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詩人是娛樂性的,真正的詩人是藝術性的,你怎樣看?

暢言1298


在抖音上有一位詩人,21歲的年紀,粉絲就已超百萬,他的詩作風靡整個網絡,他就是新生代網紅詩人甫子寸。

其實真正喜歡中國詩詞的朋友,一眼就可以看穿其水平實屬“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稱之為詩我都覺得有點牽強了!一些不懂詩的人吹捧他倒也罷了,一些文化類自媒體也跟著起鬨,著實讓人懷疑其目的和水平。我真想知道你們對他詩歌的讚賞是否出於真心。如果不是,請你們以後不要再搞娛樂那一套,為了流量而誤導大眾;如果是,我嚴重懷疑你們的文化素養。

真金不怕火煉,詩人的地位、名氣,既要靠詩人自身的詩歌作品過硬,還要看詩人本身的氣質。一個沒有氣節的詩人,即使作品豐碩有靈魂,他的作品也必然落下檔次。文人是必須要有自己的脊骨的,不卑躬屈膝不奴顏媚俗。而詩人更是文人當中的人格榜樣,傲視萬物而不驕。在這茫茫人世間,策馬而去,大唱“我輩豈是蓬蒿人”、“笑談渴飲匈奴血”、“夜闌臥聽風吹雨”、“何事秋風悲畫扇”、“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現代有很多詩人依靠各種會談、活動、大獎賽一炮而紅,甚至一些歪瓜裂棗的詩歌“名揚四海”,這些詩人誕生的方式之奇葩,實在是對中國詩詞傳承的褻瀆與玷汙!。那些汲汲於虛名的過江之鯽,實在是虛偽和可憐。真正成就一個作家和詩人的,終究只能是其文本。

網紅詩人,是網絡與流量明星,娛樂而已,不必較真。

真正詩人,是藝術與思想大咖,不惜功名,淡泊明利。


安國寧家


一個人的詩作受到億萬人的閱讀傳播,不一定是藝術性極強的,但一定是有了觸動大眾心情的內容,且不僅僅具有娛樂性。真正的藝術性是一種平凡的感動,符合大眾審美。餘秀華從線下走進線上,受到網絡助推,也算是網紅詩人。雖然備受爭議,卻也讓人津津樂道,讓人記住了橫店村,在大眾心裡留下痕跡。詩和其它文藝門類所起的作用應該就是影響大眾。

所謂真正的詩人是藝術性的,是一種缺乏藝術來源於生活,陽春白雪化,空泛化,成為為藝術而藝術。導致為極小的圈層服務,其實也就失去了真正的詩人是藝術性的所存在的意義。海子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孤獨而去,留給人們無限美好,婦孺皆知。這才是詩人的藝術性的感召。

網紅詩人也是一種藝術性詩人,真正有藝性的詩人來自大眾的閱讀檢驗的認可。


驕楊一靜聽時間的聲音


我是小璆球,我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隨著網絡的發達,很多傳統的東西都有了新的形式和方式,詩詞這種東西也有了新的載體。而寫這種東西的人,我們稱之為詩人的生物,在開始在網上活躍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詩人嘛,作詩的水平本來就參差不齊。

你不能一杆子把全部人都打死咯!業餘的詩人和專業寫詩的人,最大的區別不是水平的差距,而是作品的數量。(當然這也是一般而言,有些有寫詩詞的興趣愛好的人寫的詩可能比專業的人寫得還多。)所以,專業的和業餘的寫詩不能以水平來辨認,有時候業餘的寫詩也能有好作品的。

所謂的“娛樂性”、“藝術性”這個太難去衡量了,只能見仁見智。那些被稱為“真正的詩人”的人,也有娛樂的時候。比如傳說中的那個故事,蘇軾調侃張先“老牛吃嫩草”的那首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分明就是拿張老頭子開玩笑,從而娛樂大家嘛。但你否認這個全才的蘇軾不是一個大詩人?

你看柳永,可是當年大宋的紅人,特別是青樓妓院裡,沒有不認識他的詞的,更別說他的人了。放到現在,絕對是個網紅級別的人物了,更尤甚可以說是明星了。

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裡對他的流行程度作了個評價: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留詞。

這得好到什麼程度,這娛樂性好嗎?當然高,他寫的都是給妓女唱的詞,用來娛樂客人的。但你能否認柳永詞的藝術性嗎?他的許多詞,分分鐘完虐許多號稱是“專業”的詩人。

其次,作詩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思想高度等多方面決定的。

詩人之所以為詩人,通俗地來說,他們就是“不說人話”,或者把語言文字經過一定的加工,達到某種藝術化效果,讓人產生美感,從而給你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其實,他們就是一些普通人,一些玩弄文字的平凡人,沒啥了不起的。詩人之所以偉大,還得依賴於他的行動和思想,這與常人無異。

你看李白,被稱為“詩仙”,一個作詩天才,他的作品飄逸瀟灑,讓人讀後有飄飄欲仙的感覺。這還不是因為這個人天生放蕩不羈,讓你心生羨慕,產生共鳴。他其實就是個遊山玩水的酒鬼。

再看杜甫,人稱“詩聖”,一個憂國憂民的漂泊一生的詩人。為啥我們覺得這個人的作詩這麼厲害,還不是因為這個人博大的心繫天下的胸懷。而且,他的律詩也影響了一代人。不過,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杜甫他老人家的思想高度。

古往今來,善工律的詩詞不知凡幾,能留其名的就那其一。

最後,詩人的作詩水平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有所起伏的。

詩詞,是對人的感情的宣洩,也是對世事的感悟。不僅是詩詞,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如此,沒有相應的經歷和基礎,是寫不出相應的東西出來的。

如果不是面臨絕境,為表明決心,文天祥還能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筆?然而你回想一下,除了這首,你還能想到文天祥的其他經歷不?沒有了。

假如沒有相應的戍邊的經歷,范仲淹能有“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無奈與苦痛?在廟堂之時,他老人家就不是不睡覺了,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了。

如果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沒有死,哪來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千古悼亡詞。估計王姑娘沒死,蘇軾這傢伙做夢都會幸福醒,雖然後面可能還是會有王朝雲,王潤之的加入。

小結

所以,我認為,詩人,不管你是為了什麼事情而寫詩,不管寫出來的效果如何,你的那顆本心不變就好。高低評判,這種事情,後人和時間會告訴我們的。雖然,那時,我們已不在人世……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你至少有東西留下來了,而有的人,只剩下一坯黃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