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關注「電動車公社」

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汽車


大家好,我是社長。

「電動車公社」之前有過幾篇真實車主內容


這幾篇內容一經推出,在公眾號及各大平臺都受到好評,很多網友私信我說,在這樣一個到處都是水軍貼、媒體收錢不敢說話的時代,希望能更多地看到這樣跟車相處最久的真實車主的內容。所以,我們正式開通“真實車主”板塊啦,儘可能高頻率給大家帶來更多真實車主的內容


當然,如果你從事的是汽車相關行業,不管是各類工程師還是各家銷售、技術專家還是設計師,也都可以私信我,加入我們的智囊團,一起推動汽車行業的這場偉大變革


今天我找到一個對電動車沒什麼信心的

燃油車車主,他是個自由職業者,1月初為了給海口新能源車展造勢,和另外5個司機,開著3輛電動車,跨越3000公里,從北京跑到了海南!從-5度的環境一路開到28度的環境,對電動車跑長途非常有發言權。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他回來之後說,“我本來反手就想罵的……算了,真香……”


他這一路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這一路的故事吧~


為保證內容的真實性,以下所有內容為車主親筆所寫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或許每個電動車都遇到過充電難、續航捉急的問題,日常通勤還好,可一旦走生路、跑遠途就撓頭。


實際上以當前充電設施的普及率,電動車應付一下幾百公里的長途出行問題不大。可是……長途自駕遊呢?


我本來是個汽油車主,對電動車出行沒什麼信心,1月初為了給海口新能源車展造勢,我接了個“苦差”——6個司機開3輛電動車,7天7省,3000公里,從北京跑到海南,拜託了電車!也是這一趟痛並快樂的旅途,讓我對純電長途有了新的認知。


本文我就總結一下電動車冬季超長距離穿越的經驗,以及開下來後的一些感想。


_

1、前期籌備

_

北京-海口,我們選的路線是從北京出發,一路沿著G4京港澳高速扎到廣州,然後走瀋海高速到徐文,坐渡輪到海口。這一趟受罪不說,體重還漲了4斤……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按照充電APP上給的信息,京港澳高速完全不用擔心充電問題,但瀋海高速就尷尬了,大概有600公里的路程沒有服務區供我們充電,也是這趟行程最“驚險”的一段了。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6個人3臺車,分別是比亞迪秦Pro EV600(520km)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590km)蔚來ES6(430km)。我因為開過Model 3和ES6,這次打算嚐嚐鮮,於是選擇了秦Pro。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和大多數電動車主一樣,為了這次旅途,我下載了8個充電APP,每個APP充上幾十塊錢預備,心想著這樣總沒問題了吧?但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年輕了……


既然是開車跑長途,隨車必備的東西比如急救包啊手臺啊拖車繩啥的肯定少不了,我甚至還猶豫要不要拿著睡袋,好在這趟旅程並沒在車裡睡過覺哈哈~


_

2、意外情況

_


我不想把文章變成7天的流水賬,那樣挺沒意思的,而且大家也不好抓重點。咱們還是從問題入手,總結經驗、分享體驗哈!


先說下這趟旅途的駕駛環境吧,3000公里絕大部分都是在高速上跑,一路向南,氣溫會有從-5℃~28℃的大幅變化,所以對於電動車而言,這是一次“地獄級”的難度,低溫、高速兩大續航殺手全讓我們趕上了。


分析續航之前,咱們不妨先看看路上電動車遭遇的各種意外情況。


1、各種充電不兼容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剛從北京出發,到達河北定州服務區的時候,4個充電樁裡有2個不兼容比亞迪,有人非常貼心地寫了個標籤貼在充電樁上……打國網客服對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幸好不是春運高峰,充電站沒有別的電動車,不然就慢慢等著吧。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然後特斯拉國網充電不兼容的問題依然存在,能充電但是拔不下槍。我在去年試駕Model 3試駕時就遇到過這個問題,客服給的答覆是進口版本對於國網電槍的兼容性有待提升。


解決辦法是用螺絲刀插進充電槍一個隱藏的孔裡,裡面有強制解鎖的機械卡扣,用力捅一下便可拔槍。不知道國產Model 3還有沒有這個問題?如有車主看到這篇文章,歡迎在評論區反饋!


