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管閒事,才是最大的善良

不多管閒事,才是最大的善良

人生有四大多管閒事:扶爛泥,雕朽木,翻鹹魚,燙死豬。

爛泥躺得好好的,非要把人家扶上牆;朽木腐得好好的,非要把它雕成才;

鹹魚躺得好好的,非要給人家翻一翻;死豬死得好好的,非要拿開水燙人家。

話俗理不俗。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不必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不多管閒事,不強行干涉他人生活,是對每個生命最大的尊重。

01

有一種修養,叫不多管閒事

《醒世恆言》裡講:“事不關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多言。”

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最好不要多管;談不到一起的人,就不必多說,不然就自討無趣了。

小區有位大娘,人退休了,閒不住,總愛管些分外事。有戶人家的兒子三十好幾了,還沒對象,她就給別人操心起婚事來。

她有個親戚家的女兒,也算是待嫁之年,就打算撮合兩人。她把那小夥子的照片發給那女孩看,結果被女孩委婉地拒絕了。

大娘不以為意,堅持讓她去相親:“人家的學歷,家室,身高都挺好的呀。”

女孩子拗不過,只好不情願地去了。

結果相親的時候,兩人只顧看手機,話也接不上幾句,女孩子飯吃到一半就走了。

結果是,大娘兩頭沒討好,反而惹得兩個家庭像躲瘟神一樣躲她。

很多時候,希望別人過得好並沒有錯,但忍住干涉他人生活的手,往往是更大的善意。

既然別人沒有開口詢問、求助,又何必喋喋不休地糾纏人呢。

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要懂得把自己“當外人”。

不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人,不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修養。

不多管閒事,才是最大的善良

02

不多管閒事,是成熟

寓言故事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其永不過時:

東郭先生遇到被獵人追趕的狼,愛管閒事又內心仁慈的他想救狼一命,

便讓它蜷縮著身子鑽進自己的書袋。獵人遠去後,他經不起狼的花言巧語,把狼放了出來,

結局就是狼張牙舞爪地撲向東郭先生。

在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它很可憐,便把蛇放在自己懷裡,為它捂熱。

蛇溫暖甦醒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農夫一命嗚呼。

俗話說:“人有熱心腸,招攬是非多。”

在為人處世當中,助人為樂是好事,但一定要審慎思量、不能魯莽行事。

不分青紅皂白、不辨真假善惡的幫助,非但不會有好的結果,隨意出手的善意反而成為了引火燒身的導引。

俗話講:“飽經世事慵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不是教人要冷漠處世,而是要拎得清,管別人的事情要懂得分寸,從實際情況出發。

有些人明明不習水性,卻去救落水的人,善心昭昭,卻罔顧事實。

最終不僅於事無補,甚至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有理性、有原則的善意,才是更大的智慧。

不多管閒事,才是最大的善良

03

專注自己,悅納他人

鄭板橋在《贈君謀父子》中寫道:“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總愛伸手管閒事,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難免就忽略了關注自己。

與其被瑣事擾得焦慮、煩惱,不如把時間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讓自己開心上。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人喜歡房間凌亂隨意的舒適感,總有些人喜歡用整潔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有人喜歡休閒時打牌來消磨時間,總有些人喜歡多說一句讀書才更為高雅;

世事紛紛攘攘,只有庸人自擾。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少管閒事,給生活留出呼吸的空間,

給朋友的建議適可而止,尊重朋友的選擇,給友情的舒適營造溫和的土壤;

與親人的相處,保持合理的距離,給家庭的和諧提供必需的氧氣。

佛家有個很好的詞,叫“悅納”,認可自己生活的同時,也要悅納多元的生活方式。

關注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時,不用替別人操閒心,分清自己與他人的邊界。

正如羅素所言:“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開放,這個世界才會有參差多態的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