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相信大家在高中的時候,肯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特別是上了高三。

“只要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可事實真的如此麼?

反正我在的大學,因為是計算機專業的,大一大二課程可以一天八節,那段時間,每天起床都能聽到懶床的舍友,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刷牙洗臉,還是挺累的。

我們都調侃,“專業選得好,天天是高考”。

是的,我們起床時間從高中時6點半變成了8點,而且沒有了月考,工科不用早讀,週三下午基本沒課等等......

生活是和高中差別很大了,可是沒有了很多學習的氛圍,隨著年級的上升,書本不是上課必須的,手機是。上課有人開始玩手機,睡覺,看小說,甚至是逃課去做其他事情。

我的同學曾經誇張的說過,“我們在大學除了學習,什麼都做了”。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大學輕鬆開放的環境,讓我們開始無所事事,沒有太大的動力,也沒有什麼計劃,比高中還有迷茫。

都吐槽,高中裡家長老師最大的謊言就是“只要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明明感覺大學比高中累多了。

這是為什麼?現在回過頭來,我大概有以下幾點感受。

01、在大學,我們中的大多數只是看起來很忙

物理上有個名詞叫有效功,就是在正確的力的方向上做的功。

對比大學來說,就是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工作,才是有效的忙碌。這往往是不會說累的。

我們中很多人,其實都在做著很多無效功,才說累的。

換一句說,我們中的大多數,只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戰略上的懶惰而已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我們只是看起來很忙。

早上起床,帶著手機書本和舍友一起去教學樓上課,開始了漫長的等下課之旅。一邊刷著手機,一邊聽老師講幾句。

大學的老師上課方式,很多都是機械化的照本宣科,基本都是很枯燥無味的理論講解,一天的耐心,在上課中就消耗了大部分了。

中午去飯堂吃飯,回去午休,甚至不午休,直接打英雄聯盟到下午上課。下午沒有課就去參加社團活動,或者去市區逛逛,甚至還是打遊戲到天黑。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晚上9點洗澡完,看看鬥魚直播,看看《鬥破蒼穹》,然後發條朋友圈“今天......很開心,很充實,明天繼續加油!”。

按這樣的時間來看,我們的時間是排滿的,是很累的。

02、知道自己只是看起來很忙,卻掩耳盜鈴般的在舒適圈得過且過的瞎忙著

沒有規劃好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慢慢就會發現自己就是在瞎忙活。

開始準備推掉社團活動,開始鍛鍊,開始學習。可是現實的安逸總會讓我們妥協。

基本3天后,還是變成原來的樣子。

在同等的環境下,懶惰總會讓我們做出偏向於讓自己感到舒適的選項。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就好像數學好,我就愛學數學;英語差,我就討厭學英語。

不是對英語不感興趣,只是比起學習英語,同等時間裡,數學能讓我們更舒適的得到讚美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這種只在舒適圈內忙碌的勤奮,是沒辦法解決自己內心對於未來的不安。

它只會在接近畢業,找工作的時候,變成巨大的壓力和焦慮。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03、對比高中,大學對於成就的感受閾值上升了,容易過於靠別人的關注來定義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毫不誇張的說,在高中,學習就是一切。

家長老師們,都是圍繞著學習成績來轉的。甚至一個學生品德的好壞,也可以和成績掛鉤,雖然我們知道這是錯誤的。

對於高中生來說,就只有一條評定的標準。成績好,就得到誇獎,得到滿足感。然後學生有更大的動力去獲取下一次的成就感。這個階段的成就感的評定別人是可以給予的。

高中就明白,除了學習,其他的事情都是在浪費時間,只能忙學習。

忙,可是我們知道怎麼忙才能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大學是半個社會,評定一個人的優秀標準很多。在高中被認為很優秀的學生,在大學也是不甘示弱的。

進學生會、入黨、拿獎學金、要和同學教授打好關係、要有男/女朋友......我們還在希望和高中那樣,獲得更多來自其他人對於自己優秀的評定。

然後,瘋狂的想要得到各種可以看得到的利益,莫名其妙去取悅著各種人群,就沒有取悅自己。

用別人的關注來定義自己的存在和價值,這樣的成就感怎麼能不累?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04、被生活推著向前的平庸的心累,才是大學累的根源

我們辛苦讀書了18年,上到了大學,開始希望得到“只要上了大學就好”的自由感。

我們想要自由,又希望回到高中時候被安排的井井有條的生活。

可是大學的我們,其實很多都只是平庸的“烏合之眾”。這份平庸,對於大學這個突如起來的自由,我們是駕馭不了的。

“只要上了大學就好”,這句話也許沒有騙我們。只是我們對於這個“好”,駕馭不來。

因為平庸,這份“好”讓我們很空虛,很迷茫,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高中時做錯了題,重新來過的狀態,我們也回不去了。因為我們沒法篤定面前只有學習這條路。

因為平庸,加上不服氣,我們會選擇一些現階段做不到的事情,然後全力以赴,可是還是失敗了。這種挫敗感,會讓人喪失鬥志,開始自卑,開始麻木,然後進入好累的惡性循環中。

家長老師都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實際怎麼感覺大學過得比高中還累

接著,我們開始選擇平庸和舒適,不在抗爭。跟隨體制做著別人要求我們去做的事情,中規中矩,不再冒險。甚至把這個合群作為掩飾自己無能的藉口,反正身邊的大多數成年人也一樣。

在大學裡覺得的累,很多時候都是這種被生活推著走的累,是心累。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感覺。

怎麼解決,大家其實也都明白,那就是做個熱情且自律的人,儘早相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給自己一個目標先。

只不過當時在大學,“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已。

關注@粽子先生大學記,一個竭盡全力也要成為獨特的陳某某。

對於您的大學,您有什麼要吐槽的,大家評論區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