同膚色、不同階級、不同性格的人在互相靠近,也真正看清了對方的真實處境。

託尼終於知道,謝利沒有表面上那麼光鮮亮麗,背地裡其實一直遭受冷眼還只能忍氣吞聲。

而託尼也不是看起來那麼莽撞和馬大哈,在和妻子寫信時,他也展現了細膩和溫柔的一面。

於是,從北到南的一路行程,讓他們凝結出了跨越種族、階層,甚至性向的友情。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這類故事歷來是奧斯卡最喜歡的,因為美國是一個多種族融合型的國家,各族人民齊歡顏是最願意看到的。

除了對人物的刻畫成功,《綠皮書》的姿態也是讓人很舒服的。

首先是它很流暢輕鬆,而且舉重若輕。

很多電影都是擺出了個要弄一部史詩鉅作的架勢,結果只講了村頭老張的故事。

《綠皮書》是用一個講小故事的心態,最後卻帶出了宏大主題。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總的來說,《綠皮書》是一部沒啥缺點的電影,因為它實在是太工整了,劇本討巧,表演到位。

但如果非要說哪裡不對勁的話,可能也正是因為它過分工整,讓它雖然足夠好看,但和《羅馬》一比,但還是少了一些靈氣和銳利。

不過兩部電影的類型風格完全不一樣,其實也沒什麼可比的。

聊一聊奧斯卡和《綠皮書》

3月1號《綠皮書》上映,春節檔過後電影院歷來都會冷清一段時期,票房和好片比例都會剎剎車。

這麼一來,《綠皮書》就更值得一看了!推薦大家去看!

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