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最近幾年國產的宮鬥劇可以說是風靡一時的,眾多年輕貌美的女子在宮廷當中的鬥爭波瀾起伏,就像是波詭雲譎的政治朝堂一樣,而宮鬥劇的題材也是非常廣泛的,像《美人心計》這樣的漢朝題材,像《甄嬛傳》這樣的清朝題材,種類異常的豐富。

雖然很多人只將這一類的劇本當作是故事來看待,但真實歷史上的宮鬥比電視劇當中所表現的更加殘酷,就比如說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所經歷的一樣,衛子夫做了漢武帝三十八年的皇后,但最終卻因為巫蠱之案而命喪黃泉,連自己的兒子也沒有保住,而在衛子夫之前的陳阿嬌也是如此,因為失敗而被幽禁在長門宮,在幽怨中度過了一生。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事實上,古代的歷史大多數都是男性之間的爭鬥,在戰場上金戈鐵馬,馳騁沙場,攻城略地,爭霸四方,或者在朝堂上成王敗寇,而女子在帝王將相的後宮中也是如此,同樣是成王敗寇,但我們在戰國時期卻很少看到宮廷後宮鬥爭事件。

按理來說,戰國時代是七大諸侯國共同逐鹿的年代,七個國家並存應該有不少的宮廷秘聞才對,但事實上,戰國時代流傳更加廣泛的是戰爭以及變法,對於宮廷內部的爭鬥可以說是很少見的。那麼,為什麼戰國曆史上幾乎沒有像後代那樣波詭雲譎的後宮爭鬥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戰國曆史上宮廷鬥爭為何沒有頻頻出現?

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所導致無暇顧及宮廷爭鬥

首要的原因,歸因於紛亂複雜的外部環境所導致的,戰國時代堪稱我國曆史上第一大亂世,也是最大亂世,這個時代,參與爭霸的國家多,戰爭頻繁,邦交策略多變,並且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就有著很大的差異,發展方式不同,基礎的政治制度也不同,導致各國利益紛爭糾纏不清。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尤其是在變法的熱潮被掀起之後,秦國走上了法治的道路,齊國則是崇尚吏治​的政策,韓國運用術治來治理國家,趙國則使用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楚國則比較固執的堅持分治政策,魏國則是半王道半法治,燕國因為歷史底蘊的困擾一直堅持王道政策。

戰國七雄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導致了很大的利益分歧,我們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在戰國時代的歷史上也是如此,如果不積極努力的進行發展,國家實力一旦被超越,那麼只能夠成為別人刀俎上的魚肉。

  • 戰國前期,魏國一家獨大,引領格局

因此,各個國家之間的發展精力大部分都運用在了提升國家實力,以及對抗外部環境上面,所以對於戰國時代, 我們更多地是看到諸侯國之間為了兼併土地,為了爭霸圖強所爆發的頻繁戰爭;因為他們必須通過戰爭來劃分利益範圍,也必須通過戰爭來決定地位的高低。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在戰國前期,魏國首先進行李悝變法和吳起變法,成為戰國首霸,引領戰國格局,此時,戰國前期的歷史基本上圍繞著魏國來展開發展,為了拓寬自己的領土疆域範圍,為了提升自己國家的綜合實力,魏國對秦國發動了數次征戰,佔領了秦國幾乎全部的河西領土,讓秦國的都城一再往西遷移。

  • 戰國中期,魏國跌落神壇,進入實力均衡期

同時,魏國又對東部的齊國和南部的楚國進行打壓,甚至出兵吞併了北方的中山國;而後來為了打垮魏國,齊國也是通過發展自強,謀劃戰爭,在歷經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場戰爭之後,魏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不復存在。

接著中原地區進入了實力發展比較均衡的戰國中期階段,而為了結束這種相互制衡的時代,打破相對平衡的局面,秦國向南打壓楚國,向東蠶食韓國,向北方與趙國發生的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兩場重大戰爭,最終結束了戰國中期的相互制衡,進入到了戰國末年的秦國一家獨大的年代。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 秦國崛起稱霸,以一敵六,進入統一兼併戰

秦國在秦昭襄王后,打垮周邊強國,擁有了以一敵六的實力,最後通過滅國之戰統一中原,在秦國統一過程中,十年滅六國,大戰爭,大戰役貫徹全過程;而一旦戰爭爆發,比拼的絕對不僅是戰場上的軍隊,還有整個國家的運轉能力和國家的生產能力,需要一個諸侯國整體的投入進去。

所以說,戰爭是戰國時代發展的主流歷史,君主要花費大量的精力進行統馭,農業民族需要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和生產力,各級臣子更需要各司其職來穩定內部的發展,所以很少有君主直接沉迷於後宮,也就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後宮爭鬥的出現。

