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說到平息廣東倭患的明將,必須提到與戚繼光齊名的另一位將領——俞大猷。他是福建泉州人,自幼喜歡讀書,長大後投筆從戎,承襲了父親的百戶軍職,開始了軍人生涯。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俞大遒

俞大猷在1562年被皇帝重用,派遣到福建抵禦倭寇,前後擔任副總兵、總兵之職,曾經與戚繼光等人一起合力取得平海衛之戰的重大勝利。當福建殘餘的倭寇逃入廣東的那一年,他改任廣東總兵,肩負起保一方平安的重任。

俞大猷同時大力主張重用海軍平倭,儘量不讓敵人有登陸的機會。他甚至建議要將部隊的7/10改為水師,在重要的島嶼及航線上建立多層次的防禦,目的是直接將倭寇消滅於海上,防患於未然。他有一句著名的話是“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多船勝寡船、多銃勝寡銃”,強調要優先使用福船這種大型艦隻,在遠海上大規模集中兵力與火力,打有準備之仗。遺憾的是,這種戰術思想未能在朝廷大臣中取得共識,所以也沒有成為現實。俞大猷在御倭戰爭中經常將已經登陸的敵人趕下海,然後再在海上殲滅之。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倭寇

那時,倭寇在浙江與福建作戰不利,便陸續侵入廣東,數量有一兩萬人。這些人與當地的海盜頭子吳平等人狼狽為奸,成為潮州、揭陽等地的禍患。主持廣東軍務的俞大猷從福建調來舊部屬一萬多人,會同當地的抗倭力量,逐一清除流竄到各地的倭寇。1564年3月,明軍包圍揭陽鄒堂地區,在一日一夜之內連克三個敵巢,焚燒及斬死400多人。接著,俞大猷與副總兵湯克寬指揮部屬又在海豐大破倭寇。寇屢戰屢敗,垂頭喪氣,他們企圖逃往崎沙、甲子諸澳,以便奪取老百姓的漁舟出海。不料,很多船隻被颶風颳沉,屍體在海面上飄浮。拼死從海中游回的生還者有200餘人,這些人走投無路,只好退回海豐、金錫等地區,在那裡又被以逸待勞的俞大猷圍困了兩個月。

倭寇彈盡糧絕,不得不冒險突圍,卻闖進了明軍早已準備好的埋伏圈中,真是自尋死路。戰鬥中,副將湯克寬親手斬死3個敵酋。參將王詔等隨後趕到,各路明軍互相配合將敵人殺傷殆盡。部分漏網的殘倭從此無力單獨搶掠,只能做海盜的附庸。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倭寇

明朝歷來對海盜與山賊採用剿撫結合的策略,俞大猷膽大心細,有一次竟敢憑著在戰爭造就的顯赫威名,單騎闖入敵巢,以招安盜賊。總而言之,明軍能夠順利清除潮州、揭陽地區的倭患,很大程度要歸功於俞大猷大力招降群盜,致使倭寇喪失內應。

海盜吳平不久也被朝廷招安。但吳平野性未馴,降而復叛,他製造數百艘戰艦,聚眾萬餘人,行劫濱海郡縣。為了平定海疆,俞大猷與戚繼光再次合作,於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打響了殲滅吳平的精彩一戰。早在這一年3月,各路明軍就已多次與吳平交手,先後擊沉敵舟20餘艘,不久,戚繼光又率一部分兵力圍剿騷擾後方的龍頭寨山賊,意圖除掉牽制自己捕殺吳平的障礙。那一仗,剿匪軍隊動用了木熕戰鬥在9月22日開始了,首先出發的是戚家軍,將士們紛紛將粉墨塗在面上,看起來有如厲鬼,目的是為了嚇唬敵人。就這樣,數以萬計的軍隊乘坐了800艘各類船隻,先行成功登上南澳島,然後,採取穩紮穩打的方針,修建了大型木城,作為一個臨時的營壘。木城,這種古代常見的兵壘在前文已經多次提到過了,其製法比較簡易,通常在兩根高5尺、闊5尺的木材中間釘上幾條竹子,由一些士兵揹負著行軍。宿營時將這些東西樹立於地面上,它們之間橫豎相連,互相用繩子固定,形成一排排圍在一起的木柵,用來遮蔽自己,打擊敵人。軍隊進退之際,可以將木城拆開或組裝,非常方便。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戚繼光雕塑