2、電網切換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進入廣東省境內,北方廣泛分佈的國家電網充電樁就沒有了,轉而切換到南方電網。


到我地盤聽我的,我們便下載“粵易充APP”,可是發現還用不了???後來在一個充電樁底下貼的通告才知道,粵易充已經停止使用,12月19日起,切換到“順易充APP”。


這一點我們出發前還真沒考慮到,也算是旅途中的一個小插曲了。各位如果有開電動車長途出行的打算,一定要注意當地是國網還是南網提供服務,也要注意充電APP的變化!


_

3、低溫+高速有多可怕?


從北京到海南,溫度對電動車是個挺大的考驗。


我們3輛車效率最高的是Model 3,表顯續航比較準,最多差個10%~15%(表顯為EPA續航)。


比亞迪秦Pro的問題在於它無法根據駕駛習慣和環境去估算自己的剩餘續航,每次充滿電都是表顯520km,也就是NEDC續航,結果導致它的續航掉得最“快”。


我的觀點是:人們對於續航的焦慮,本質不在於這輛車開得遠不遠,而是表現續航準不準。每次充完電,表顯續航準的車反而比只顯示NEDC續航的車開起來更有把握、更有安全感。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低溫+高速絕對是續航殺手,殺手!


以秦Pro為例,我們早上滿電從鄭州出發,-2℃伴著雨夾雪,ECO模式空調23℃,車上兩人+行李,一路該超車超車,不刻意低速行駛。到確山服務區的時候,實際跑了244km,續航掉了481km!


同時,另外兩臺Model 3和ES6也不算輕鬆,續航折損嚴重,但是相比滿電只能顯示520km的秦Pro而言,他們的掉電速度肉眼上是比較慢的。


_

4、溫度對續航里程的影響


以下是比亞迪秦Pro EV600北京到海南的數據總結,以天為單位,記錄了每天的行駛里程、續航累計下降、續航折損率、平均氣溫、充電量、充電費用和百公里電耗。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能看出以下規律:


· 1、隨著氣溫上升,每天的百公里電耗呈下降趨勢,從寒冷的北京百公里

23.6kWh,下降到了廣州路段的百公里14.5kWh。當然,續航折損率也在遞減。原因不難理解,氣溫升高後電池PTC自加熱和空調製暖的功耗下降,從而大幅拉低車輛能耗。


· 2、平穩駕駛比激烈駕駛省得多!跑這趟行程之前,我以為開急開穩沒啥區別,結果數據出來之後,發現邢臺-鄭州段相比第一天氣溫略微回升,可百公里電耗卻更高了,原因就是邢臺-鄭州段開得比較穩,大部分時間使用輔助駕駛跟隨前車。我估計了一下,同樣均速90km/h,激烈駕駛要比平穩駕駛多浪費20%電能。以比亞迪秦為例,高速上一腳地板油下去,續航馬上掉1~2km。


到了南方,尤其是廣州-海口路段,當氣溫達到10℃以上時,續航會有逆轉性的提升!在20℃以上時,市區內行駛比亞迪幾乎就是按照NEDC,折損非常低了。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這個表格不完整,因為廣州-湛江的瀋海高速將近600km,由於正在拓寬施工,很多服務區都關了,而且沒有充電站。我們不得不提前預約移動充電車到服務區為我們補能。


這就是為啥表格裡沒計入最後一天的充電總量和費用,因為移動充電車對蔚來收費180元,對其他品牌收費380元,不管你充多充少就是這個數。


好在今年瀋海高速改建完成,全線將鋪設充電網絡,不會再有600km沒有充電樁的情況了。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所以車主一定要規劃好路線,以我這次經驗,NEDC500km左右的車型,如果某段高速連續300km沒有服務區充電站,那就要找好地方下高速充電,否則您就要享受幾百元的移動充電服務了!