政治聯姻牽扯利益廣泛,起到相互制衡作用

其次,戰國時期的姻親關係大多數都是政治聯姻,既然是政治聯姻,那麼君主與妻妾之間不僅有著夫妻關係更有著利益關係,所以在妻妾之間的制衡和壓制是非常明顯的,君主對於妻妾的重視程度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 女子有妻妾身份,背後還代表同盟者利益

既然國家與國家之間同意結成姻親關係,那麼就說明這兩個國家之間有著互惠的利益,如此一來,這個女子所代表的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妻妾身份,而是背後所能夠穩固的同盟關係,一個君主所要顧忌的也不僅是自身的情感歸屬,更重要的是國家所能夠獲利的大小。

所以說,在這樣的利益獲取面前,君主後宮中的其他女性,對揹負政治姻親關係的女子要更加的尊敬或者更加的小心對待,君主也會更加的偏向這樣的女子,就比如《羋月傳》當中所上演的那樣,本身羋月和羋姝作為妾和妻的不同身份嫁給秦惠文王,她們身上所代表的利益就是不同的。

  • 羋妹因為代表整個楚國而受秦惠文王另眼看待

羋姝作為正統的王后,作為楚王的嫡出女兒,她的背後是整個楚國,秦惠文王就算是不怎麼喜歡羋姝,那麼也要顧及到背後的楚國而給她應有的尊重,所以在兩個人爭鬥的前期,或許羋月真的比羋姝更加能夠讓秦惠文王歡心。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但在羋姝的身份面前,在羋姝兒子的嫡長子身份面前,羋月和她的兒子也得讓位,秦惠文王也必須在這兩個人之間做出選擇;因此有了君主的制衡,後宮的爭鬥也就被壓低了許多。雖說《羋月傳》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它只是一本帶點歷史題材的小說故事,但所表現出來因為利益關係而造成女子地位不同的政治聯姻狀態,還是非常符合歷史現實的。

  • 衛子夫因衛青和霍去病,穩坐38年皇后位置

而這樣的情況在後世也多有出現,就如同我們上面所提到的衛子夫,哪怕她的出身並不如阿嬌高貴,但依舊穩坐38年的皇后不可動搖,就是因為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以及外甥霍去病能夠給漢武帝帶去巨大的利益,能夠帶領著大漢王朝的軍隊打壓北方的匈奴,能夠穩定大漢王朝的政治統治。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所以很少有人能夠動搖衛子夫的地位,就算是漢武帝並不喜歡衛子夫,也必須為了皇位的穩固而穩定衛子夫的地位,所以,在衛子夫身處皇后之位的那38年裡,我們所看到的後宮爭鬥並不是非常激烈,因為這當中有著漢武帝的壓制,但當衛青和霍去病為大漢王朝解決了匈奴的禍患,當衛青和霍去病雙雙因為病患而離世的時候,衛子夫的地位就開始被動搖了。

這個時候李夫人出現在了漢武帝的視線當中,漢武帝自然而然的投入了年輕貌美的李夫人的懷抱,甚至最後還因為虛無縹緲的巫蠱之亂,而逼死了衛子夫以及她的兒子劉據;雖然巫蠱之亂與江充等人誣陷有關,但如果衛青、霍去病都在,衛子夫的命運不至於這樣慘。

所以說,政治上的姻親關係所代表的是一種利益關係,而利益關係對於君主來講比情感關係更加重要,所以當君主因為利益而去制衡一種姻親關係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爭鬥也就會減弱很多。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戰國時代後宮爭鬥減少,得益於嫡長子繼承製,

再次,在戰國時代依舊保留著向西周時期時的那種嫡長子繼承製度,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後宮爭鬥從本質上而言是為了自己孩子的爭鬥,像是武則天那種單純為了自己登上皇位的少之又少,所以一般來講,一個女子想要得到帝王的寵幸,更多的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太子,最終母憑子貴。

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適合於戰國時代,因為在戰國時代裡所奉行的是一種嫡長子繼承的世襲制度,像是清朝的時候,他們可能遵循一種立賢不立長的說法,所以如果一個母親更加能得到皇帝的寵幸,那麼就能夠給自己的兒子爭取更多的政治舞臺,更能讓自己的兒子表現出被父親所欣賞的能力而最終登上位於萬人之上的位子。

