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本書喚醒歷史記憶,《文物裡的古代中國》

【引子】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
春日融融,讓我們讀書吧!無論是清晨、午後的陽光裡,亦或是黃昏、夜晚的燈光下。週末薦讀,用一本書喚醒歷史記憶,確切來說是一套書,這就是《文物裡的古代中國》(一套三冊)。

週末薦讀 | 用一本書喚醒歷史記憶,《文物裡的古代中國》

《文物裡的古代中國》(一套三冊),中國國家博物館編

用一本書喚醒歷史記憶

《文物裡的古代中國》是為配合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而編寫的普及性圖書,側重從博物館的視角來審視文物,不僅向觀眾傳遞文物知識、歷史信息,更注重展現文物背後豐富、鮮活的“人”。書中的文章多從一件或幾件文物入手,將著眼點放在歷史的深處,從不同角度發掘中華民族豐厚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積澱。同時,這些文章並不刻意迴避對歷史的合理想象,在對文物的客觀描述中不時融入執筆者的主觀感受。此外,本書的文字力求雅俗共賞、莊重而不失情趣。

博物館是展示文物及各種藝術品的舞臺,也是觀眾親近藝術、觸摸歷史的文化空間。文博工作者的使命是為公眾保管文物,詮釋文物,幫助觀眾感受文物,親近文物,真正完成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使觀眾成為博物館名副其實的主人。這本書或許有助於您更好地觀賞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拉近自己與文物、歷史的距離。如果有興趣,來進一步走近這套書吧~


與文物“交談”

古代中國是多麼遙遠,就連古代中國人使用的文字,諸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也讓大多數當代人難以釋讀。古代中國又是多麼親近,它是每一個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支撐、智慧之源和魂牽夢縈的精神家園。

如果說博物館是喚醒人類歷史記憶的殿堂,文物陳列則是一門喚醒人類歷史記憶的藝術。“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這是前人面對殘垣斷壁、磚破瓦碎的歷史陳跡無奈的感喟。而今天我們不必為此慨嘆,因為文物陳列在一定程度上覆活了人類沒有文獻記載的歷史,重現了人類的風雨歷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存儲著先祖們所創造的輝煌文明。

當你走進“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佇足凝神於從遠古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時,那不起眼的燒土、灰燼和燒骨,彷彿依舊在訴說先民從茹毛飲血到學會用火的艱辛;八千年前的骨笛,似乎仍然流淌出令人陶醉的天籟之音;曾長期被冠名“司母戊”青銅鼎的“後母戊”青銅鼎,凝固了青銅時代多少斑駁的記憶;而面對最早的毛筆實物,你的神經是否觸到了古代中國人的筆鋒?一件件文物無不在訴說先民如何在遠古時期營造自己美麗的家園,如何在血與火的征伐中迎來文明的曙光!

當你走進“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流連忘返於從秦漢到隋唐時期的歷史時空,你的心會被深深地震撼。高大威武的秦始皇兵馬俑,彷彿使人感受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氣勢;早已司空見慣的“半兩”青銅錢,有誰能想到竟然鑄就了流轉千載的功績;那雙足佇立的彩繪雁魚青銅燈,其控制汙染的導煙設計堪稱奇技;詼諧傳神的擊鼓說唱俑,則記錄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點點滴滴;才露“廬山真面目”的秘色瓷碗,使人感受到秘色瓷“奪得千峰翠色來”的魅力;還有那三彩釉胡人騎臥駝陶俑,則傳遞出絲綢之路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每一件文物都蘊涵著這一時期中國人無與倫比的創造才華和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流淌著古代中國最為強盛時期的文明光輝。

當你走進“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漫步在宋元明清部分時,你的心會變得極不平靜。畢昇發明的活字版,開創了印刷術的新紀元;被稱為中國最早商標廣告的“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青銅版,反映出商品經濟繁榮時期中國人的睿智;鄭和七次下西洋,譜寫了中國航海史最輝煌的篇章,留下了雲帆萬里照重洋的壯舉;而圓明園鋪首、《時局圖》則銘刻著清朝晚期中國飽受列強侵略的屈辱。在這裡,我們不禁為古代中國從輝煌走向沒落而扼腕嘆息,沉思不已!

為了使您更好地讀懂“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國家博物館編寫出版了《文物裡的古代中國》這套通俗叢書。叢書共分三卷,每卷均採取圖文並茂的形式,對“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的重點文物作一歷史化的通俗解讀,希望以此奉獻給讀者一個鮮活而生動的古代中國!