國內南北聯絡線,最穩的還是G4京港澳,絕對遇不上300km無法充電的情況,一般50~100km就有充電站了。


_

5、純電長途,成本如何?


咱們總結一下費用,這裡也是我對電動車有所思考和改觀的地方。


從北京到廣州,開了2229km,電費623元。


同樣里程如果換做燃油車,假設它的平均油耗為7L/100km,油價為6.9元/L,那麼這臺車將花掉1077元。


電車比油車節省450元。


3輛車中電費最低的是蔚來ES6,因為它可以換電,10分鐘搞定,而且是免費的,所以全程幾乎沒怎麼花錢,太狠了……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接下來我們看看開電動車的時間成本。


·1、出行前使用充電APP規劃路線和補能點,半個小時足夠了。

·2、大約每開3個小時或280km補能一次,不排隊的話40分鐘充到90%以上,足夠開到下一個補能點。


很多油車車主質疑電車高速充電排隊,以我的經驗,除非春運這種大節假日,平時服務區充電站根本不排隊。


而我開了3個小時車,按照安全駕駛的上限也該休息一下了。40分鐘在服務區逛逛吃點零食,活動活動身體,刷刷朋友圈也就過去了。


相反,我觀察了一下這趟旅途中的加油站,反而偶有排隊等候的情況,

因為常有大量貨車堵在加油站,一等就是很久。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對我來講,電車能跑高速,以國內服務站充電樁的建設速度,將來會有更多像京港澳這種全線貫通的,瀋海高速的擴建目標之一就是增設大量充電樁。


我們跑了7天,是因為一路要拍素材、收集數據,浪費了很多時間。12月底有同伴也跑過一次,他們那次探路就只是純跑不幹別的,3天到海口。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電動車最難的場景不是高速,也不是人們生活的大城區,而是偏遠山區、無人區、農村這些充電網絡實在難以覆蓋的地方。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電車到不了中國地圖上的任意一點,就說電動車垃圾沒用。事實上,跑完這次3000km長途,我對電車有了很大改觀:


  • 電車高速動力有衰減,但扭矩瞬間釋放的特性沒有變,這使得電動車超車其實比汽油車更簡單,因為你不用預判很長時間、不用等待降擋升轉速。
  • ·沒有發動機的噪音。
  • 松電門動能回收,省剎車
  • 更高的輔助駕駛配置普及率。
  • 相比汽油車省下40%能耗成本
  • 絕大部分地區不限行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電車能不能跑長途?我的答案是能。


但這個問題有些窄,因為沒人買電動車只用來跑長途,90%以上的使用場景仍然是市區通勤。這一點我覺得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判斷電動車香不香。


以我為例,我每日通勤距離50km,每月跑2~3次180km的長途,小區內有交流充電樁。


我為什麼不增購一輛電動車呢?大城市4口之家的完美配置是1臺汽油SUV+1臺緊湊型電動車,既能躲開限行困擾降低通勤成本,又不懼說走就走的旅行,豈不美哉?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然而,目前困擾電動車另一大因素逐漸顯現——二手車保值率。


我家親戚是做二手車生意的,他說電動車現在根本賣不上價,他從那些共享汽車、租賃公司收電動車,每臺大概能跑200km,兩萬一臺收進來,加5000賣出去,不愁銷路。(當然,這確實也都是好多年前並不成熟的產品,按照這次我們開的車來看,這些年,電動車的進步實在是太大了!)


他對電動車的態度比較悲觀,但也不像鍵盤俠那樣非黑即白。當我問他有沒有入手一臺電動車的想法時,他說:“有啊,我就打算兩三萬整一臺,平時市區就拿它跑。”我覺得這是聰明人說出的話。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奔!走!相!告!

我是燃油車車主,這次開著電動車穿越了半個中國


我們一直在致力於做一家良心且客觀公正的新能源汽車媒體,也在盡力寫出對大家有用的新聞和評論內容,如果覺得我們的東西有點意思,記得關注我們~


前段時間,我們根據銷量和熱度榜

剛做了11款熱門車真實續航測試

當我們把這11款車的電全部跑光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回覆「續航」,就可以看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