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大的疑案《斧聲燭影》,以今人的視角,當如何解讀?

斧聲燭影,給我們傳達出來的就是一種懸案,疑案直接關係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亡,這是毋庸置疑的。

北宋最大的疑案《斧聲燭影》,以今人的視角,當如何解讀?

千百年來,有很多人,在這件事上有自己的見解,有的人說完全是巧合,有的人說那就是趙光義的陰謀。我們在這裡要交代一下,斧聲燭影並不是說拿斧子砸死趙匡胤,它傳達出來的是一種,二人在燈影下爭執,然後吵架的,一種情形。

北宋最大的疑案《斧聲燭影》,以今人的視角,當如何解讀?

當然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前提就是,斧聲燭影是真實存在的,或者說是被某個人真實表述的。那麼在這裡存在的問題就是,趙匡胤是不是被趙光義害死的,二人有沒有激烈的爭吵。

用我們現代刑偵學方面的理論來說,一個案件裡邊兒,得利最大的某個人,就有可能是第一嫌疑人。
那麼,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趙光義在這裡邊的幾大疑點?

北宋最大的疑案《斧聲燭影》,以今人的視角,當如何解讀?

第一,趙光義和趙匡胤交談過之後,也就是斧聲燭影的第二天早上,趙匡胤就暴斃。
我們來從趙匡胤的身體來分析,他當時年估計就50歲吧,之前也沒傳出說他有什麼重大疾病,對於一個正當盛年的人突然暴斃,這是很有問題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被害的。


第二,趙匡胤死之後,宮裡的太監,首先就像趙光義傳達了訊息。
這就證明,這個太監絕對是被趙光宇安排在宮中的,那麼,趙光義進去之後理所應當的,了結了一些事情,自己就登上了皇位,美其名曰是皇太后的主意。

如果不是陰謀早立,會有這麼迅速的操作嗎?


第三,雖說有人說趙匡胤說要兄終弟及,但是這句話不過是一句屁話。
當年是因為趙匡胤的兒子還比較小,在趙匡胤死的時候,他們的兒子都在20歲左右,所以能夠挑起大宋王朝皇帝這一副重擔。但是在這個時候趙光義依然上位,這就說明很大問題。


基於以上幾點,從現代人來看,趙光義得利最大,而且他的操作手法,都有很大疑惑,如果沒有貓膩在其中,誰也不會相信。

北宋最大的疑案《斧聲燭影》,以今人的視角,當如何解讀?

所以這裡我們有理由相信,所謂的斧聲燭影,到現在看來,絕對不是信口胡謅的,趙光義這第一嫌疑人的帽子,他是永遠也摘不掉了!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北宋最大的疑案《斧聲燭影》,以今人的視角,當如何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