吳平不甘心束手待斃,分別於22日與25日出動二三千人,進行兩次反撲,企圖乘已經登陸的戚家軍立足未穩,將他們逆推回大海,但是均告失敗。戚繼光鞏固了登陸點後,按步就班地向縱深挺進。俞大猷與湯克寬等人出動300餘艘艦船,也陸續到達了南澳。閩粵兩省軍隊會師在一起,於十月初五日發動總攻,目標對準吳平的本寨、後寨以及土圍,海盜們抵抗不住明軍的凌厲攻勢,退守木城之內。戚家軍斬柵而入,將敵人的巢穴付之一炬。一些海盜乘船逃亡,他們手持火器、竭力抵抗。明軍水師拋擲火球,痛擊敵船,致使很多敵人掉落海中淹死。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海盜船

南澳之戰,一共有1500多名海盜戰死,另外還燒死與淹死5000多人。明軍俘虜及收降了一些海盜,解救出被俘軍民1800餘人。不過,吳平這隻狡猾的老狐狸卻殺了條血路,逃出重圍。戚繼光留在南澳打掃戰場,俞大猷則指揮李超以及湯克寬等將領繼續對沿著海岸線南逃的吳平窮追猛打,一路緊跟不放。追擊的過程是一波三折,在饒平的鳳凰山,明軍眼看就要全殲這夥殘餘海盜時,沒料到竟讓吳平掠奪老百姓的漁船從眼底下溜走了。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戰船

慌不擇路的吳平,跑向潮州,經雷州、廉州等海域逃往安南(今越南)。但是,就算海盜們跑到天涯海角,也是枉然,這些人的結局是在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4月於安南萬山橋那一帶的海面上被湯克寬率領的追兵在戰艦上用各種火器飽和射擊,無一人生還。走投無路的吳平在最後一刻蹌蹌踉踉,他將一門大銃綁在腳上,投海自盡。吳平的覆滅,標誌著廣東倭患基本已經得到抑制。不過尚有一些餘波未平,例如吳平的餘黨曾一本,就先降後叛。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火器

曾一本在吳平潰敗時,流竄到廣東海豐、惠州地區,並在那裡投降了湯克寬。做慣了海盜的曾一本,雖然因環境所迫一度被招安,但死性不改,不受朝廷管束。他終於耐不住寂寞,又再叛變,重新回到海上,幹起了燒殺搶掠、痛快淋漓的無本生意,直至多次擊敗官軍,活捉澄海知縣,又用大炮打死守備李茂才,並引來新的倭寇進犯廣東、侵擾福建。這使宦海沉浮的俞大猷又一次有機會受到朝廷的重用,在戰場上大顯身手,發揮餘熱。本來,俞大猷因早前參與平定河源、翁源等地的盜賊已經復職,並任廣西總兵官,現在為了掃蕩海盜,他聯合李錫等軍在1568年(隆慶二年)出海,在柘林澳、馬耳澳等地連戰皆捷,其後,會合郭成率領的廣東軍隊在萊蕪澳分三哨進攻,殲敵上萬,滅掉了垂死掙扎的曾一本,又進一步高升為右都督,為自己的御倭生涯增添了新的光彩。

金戈鐵馬,殺敵報國,看俞大猷抗倭的戎馬生涯

戰船

至此,嘉靖年間極度猖獗的倭寇,隨著吳平、曾一本等海盜的覆滅而漸漸走向了窮途末路,留在中國的被一一殲滅,少數人逃到東南亞,還有的返回了日本。此後的隆慶以及萬曆時期,中國沿海的倭患已經很大程度減輕了。

總結

倭寇的銷聲匿跡,雖然與日本國內形勢的改變以及明朝放鬆海禁政策有關,但也離不開胡宗憲、戚繼光、譚綸、俞大猷、湯克寬等人的不懈努力,其中戰績最引人注目的是戚繼光,根據《戚少保年譜耆編》的記載,這位名將在與倭寇的大大小小的戰鬥中,總共斬獲了數以萬計的首級,另外還通過火攻與海戰,燒死及淹死了數萬敵人。正是文武大臣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在廣大老百姓的支持下浴血奮戰,才促使這場鬥爭以勝利而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