書籍目錄

《文物裡的古代中國》(上冊)

序 言

讓文物與觀眾交談

遠古時期

  • 直立人的代表
  • 用火的證明
  • 北京人的切割用具
  • 狩獵為生的證據
  • 採集生活的物證
  • 捕獲野馬的人
  • 漁獵兩用工具
  • 從后羿射日談起
  • 原始的縫紉工具
  • 古樸的裝飾品
  • 揭開新石器時代的幕布
  • 原始“脫穀機”
  • 吹奏樂器之祖
  • 水稻的故鄉
  • 耜耕水田
  • 飯稻羹魚
  • 鳳翔東海
  • 圖騰秘器
  • 氏族首領功德碑
  • 絕世神鵰
  • 遠古調色板
  • 小舟垂網話滄桑
  • 可移動的鍋灶
  • 歷史悠遠的“尖端”器
  • 引頸向天歌
  • 尊貴的頭飾
  • 漢字之源
  • 東方“維納斯”
  • 神龍淵源
  • 堙沒的傳統
  • 禮制的象徵
  • 王者之器
  • 神玉迷蹤
  • 青銅器的童年
  • 攜手共舞
  • 行雲流水展畫卷
  • 男女同體
  • “土”樂器
  • 素雅之美
  • 四千年前的精緻

夏商西周時期

  • 以銅為鏡
  • 大禹治水
  • 軍事統帥權的象徵
  • 甲骨文中的商先公
  • 重視農業的商王
  • 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
  • 得於技而遊乎藝
  • 清脆激揚叩石音
  • 詭秘的虎食人像
  • 上古服飾中的巿
  • 商代的百科全書
  • 商代的紀日法
  • 商代的建築
  • 商人的嗜酒誤國
  • 武王伐紂
  • 周公東征
  • 西周的封邦建國
  • 中國古代的卜筮並用
  • 金文中的詩
  • 金文中的書法
  • 金文中的周禮
  • 鏗鏘禮樂鳴金奏
  • 西周的“冊命”

春秋戰國時期

  • 鮑氏家族的功績碑
  • 秦人的“華夏之路”
  • 夾縫求生的蔡國
  • 美文美器
  • 仁君之兵
  • 虞國的嘴唇
  • 千年寶劍
  • 早期鑄幣
  • 熔兵鑄鼎
  • 節如發機
  • 鼓橐熔鐵
  • 五兵之雄
  • 酒器之王
  • 最早的冰箱
  • 羽觴交錯
  • 量收民心
  • 楚國的衡器
  • 鄂君啟的商業旅途
  • 漂泊的銀盤
  • 青瓷之初
  • 金玉相合
  • 遙遠的奢華
  • 執掌光明
  • 最早的毛筆
  • 金聲玉振
  • 東北亞之劍
  • 江南水城的記憶
  • 越人的圖騰
  • “獰厲”的草原
  • 巴蜀“天問”

參考書目


《文物裡的古代中國》(中冊)

秦漢時期

  • 秦火燒不盡
  • 複雜神情的背後
  • 坐有坐相
  • 刺破青天鍔未殘
  • 週轉流通二千年
  • 掀翻世界的效力
  • 李斯何須嘆黃犬
  • 巡行的苦衷
  • 帝國的氣象
  • 無言的證據
  • 同室操戈
  • 觀兵細柳營
  • 嫋細腰兮舞長袖
  • 盜鑄夢的終結
  • 匈奴未滅 無以家為
  • 保鮮的神話
  • 犀牛的絕唱
  • 奇妙的環保燈
  • 美文配美器
  • 酌羽觴兮銷憂
  • 小型火鍋
  • 五夜漏聲催曉箭
  • 蕞爾小物
  • 篡位者的胸懷
  • 最後的瘋狂
  • 躲進小樓成一統
  • 尾大不掉私家兵
  • 連茅圈內的悲劇
  • 寵妃何堪舂米工
  • 一泉吐白玉 萬里走黃金
  • 此衣只應天堂有
  • 鶴鳴東西廂
  • 是真實 還是想象
  • 家宴上的雜技表演
  • 詼諧傳神的俳優
  • 白首漢廷刀筆吏
  • 太學裡的教科書
  • 畫像石上的扁鵲
  • 歸漢的匈奴人遺物
  • 撲朔迷離的傳說
  • 聲震神州的重器
  • 自大的始作俑者
  • 古滇國的外匯
  • 古老的踞織機
  • 黃牛的福運
  • 永恆的樓蘭
  • 復活的綠洲
  • 西來羅馬風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 曹植的酒杯
  • 石頭上的儒家經典
  • 草書之祖
  • 最早的瓷器品牌
  • “中國靴子”
  • 幻化的線條
  • 王子喬的傳說
  • 天之四靈
  • 橫吹樂
  • 草原盛開金步搖
  • 地獄的守護者
  • 重裝騎兵
  • 上衣下袴
  • 源於鮮卑的漢服
  • 仙樂風飄處處聞
  • 不南不北之俑
  • 牛作馬時 馬亦牛
  • 駝背上的絲綢之路
  • 乘仙而來的佛教
  • 佛語的同聲傳譯
  • 經聲佛號話涼州
  • “中國”菩薩
  • 瓷器上的佛教信仰
  • 昇仙之路
  • “天朝”印象
  • 帕提亞銀器的文化旅途
  • 巴克特里亞之花
  • 來自西方的玻璃
  • 胡騰舞
  • 高句麗的都城記憶

