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一心想收復的燕雲十六州,終被他收復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沙陀族人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石敬瑭自稱“兒皇帝”。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宋太祖一心想收復的燕雲十六州,終被他收復

燕雲十六州具體指:幽州(今北京市區)、順州(今北京市順義區)、儒州(今北京市延慶區)、檀州(今北京市密雲區)、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間市)、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媯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武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蔚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應州(今山西省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市東)、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區)、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相當於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

宋太祖一心想收復的燕雲十六州,終被他收復

公元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建立北宋。趙匡胤雄才大略,一心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於是他定下了先南後北,休養生息的策略。趙匡胤先後滅掉了荊南、後蜀、南漢等國,公元975年,宋軍攻克金陵,江南國主李煜出皇宮獻降表,南唐滅亡。至此,南方已經基本劃入大宋版圖。宋太祖想著在滅北漢,穩定河西隴右,進而收復燕雲十六州。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傳太祖趙匡胤大病,藥石無救。宋太祖是怎麼死的先不談,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為皇帝,並迫不及待的當年改年號“太平興國”。此時擺在趙光義面前的有三大問題,河西地區,定難軍党項諸部與吐蕃諸部征戰並侵擾邊境,河東還有他的哥哥幾次都未攻克的北漢以及還在遼國手中的燕雲十六州。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以大將潘美為先鋒,親率大軍徵北漢,順利滅亡北漢。趙光義不顧勸阻,執意在此時進軍幽州,於高粱河被遼國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領的五院部和南院大王耶律斛珍率領的六院部兵馬夾擊而大敗,趙光義在亂軍中乘驢車逃走,此役宋軍戰死者萬餘人,宋太祖積攢下來的糧草、軍械棄之滿地,並且在宋軍心中留下了北人強勁,不可力敵的印象。此後,北宋在與遼和西夏的戰爭中連連失敗。

公元1125年,金滅遼;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燕雲十六州始終未曾收復。

宋太祖一心想收復的燕雲十六州,終被他收復

元末元順帝至正天子無道,農民起義四起。大丞相脫脫定下十條絕戶計,在大都邀漢人英雄豪傑爭選武狀元,準備一網打盡。在武科場中出現了收復 十六州的二號人物,開平王常遇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當年秋,朱元璋任命信國公徐達為徵虜大將軍,鄂國公常遇春為副將進攻大都,順利收復幽州,元朝滅亡。洪武二年基本收復燕雲十六州,常遇春在北伐途中病逝,追封開平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在北平因病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從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到公元1368年徐達、常遇春收復大都已經過去了43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