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引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老和尚刻在地上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第一句。《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小和尚,穷其一生,走过四季,也不过算是照见五蕴皆空,自心而外,自色至空,度了一切苦厄。小和尚的天真的春、萌动的夏、凶恶的秋、顿悟的冬,以及彻悟的又一春,既是修行,又是轮回。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整部片子中经常出现的空镜头动物、事物蕴含的深层含义,以及深不可测的佛学思想等,无一不使人掩卷遐思。

大量的空镜头

影片的最开始就是一组由古树、潭水、庵门组成的空镜头,不仅仅是平淡的开端,实则是反衬出更深刻的残酷和绝望,通过空镜头展现了封闭的环境,也隔绝的小和尚和外界的一切交流,那么探讨人性善恶有着深刻的意义。而后在全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了全景、远景,用飘摇的枝叶作为前景,或是墨绿色的群山作为陪体,来拍摄潭水中的木屋。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我国古代绘画中经常运用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这部电影用为数不多的近景和特写来描摹人物的表情,而更多的将镜头用在了宏观的,远距离的表现——不是在主观的描绘,而是在客观的讲述、传达。如果说全景中,潭水上的木屋是在表达一种宁静,一种看破红尘,一种与世隔绝,那么远景的拍摄更像是在以“佛”的角度俯视众生,看世间事物与僧众心境的沧桑变换,看庵中一代又一代僧人的故事在静静的轮回,对于宿命无法改变的悲哀。

隐秘晦涩的意象。

片中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意象,是水和门


深山环抱着潭水,潭水环抱着木屋,与其说水的形态随着季节在不断变化,倒不如说四季中的水,是小和尚一生中变换着的欲望。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春天,水面平静如镜。幼年的小和尚还谈不上有什么“欲望”,他就像那只小船的船舷上画着的女菩萨手中安坐在莲花中的婴儿,他安稳的待在师父的庇佑中,尚且感受不到外面的湖水是否泛起了涟漪。

夏天,雨季到来,雨水就像小和尚的情欲,猛地涨了起来,淹过了与世隔绝的庵门。小和尚最终还是怀着一颗卷起了波涛无法平静的心,泛舟离开了戒律中的世界。小和尚终于离开了无极乐土,他怀中的鸡就是自由吧?他将鸡放归山林,也给了自己自由和解脱。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秋天,秋风瑟瑟,水面被吹得翻涌荡漾,如同杀了妻的小和尚满心的愤恨,怎么也抚不平。他记得带佛像回来,却忘了找回带走佛像时那个尚存一丝善念的自己。只有当他手中的刀割断了烦恼丝(发丝也同时拭去了刀上的血迹),当刀用来刻写《般若心经》,用来磨平了他身上的所有戾气时,水面才又恢复了平静。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冬天,潭水结成了厚厚的冰,中年和尚把自己的已经冻结的“欲望”刻成了佛像,虔诚地将先师焚化后的舍利填入其中,从此斩断了七情六欲。他赤裸着上身怀抱着佛像向山巅前行时,突然响起的大声吟唱佛经的音乐代替了片中一直在使用的山中的音响效果。他终于背着石碾,还清了儿时的自己欠下的冤孽。这一次不是因为师父的惩戒,而是他真的悟到了自己该赎的因果报应。

又一个春天,潭水解冻,不过这一次老年和尚的心中泛起的欲望的涟漪,不再是情欲或恨欲,而是对小和尚的爱意。这就是轮回吧?同样的场景在又一个春天里再一次上演,只不过物是人非,当年的小和尚成了如今的老和尚,当年先师对“小和尚”的爱意,又原封不动的被老和尚传承了下去。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门。小和尚每次上山都要经过一扇门,导演也特意用近景向我们展示了门上所绘的图画,那扇庵门,对着谭水的一面画着飞天的菩萨,对着山林的一面画着俗世的门神。其实小和尚可以划着船从山脚的任何一处上山,上山的路有千百条,可是不管门内的僧人还是门外的俗人,都只从庵门中来去。那扇没有锁的木门就像小和尚卧榻旁的木门一样,其实形如虚设,它们锁得住清修之地的规矩,却锁不住变幻无常的人心。当小和尚的心里有了杂念,他便不去想那扇“规矩”,而是越过了卧榻旁无形的“墙”,爬向了“彼岸”,而后便走出了山脚下的佛门,走向了俗世红尘。他背着佛像离开,也许是想让佛来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可他却没有明白,既然已经走出了门外,门内的佛还管束得住吗?果不其然,他还是杀人了。再次走进庵门时,他将佛像与沾了血的刀装在一起,仿佛还回佛像只是一种义务,而他内心里其实对这座管不住他的佛充满了不敬和埋怨。

佛学主题

《心经》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它真的能使人变得心如止水,淡然平静。就像经文中说的“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金基德导演选择了佛教题材,并且把它拍出了前人没有达到的高度。这部电影看似朴实无华,其实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小和尚的一生经历了多少磨砺,受过多少煎熬,犯下多少业障才修成正果。而师父,一次次的教导他,宽恕他,正像是佛能原谅任何作恶一样,佛普度众生,而师父度了他一人,也成就了自身(焚身后留有舍利)。他也终于在经过了人生的四季后,大彻大悟,从此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是如何在佛教哲学中讲故事


结语

有多少人,纠结了一生都只停留在火热的夏或冲动的秋,而到不了清静的冬。虽然大彻大悟的冬柔和温暖的又一春才是小和尚最终追求到的人生最平和的境界,但是如果没有之前的春夏秋,何来那样寒彻骨的冬天?影片的最后,当看到逆光镜头中被和尚绑在身后用来赎还儿时业障的石碾变成了“佛龛”,佛端坐其上,俯视众生时,我默默地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在心中轻轻念诵小和尚刻在地板上的箴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