  • 羋妹不得寵,其子仍然繼承王位

可是在戰國時代卻大不相同,那個時候的人,因為受西周的影響對於血脈的觀念還是比較看重的,對於一個國家的王族來講有著非常嚴格的政治傳承,嫡長子只有一個,所以很大程度上而言,國君的位置只能夠傳給唯一的那個嫡長子。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所以,哪怕一個女人再怎麼得到君主的眷顧,也不能真的為自己的兒子爭取到國君的位置,就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羋月和羋姝,那個秦惠文王再怎麼喜歡羋月,在其去世之後也是由羋姝的兒子嬴蕩繼承秦國國君的位置。後來之所以羋月能夠成為太后,他的兒子贏稷能夠成為威震天下的秦昭襄王,那也是因為贏蕩在繼位後三年就因舉鼎而去世,去世的時候並沒有留下自己的骨肉,所以只能夠由他的異母弟來擔任秦國的國君。

  • 能力平庸的魏安釐王繼承王位,而信陵君則不能

同樣,像魏安釐王和信陵君也是如此,按照能力,信陵君的才能比魏安釐王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後來哪怕信陵君沒有成為魏王,也是戰國四大公子之首,在戰國末年,帶領六國合縱的軍隊打贏秦軍兩次,被六國人看作是最後的希望,他所實施的竊符救趙也表現的異常深明大義。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與他相比,魏安釐王則是平庸無能了,可是哪怕如此,哪怕信陵君的才能再怎麼出眾,他也並非是嫡長子,按照戰國時期的世襲制度是沒有資格登上魏王的位置的。所以說,在戰國時期進行宮廷鬥爭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並不能為自己的後代爭取太多的實際利益,反而如果太過於受君主的寵幸還容易將自己置於眾矢之的,所以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國時期的宮廷鬥爭。

討論

戰國時代,後宮鬥爭事件少,與時間久遠有關

戰國時代距離現代太過於遙遠,我們對於戰國時代歷史的還原程度太低,大部分的歷史研究者都將目標放在了研究戰爭和變法上面,對於君主的宮廷秘聞,則是很少付出精力和時間,自然讓我們現代人知道的少之又少。

  • 清代宮鬥劇盛行,因其距離時間最近

其實這也是歷史的魅力所在,本身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距離現在的時間越遙遠我們所知曉的真相就越少,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宮鬥劇,都選擇清王朝為題材的原因,因為雖然大清王朝已經成為了過去,但畢竟距離現代不是太過遙遠,幾百年的時間我們可以通過很多種方法去進行還原,雖然真實度達不到百分百,但也比幾千年前的戰國時代要好上許多。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所以說,像是戰國時代那樣距離我們遙遠而且又特別複雜的年代,我們只能夠將目光放在那些對歷史的發展造成過深遠影響的事件上,比如說李悝變法和商鞅變法這樣的改變了戰國時代歷史格局的重大變革上面。

再比如說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或者伊闕之戰和長平之戰這樣影響了國家位的戰爭上面,能夠將這些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就已經特別不容易了,現代的人們自然也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君主的後宮秘聞上面了。

  • 戰國時代,戰爭頻繁,導致史料損失嚴重

再者,因為戰國時代的連年征戰,導致了那個歷史時期的史料記載並不全面,我們現代人瞭解古代的歷史,大多數都是通過歷史文獻進行還原的,但戰國時代的紛爭比較多,建立了秦王朝之後也沒有穩定太久的時間,又經歷了秦朝末年的混亂和楚漢相爭,到大漢王朝的時候所能夠蒐集起來的珍貴歷史資料已經少之又少,更不用說中間還經歷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所以現代人對於宮廷鬥爭這樣的細枝末節自然就很難知曉太多了。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男人爭霸四方,戰國時代為何缺少後宮波詭雲譎

小結

從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看到,導致我們很少看到戰國時期的宮廷鬥爭,原因有很多,在這其中只有時代發展的因素,有繼承製度的原因,同時也有時代久遠這樣的客觀條件;戰國時代,戰爭頻繁,局勢混亂,所以很少有國家將大部分經歷放在宮廷鬥爭上。

因為王位繼承製度的基本要求,很少有女性為了意義不大的爭鬥而放棄自己和孩子的一生,同時,因為相隔時間太過久遠,我們現代人也很難找到類似的蛛絲馬跡,歷史史籍的筆墨都記錄在了王位更替,戰爭爆發,合縱連橫,聯姻質子,或者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等領域上,對後宮生活記錄實在不多。

其實,如果現代的人想要揭開歷史的面紗,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在歷史的研究當中我們也需要明白,歷史之所以是歷史,歷史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為它的不完整以及它的神秘感,或許我們現代人永遠不可能百分百的瞭解古人的生活和經歷。

但歷史卻證明,我們的民族和文明真正的發展過的條件,因此,不能因為歷史的不確定性和不完整性而就放棄對於它的研究,畢竟任何一個強盛起來的國家和民族都離不開穩定而又傳承已久的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漢書》、《左傳》、《呂氏春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