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和科比生涯場均罰球數也不少,為何沒人說他們“碰瓷”呢?

造犯規本身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也是籃球比賽中存在的一種得分方式。不過隨著近些年對於判罰尺度的改變,出現的“體毛哨”也變得越來越多,因為就衍生出像哈登這樣的“造犯規流派”,當然你可以說他們是善於利用遊戲規則去爭取更多輕鬆得分的機會,也可以說他們這是在“碰瓷”讓競技體育失去了本來的味道。這本身就是一連見仁見智的事情,普羅大眾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喬丹和科比生涯場均罰球數也不少,為何沒人說他們“碰瓷”呢?

那麼為何當年的喬丹和科比並不喜歡利用造犯規戰術,卻還是能得到較多的罰球機會呢?原因是喬丹和科比並不是奔著故意造犯規站上罰球線得分去的,而是強大的衝擊籃筐能力,讓對手不得已才一次次將他們送上罰球線賭他們罰球不進罷了。特別是喬丹時代遇到“壞小子”軍團那樣的一批人,他們不會讓你輕鬆得分,大動作犯規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換作喬丹在這個聯盟可能還會得到更多的犯規罰球。

喬丹和科比生涯場均罰球數也不少,為何沒人說他們“碰瓷”呢?

還有像科比這樣也是具有強大的突破衝擊籃筐能力,對手只能一把拉下,送你送罰球線。亦或是科比的假動作“點起”了防守球員,這個時候如果可以稍微掛一下身,然後再出手投籃,就有機會去打成2+1,這又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也是科比雖然不喜歡造犯規,卻同樣可以獲得比較多罰球數的原因。還有像喬丹和科比這樣的球星,每一場比賽都會被對手針對性防守,所以站上罰球線的機會自然也就多了。

喬丹和科比生涯場均罰球數也不少,為何沒人說他們“碰瓷”呢?

總而言之,喬丹和科比並不像現在的某些球員是奔著造犯規站上罰球線輕鬆得分去的,他們的第一選擇從來都是直接衝擊籃筐或者投籃命中得分,造成對手犯規只能算意外的“送分禮物”,並不是他們真正的出發點,這就是本質上的差距。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一起討論。

喬丹和科比生涯場均罰球數也不少,為何沒人說他們“碰瓷”呢?


楊毅發朋友圈送福利,爆出娜姐的私人秘密!

喬丹和科比生涯場均罰球數也不少,為何沒人說他們“碰瓷”呢?

喬丹和科比生涯場均罰球數也不少,為何沒人說他們“碰瓷”呢?

ps:小編已經搜索關注了籃球營,而且抽中了禮品!加了娜姐私人微信!球友們抓緊時間去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