隋唐五代時期

  • 金玉滿堂
  • 鐵甲征衣
  • 晶瑩的珍玩
  • 瓶美酒香
  • 域外奇珍傳中土
  •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 安濟橋與三位名人
  • 開國功臣的殊榮
  • 長安水邊多麗人
  • 悍將宦官楊思勗
  • 馬後橫捎意氣歸
  • 催馬戰猶酣
  • “梨園”由來
  • 百戲一瞥
  • 護法神祇
  • 人化的生肖
  • 三花馬和五花馬
  • 騎驢下長安
  • 牛車伴遠行
  • 錢文逸事
  • 護身鐵券傳千載
  • 絃歌匡坐對南山
  • 金花銀盤
  • 薰香器中的機巧
  • 尋覓千年的“秘色”
  • 詩情畫意長沙窯
  • 忠勇清臣 熱血書家
  • 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 流香動舞巾
  • 花萼相輝兄弟情
  • 回望長安
  • 海歸天王
  • 陸羽與《茶經》
  • 玄奘譯經
  • 佛的生平連環畫
  • 觀音信仰
  • 從絲綢之路走來
  • 大漠錦繡
  • 絲路的見證
  • 多謎之鏡
  • 回鶻與摩尼教
  • 有容乃大
  • 牡丹江畔小長安

參考書目


《文物裡的古代中國》(下冊)

宋元時期

  • 黃袍加身
  • 曾觀大海難為水 除去梁園總是村
  • 官府發佈的重量標準
  • 皇帝儀仗隊
  • 北宋黨爭的見證
  • 南宋初的四大名將
  • 東京夢華
  • 最早的商標廣告
  • 持續發展的漆器
  • 帶商標的宋代金銀器
  • 宋代的“名牌”青銅鏡 ——湖州鏡
  • 宋代婦女的生活場景
  • 戲曲女明星——丁都賽
  • 宋代的蹴鞠運動
  • 天下第一窯
  • 名窯迷霧
  • 汝窯為魁
  • 夕陽紫翠忽成嵐
  • 古風新韻
  • 競相媲美的宋代名瓷
  • 農業科普畫冊
  • 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 鑑於往事 有資於治道
  • 命運乖蹇的大文豪
  • 醫學史上的奇葩
  • 中國古代法醫學名著
  • 印刷術的新紀元
  • 天下第一契丹鞍
  • 契丹族的精美金銀器
  • 契丹族的特色瓷壺
  • 我一顯現如見聖君面
  • 蹲在房上的龍子
  • 党項族的特色瓷壺
  • 女真貴族的腰佩
  • 金代特色青銅鏡
  • 一代天驕
  • 薛禪皇帝
  • 大汗的城市
  • 元代的農學著作
  • 馬可•波羅眼中的點金術
  • 國際化市場運作的產物
  • 工匠的姓名
  • 作為使者的商人
  • 奇妙的幻方
  • 郭守敬與簡儀
  • 現存最早有紀年的火炮
  • 臺前幕後
  • 追溯晉唐風範
  • 不求形似

明清時期

  • 出身微賤的專制皇帝
  • 北京的繁華夢
  • 宦官遺物
  • 平定西番叛亂的畫卷
  • 漢藏友好的見證
  • 洪洞大槐樹的故事
  • 治理黃河的教科書
  • 走馬看妝花
  • 宣窯以青花勝
  • 點染生動總可人
  • 景泰藍的由來
  • 滿街衫帽蔟時新 燈市新開百貨齊
  • 銅鑼傳出叫賣聲
  • 滿頭珠翠見興衰
  • 雲帆萬里照重洋
  • 名將寶刀
  • 中國古代科技的集成
  • 中醫藥學的寶庫
  • 浪花淘盡英雄
  • 該出手時就出手
  • 金猴奮起千鈞棒
  • “為情作使”的劇作名著
  • 皇帝之寶
  • 康熙大帝
  • 平定三藩 鞏固政權
  • 一份寶貴的開荒執照
  • 哭之 笑之
  • 鄭成功的火藥彈
  • 臺灣風土民情的紀實
  • 十全老人的閱兵服
  • 平定準噶爾之戰
  • 迴歸故土情
  • 水歸故道 漕運無阻
  • 機杼之聲 比戶相聞
  • 西山煤窯場
  • 清代的商業廣告
  • 窯火瓷珍轉心瓶
  • 吉祥年畫 喜迎中秋
  • “大觀園圖”與“紅樓夢”
  • 馬戛爾尼的禮物
  • 人間必不可少之器
  • 清代地方戲的興起與京劇的孕育
  • 外銷畫中覓悲情
  • 濠鏡艨艟朝百粵
  • 劫後殘存的圓明園遺物
  •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 清末流通的洋鈔票
  • 帝制的終結者
  • 武昌起義炮聲隆
  • 無可奈何花落去

參考書目

後記

(本文文字摘自《文物裡的古代中國》,有刪節。該套書籍各大書店、網店有售,讀者可自行購買閱讀。)


【雲端國博】

好展好課雲上見 宅家打卡覽國博

週末薦讀 | 用一本書喚醒歷史記憶,《文物裡的古代中國》

點擊右邊 ,進入雲端國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